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960616263646566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万元可打造真HIFI全系统 [复制链接]

查看: 442305|回复: 653
631#

真正爱好并极力追求高保真的人士,那是对主要的的高保真因素和技术措施不但是有所了解,就算自己有所不知,听到别人讲出后也不会嫁于拒绝。
通常有志制出优秀晶体管机的DIY者们,都是先要对采用的晶体管对管的线性(也就是电流放大倍数的稳定性)、结电容大小作个筛选,然后精心配对,使得用上的晶体管的配对误差小于3%,这才是作出优秀晶体管功放机的必要步骤。但是从楼主的自我介绍中却看不到这些。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632#

回复 631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20年前就试过了。还有很多细节,不屑一说。自己试过才会明白,一切手段最终要用成品声音说话。
TOP
633#

回复 631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20年前就试过了。还有很多细节,不屑一说。自己试过才会明白,一切手段最终要用成品声音说话。
znd06 发表于 2019/2/12 11:08:40
一说到实际问题就采取避实就虚的打嘴仗战术。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634#

还在吵?!都吵了多年了!
话说,不是之前有几个要了楼主的地址的吗。都去楼主家里现场试听了没?试听了的话,也该出来放放气了!到底如何?!

不然,这样子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TOP
635#

一说到实际问题就采取避实就虚的打嘴仗战术。

烧到残废 发表于 2019/2/12 11:26:39

     笑话,小儿科问题要啥战术。照你的论调高保真太容易实现了。买堆管子配对就得了,真是白日做梦。请上你的录音,多说无益。
TOP
636#

你老要人上录音是什么意思啊?你的录音我大家都听了,也不是什么仙乐,这论坛的录音也多的是,也没感觉你的录音哪里出彩。

你自己也说上传的视频不如实际,老叫人上录音莫名其妙。
TOP
637#

你说你的真HIFI秒杀一百多年以来的所有声音,先不说别的地方,你把这个论坛的这些器材秒杀就OK了。
TOP
638#

你5万元是真hifi,那么其他得都是假hifi?
TOP
639#

你5万元是真hifi,那么其他得都是假hifi?
醉佳音 发表于 2019/2/12 21:40:57

       再说都成祥林嫂了,搜集起来连着看省事。

在HiFi168的若干发言

      此实质内容拓于上世纪。在网上已说了十多年(本坛有断层,前头都丢失了),理解的人很少,质疑攻击的不少。有朋友在用,基本不上网,听明白了不再返复。业界并不知情。

      了解电声失真是关键,否则只能盘旋于失真旋涡,没法自拔。
      玩失真确实有其乐趣,因为可以千变万化,各得其所。高保真大致归一。
    
      你可能没看全我的贴,亦或没看懂。并不是商品功放都假冒伪劣,而是无论它做得多高精尖、真材实料,带上音箱就会产生特有失真,铁定原理毫无疑问。事实明摆着;证明很简单,找一个高指标功放接上音箱,直给音源,声音一准不中听。大家没认识这个特有失真,误以为这就是HiFi声,所以才有HiFi并不好听之说。  这才不得不靠降低指标,引入失真调声,改善听感。而各种附加失真有悖高保真,何况那个特殊失真始终存在于驱动内环。所以说传统系统充其量只是假HiFi。

      
  如你这样讽刺挖苦的大有人在。假如是洋人先弄出来的,估计国人会奉若神明。        
          我这个早报过专利。我承认不是经商的料,之前都是工本费出,花的比卖的多多了,用者都是知音,将来要考虑转化。

         坛上说道,希望更多人知道真HiFi。

        但愿你别和以往喷子似的,看点实质内容,不明白我可以解释。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只需初中知识就够用,属于脑筋急转弯。当年发现时,预估业界5年可能跟上,没想到20多年也没长进。

         我经反复试验确认无误,又做出完整样品,并参展,之后才在论坛侃了十多年,至今还是孤家寡人。让我有点骄傲和自豪。即使没效益也不在乎,继续领先的感觉不错。
         你说的风投我不认识,杂志也不知咋投。专利是个标识不想出示,东西已存在,懂声音即听得出。
         录音不应该出彩,最佳状态应近似你监听播原文件,只是多了一层房间混响,录音适合与其他二次录音横向比较。实听要好得多。

