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乃毁天灭地之器?(利用音频对录和数据分析破除玄学) [复制链接]

查看: 98564|回复: 228
11#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3:38:00 发表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6/1/6 13:34:00 发表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所以说,实验发现换线后的变化是不可闻的,实际中烧友们“听”到的变化多是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
不否认烧友当中的确不乏土豪,但是更多的还是工薪烧友,你确定他们都是“傻子”,仅仅因为你所说的那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就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真金白银去买那些线材吗?
究竟是他们的智商都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再说了,如果国内的监管和氛围不算那么好,那么美英日德都有知名的发烧线材厂家,音响杂志媒体也都正常面对它们,这些国家的发烧友也都是低智商的群体吗?就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揭穿这么大的骗局吗?
线材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孩子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2#

能够看看楼主的系统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3#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4:50: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这不是一回事。
信号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整数。
信号是一长串点,一长串取样,需要用一长串数值来表示。

不否认,在差分音轨中存在个别点有相对较大的振幅。
然而,一方面这些差异较大的点是零星出现


首先你的逻辑就要问题,完全是偷换概念,你说大多数工薪阶层不玩音响,表面上看可以成立,但是其实一推敲又是悖论,因为发烧友本来就是一个极小众的群体,当然不可能有大多数工薪阶层去玩,就算土豪也是不玩音响的比玩音响的要多得多。
我是本地一个发烧群的群主,人不多,五十几个,基本上都是工薪族,只有少数几个小老板,这就是现状。
刚刚开始也有很多的群友不相信线材的作用,很正常,但是通过一些试听活动,就连一些比较顽固的老烧友也不得不承认线材对于系统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至于线材的价格合不合理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楼主得出这样的结论,很正常,见识太少而已,多出去听听好的系统,成功的系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今天的结论是多么的肤浅了,当然前提是你愿意放下偏见,积极的走出去。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4#

楼主千方百计的想要证明线材无用,但是一直在犯逻辑上面的错误。首先说,你究竟是想说明,线材是听感上没有可闻的差别,还是想要说明数据上面没有差别呢?
第一条,那么多人已经证明线材是会对系统造成可闻的差别的,不能仅仅因为你自己在你自己的系统上面听不出来就去否认那么多人的听感,除非你无知到认为自己绝对比所有人都聪明。
第二条,你试图通过一些所谓的数据来说明线材是对听感没有差别的,这个就更荒谬了,退一万步讲,你的数据是成立的,就全面吗,就涵盖了所有对声音影响的因素了吗,我想恐怕也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而已,打个比方,就好像现在是冬天,大家都知道影响体感的是温度,但是同样零度的木头和零度的铁,抓在手上体感能够一样吗?它们不都是零度吗?这就是遗漏了另外的因素,只看到温度的结果。你的试验基本上类同于这样。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

不要急着去肯定一些事物,同样也不要急着去否定一些事物,总有一些你不了解的甚至不能理解的领域。
对“未知”保持敬畏是一种美德,举一反三固然是一种长处,但是如果以点带面去下一些概括性的结论,那么未免就太无知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6#

我在论坛发言很多,但是有些朋友可能会注意到,高于我系统太多的话题我基本上不参与。
说句玩笑话吧,现在上面定了一条“妄议中央”这一条,很有意思,我想其中有一条就是很多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理解的层面也不一样。
我对于一些高端的系统,虽然可能用过那么一两次的接触,但是完全谈不上驾驭,所以其中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能了解和理解的地方,但是不代表我就会无端的怀疑器材和那些高端玩家的水平,但是不客气的说,论坛里面很多人会把他们当成“人傻钱多”的代表。总是操心他们是不是能够玩好这些器材,是不是又上当受骗了。
只能说,还是这些人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呵呵。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7#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15 13:3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6/1/15 12:50:00 发表
楼主千方百计的想要证明线材无用,但是一直在犯逻辑上面的错误。首先说,你究竟是想说明,线材是听感上没有可闻的差别,还是想要说明数据上面没有差别呢?
第一条,那么多人已经证明线材是会对系统造成可闻的差别的,不能仅仅因为你自己在你自己的系统上面听不出来就去否认那么多人的听感,除非你无知到认为自己绝对比


不错,楼主还知道导热率,而且还知道导热率会影响体感,进步!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你的测量试验过程当中,你就能够保证你所谓的那个波形,一定就能够涵盖所有线材对器材的影响吗?,有没有想过这个波形代表的也仅仅是温度,而对体感(听感)影响更大的导热率(其他因素),你的波形并没有能力反映出来呢?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8#

回复 186# szlghyj 的帖子

呵呵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9#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15 21:43:00 发表
原帖由 彩虹功放 于 2016/1/15 17:37:00 发表
我也一直疑惑,是我们的耳朵比仪器更灵敏,还是仪器只反应了某些方面的参数,有些测试不到的参数影响着我们的听感

为什么从来不怀疑是不是人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判断的错误?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没听出来区别的就应该被说成是木耳吗?或者就该怀疑是器材解析度不够高?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听出


还是逻辑的问题!
不否认一定会有心理因素影响,甚至多次测试也一定会有听觉疲劳,根本就分辨不清的情况,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作为推翻差异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
以一点而推导全局,才是楼主错误症结所在。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0#

平心而论,因为线材市场的部分从业者不良的宣传口径和营销手法,造成了线材市场的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具体表现为1,过度夸大线材的神奇功效。2,假冒伪劣线材满天飞。3,价格高到离谱,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于这些现象,作为一个发烧友,我和楼主一样深恶痛绝,但是并不代表可以能够从客观层面去否定发烧线材在系统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浸淫于音响二十多年,早就对于门派,品牌,价格这些有免疫力了,更不会说受到什么评论诱导而产生楼主所说的什么“影响因素”了,买线材附件这类东西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基本上都是先试听,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大多选择退款。
不敢说,也不能说所有的线材都是有用的或者正面作用的,但是好的适合的线材对于系统的正面作用是铁的事实,不可替代。
另外说明一下,我的线材都是DIY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