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发烧碟!!!!!! [复制链接]

查看: 11861|回复: 30
11#

说老实话,我一向对FIM公司的炒做非常反感,对于香港这些写手的文章就更加反感了。

播放环节的变数太多了,也许xrcd出来的声音比普通黑胶系统都好。我前面只是想说明这些信号源的区别。
TOP
12#

masterbee 在 2003-2-9 11:07:02 发表的内容
可以明显地听出原版母带的背景噪音很大。


但在我的系统里,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是否由于伴奏乐器比较丰富所造成的错觉或别的原因呢?
今晚,消磁后把这张碟从头到尾再听一次(以前只听部分曲目),有如下感觉:
1.FIM公司对XRCD24这种最新制式号称"24比特超级模拟声"绝非吹水,过去我手头上近20张XRCD最大的特点是高清晰度、高分析力和大动态,但声音特点是稍偏"通清"。此碟在保持以上优点的基础上,确是在XRCD中最具模拟声的CD,不仅Amanda McBroom的人声十分温暖、甜润,伴奏乐器声音亦具模拟特点,但动态却仍然非常大。
2.在我不满意的听音环境里,音场极为深、阔,人声及乐器定位聚焦极佳,这种极度HiFi 的表现力在其他XRCD碟亦不多见。
3.看看说明书,原来录音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发烧录音师Dong Sax录音及制作原始母带的。如果对此公不熟悉但有10年以上发烧历史的朋友都会知道过去"大K"(Klavier Records)公司,他是该公司的两位录音师之一,另一位是Bruce Leek。这个公司的发烧碟当年曾被许多发烧友争相拥有,可见其原始毋带的发烧功力。在本碟说明书中,Dong Sax亲笔写上,"My Best to  All Audiophile',意思是把我最好的东西献给发烧友,可见此录音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再经最新技术处理,此碟那能不发烧呢?
TOP
13#

此两碟黑胶均为直刻(第二张后来又出过廉价版本,不是直刻了),不知用来制作这些发烧cd的母带的来历,应该是在直刻的同时用另一线路录制的母带。

从音乐角度而言,我比较喜欢第二张,要是喜欢乡村歌曲的朋友可以考虑第一张。
TOP
14#

在说明书可以看到Dong Sax把母带交给马浚(Winston Ma)的照片。
最后编辑Dr.PAN
TOP
15#

dr kuang 在 2003-2-7 19:45:07 发表的内容
喇叭花公司好象已倒闭了,总共出过大约29张LP唱片,几乎张张都上TAS榜,如果要录音效果好,见到就买不会错。但原版LP价值不菲,160元买张金碟CD或190买张SACD已是最超值的选择了。


如果只有29张的话,那我已经收了大半。感觉他家的jazz和流行音乐录音水准要高过其古典录音水平。
最后编辑玩物
TOP
16#

“喇叭花”在录音时只用一支立体声“麦克风树”(一支杆上放置多支不同角度的麦克风),而且录音时不使用母带,而是用直刻(直接录入刻碟机中刻出母盘),它的录音给人的真实感极强,它的唱片另人一听难忘。
这是一个小规模经营的发烧公司,没有聘请大型乐团的经济实力,它的古典管弦乐只有两张莱恩斯朵夫指挥洛杉矶爱乐的唱片,效果也是极为精彩。
TOP
17#

请问版主该公司的唱片普通银碟版是什么价钱的?100元合理吗?
TOP
18#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291194176383.jpg[/upload]

惨,这张没货。
TOP
19#

春节前,我买了第一张,“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音效确实不错,喇叭花的录音就很好,FIM公司用比XRCD-2更新的XRCD 24技术来处理,音效更上一层楼,号称24 bit Supper analog sound (24比特超级模拟声),可算是目前最高水平的CD制式。但这类型音乐
未必每个人都喜欢,而且很贵,最好听过合适再买。
TOP
20#

可以明显地听出原版母带的背景噪音很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