       大家最不能容忍我说近百年电声没HiFi,感情上接受不了。作它的卫道士有点像皇帝新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物理原理是不讲感情的,此话没一点过分。之前已说得够清楚了,还一再要我证明,自己的器官失灵了么?看来要重复N遍,才有可能懂,但最终要看你自己听音水平。
       我年轻时元器件不够好,功放指标做不上去,大家憧憬有朝一日全面提升,HiFi必将实现。我有幸亲历了这个发展过程,终于做出了相当理想的高指标功放,但无论如何,总感觉声音不对,于是尝试各种调音措施,无非至今大家在用的招数:控制阻尼、谐波渲染  、适当软化、外部软件修饰等等,但总归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因本人有专门牵引电机测试试验的经历,偶然联想,确认存在驱动失真。
       驱动失真存在于功放带喇叭这个闭环,一直被忽略。其对声音折损明显。尤其在高指标功放时,表现为音头压抑音尾萎缩、声音不能舒展、干、冷、硬。如同残疾人缺胳膊少腿 。显然此声与高保真不搭界。一直以来从表面指标说事,误以为这就是高保真,于是就有了高保真HiFi难听之说。由此也说明多数人有正常听音鉴别。
       既然高指标功放不能好声,只得降低指标或附加失真调声,改善听感。显然,这些招数都是增加失真的,关键是驱动失真内鬼没除。
       如此存在原理性失真的电声当然不够高保真,高保真即是低失真,道理简单明了,怎么就转不开磨呢。

        技术问题还是本身的事,人家喜欢不喜欢无所谓,东西摆在这儿,不是吹出来的。想讨论要讲道理,愤不过瞎怼没意思。
          就目前烧友群体看,追求高保真的确实不多,南方特别是两广多复古派胆迷,国内别处也大同小异,有钱人则以国际名牌为荣,不说炫富,也不能掉档。初烧一头雾水,让商家广告牵着走,真不知还剩几位……。

  
       那些大佬、大碗们没有像楼主或你一样认为在功放驱动音箱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就决定了以往产品好不了,认识不到位。
        你说的甲类只是为更好的线性,避免交越失真,一定程度提高阻尼系数,并没脱离传统驱动框架,所谓吸收反电势没用,哪个功放都不在乎反电势。以现代甲乙类方式够用,没必要白浪费电。功率管的配对近似即可无须那么严格(往往是某些商家要高价的噱头),电路合理,一对管时,差10%也无碍,当多管并联时每单端尽量一致,避免功率不均。只有总增益不高时,才要精确配对,这样的功放只适合传统驱动。


你恐怕是不明白什么是专利吧?专利的核心意义就是以公开换保护,中国的几千万个专利,都是必须向社会公开的,怎么到你这就不能公开了?你不是申请专利了吗?这事不懂?



        我是太明白现状了。你要有可以试试,保你连鬼影也逮不着。何况有那么多外国公司,我不可能报好些外国专利。鬼佬学了去满世界卖,我岂不为人做嫁,就算不让进中国,也挡不住自己外购。

        这东西应用面很广,家用HiFi、专业监听、耳机耳放,有实力也可以转换数字化。所以必须捂盘。当年虽有专利公示,并没显示真HiFi字样。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9-02-13 04:32:47
TOP
640#

回复 636楼lzyyj的帖子

       你看全了好吗,录音与录音横向对比可以听出区别,懂声音的话,基本问题都没跑。
       这道理也简单,你的监听有一层失真,对谁都一样。如果二次录音失真少应近似原录音,只是多了放音室堂音及录音器材的差距,有失真的话相当于两层失真,其变化肯定显现。有经验完全能分辨,主要应注意有无染色(附加谐波失真),声音松紧度,通透度,鲜活自然度,动态幅度。如人声是否鼻音加重嗓音不透等……
        用你监听放原文件,对比你的二次录音,差别处就是失真。有了正确真声概念,直接就能听出毛病。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9-02-13 06:59: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