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与美 [复制链接]

查看: 18344|回复: 42
11#

我有两个朋友,业余喜欢古典吉他,其中一个初入门,说:“哎,最近有点钱,想买把5万块的琴。”另一个说:“我建议你先买把5千块的,然后花3万块请专业老师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训练,保证你弹得比现在拿5万的琴好得多。”
我觉得如果是偏向音乐爱好者,应该规划一部分资金出来广泛聆听音乐,最好是现场音乐,知道各种声音大概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心里有数一点,看到、发表各种听感、评价什么的,也可以大概有个依据。
TOP
12#

2、
确立自己的审美观。比如一条鱼,有人喜欢吃鱼生,有人喜欢清水煮,有人喜欢清蒸,有人喜欢红烧,有人喜欢煎炸。比如广东人做的菜,江西湖南人可能会觉得没味道,江西人做的菜,广东人又觉得太咸太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喜好,不是一时听听别人的说法就能改变的,遇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争论时,也不必太往心里去。
TOP
13#

我个人不喜欢过分修饰的东西,比如图片,我不喜欢经过PS的,这并不是反对PS,而是PS高手太少了,高水准的PS,是让人很难觉察那是经过PS的。我更喜欢“纯影派”,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完全通过构图、过渡、透视、高光、暗部的精微细节等,来呈现图片的美和作者的高超摄影技巧。
但我们现在打开网页、微博、微信,几乎所有图片都被夸大了对比度、饱和度、锐度,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这样美,才会这样去处理吧。
当我们听到音响评论所提高的“空气感、光泽感、肌理、深度、密度。。。”,这到底要多少才合适呢?是越多越好吗?我觉得有人喜欢多一点有人喜欢少一点,都属正常个人不同审美观。
TOP
14#

3、
发现美的喜悦感。或者说发现符合自己审美观的喜悦感。
比如说喜欢喝红酒的人,他的喜悦之一可能是在于发现,而并非一定要贵价酒。偶然间喝到一瓶2、3百元的酒,竟然觉得非常有feel。喝茶也是一样。1万元的酒并不一定比1千元的好喝,70年代的青饼也不一定比90年代的好喝。但一万元的酒、70年代的茶很稀有,它们能满足人们“拥有稀有物质”的成就感,这也是另外一种价值。
我想音响器材也一样,所以才有各种欧洲声、美国声、日本声、古董声、现代声,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会发现这某个声音很符合口味。但人的观点会不断变化,这个过程也就有折腾升级的乐趣。
我个人则相信科技的发展,能更大程度再现原声,我的审美变化也在于不断淡化器材的“味道”。
TOP
15#

欢迎各位朋友发言讨论!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大烧们使用的各种国外大牌HIFI系统,我也听过不少;国内的音响企业、设计者我也认识、了解一点。在这些个音响系统上,我很少听到表达各种类型音乐的全面均衡、自然、真实。往往是听到一个曲目不错,很有烧友津津乐道的“**感”、“**感”,但播放下一不同类型曲目就不行了,这是一件令我感觉懊丧的事情,难道我总是要为听某首曲子而配置不同的系统,整天换来换去吗。国内音响,我感觉是有需要的用户找不到适合的产品,有能力的作者又找不到需要的用户。这里面的原因。。。。 商家有时并非不能制作“优质”产品,而是市场。。。
至于价钱,几十万一件的器材不贵吗?它不贵是因为它贴着一个“大牌”的标签吗?就像最近人家说股市,说3500点很低啊,洼地啊。听了就好笑,怎么2000点的时候没人说低,3500点却老说低呢?这些都是不以事实为依据的心理作用。
上面有说过区分“音乐爱好者”和“音响爱好者”,是听音乐为主,还是听声音为主。听音乐的话我个人认为是表现多种音乐的全面均衡性为基础,其他的各种“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适当修饰美化。蓝典系统全系列2-3万元的价格,适合音乐爱好者。从我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来看,投资2-3万元来欣赏音乐,对于人生来说绝对超值,10年后你会非常感动做了这个选择(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我个人经验,如果一个没有电声知识的音乐爱好者,想尝试自己去搭配系统,要花的钱,交的学费,远远不止这个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