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SD之谜:Andreas Koch对DSD的论述 [复制链接]

查看: 11308|回复: 31
11#

m-bit SDM的主要难点在于稳定性等方面。
此外,Noise-Shaping及DSD Filter的算法和设计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它是造成DAC芯片不同声音的重要来源。
正是这样,各家SDM芯片的具体技术也呈现很大的差异,背后无形的法则就是一个字:钱

本帖所述内容,可能超出了一些烧友的理解范围。不过,也很简单,选贵的DAC芯片不会错。
对于1-bit的信徒,EMM和PB是理想的解药。至于商业1-bit DAC芯片,天上不会掉馅饼。
而普通烧友,高品质SDM结构的DAC是一个更现实的解决之道。
TOP
12#

原帖由 morefeel 于 2014-12-28 7:53:00 发表
楼主直接说说市面上那么多国产dsd解码器哪个最符合你的理论?

不好意思,我没有能力创建这些理论。帖子开头也说了,信息都是转述,至多有些归纳而已。
你的签名深深吸引了我。好东西,已收藏。
TOP
13#

回复 17# Lighting 的帖子

个人感觉,你说的因果关系有些牵强。时代及环境都在变迁,结果可能难以如你所愿。
而真实情况是,多数人可能从未听到过臆想中的“原生PCM”。
最后编辑Artt 最后编辑于 2014-12-28 16:20:18
TOP
14#

原帖由 micro 于 2014-12-28 22:35:00 发表
能否麻烦楼主帮忙查查ES9016S这颗DAC芯片是否是DSD直解还是内部转成PCM再解码的,我找了很久找不到相关资料,多谢了!

ES9016与ES9018采用相同的架构,全流程都是DSD。14楼有介绍。
最后编辑Artt 最后编辑于 2014-12-29 12:24:42
TOP
15#

回复 21# Lighting 的帖子

如果你明白Koch的介绍,就会明白PCM只是DSD的衍生格式,用于存档。
TOP
16#

回复 24# Lighting 的帖子

非也。血统正宗的高格也就2L、Linn、Channel,剩余绝大多数所谓“数码母带”皆为SACD模拟转录。当SACD被RIP后,那些2012年前的“母带”毫无价值了。
PCM理论上的130dB无参考意义,现实是ADC录音只能到120dB。
TOP
17#

讨论至此,我想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DSD的本质,就是SDM(ΔΣ=Delta-Sigma)调制,俗称「三角积分调变」。
DSD是商业命名,SDM为技术术语:DSD = SDM
SDM是一种PDM,它所对应的物理量是空气压缩度的变化(正压)。

1-bit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英国Oxford大学Pro-Audio R&D开发了DSD-Wide(由SONY并购)。
如果DSD特指1-bit SDM,那么m-bit SDM对应DSD-Wide(SONY仍定义为DSD)。
SDM属一元码。1-bit与m-bit之间,可以无损转换,无任何数据、精度的丢失。
m-bit可避免1-bit的某些缺陷,而同时保持1-bit的特征,技术可靠、成本低,它是DSD工业化的产物。

此bit与PCM之24bit,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含义,这是产生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1-bit的崇拜,来至于SONY的商业炒作,加之EMM、PB仍走1-bit路线,产生了混乱。
音频技术服务于声音,而声音需要最基本的性能保证。从这个出角度看,不能说1-bit优于m-bit。
对于1-bit,不能盲目插上好声音的标签。
因此,所谓原生DSD解码很容易产生歧义,而Pure DSD更为恰当。

而判断是否Pure DSD的主要依据:
1. 不能有DSD to PCM(或PCM UpSampling);
2. 必须采用真正DSD滤波(数字或模拟方法)。

最终依据:从频域判断,模拟输出信号要满足DSD频谱特征。
具有DSD输入功能,而不满足上述条件的DAC设备,称之为DSD兼容解码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