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动过自己的入门古典音乐100首及CD推荐 [复制链接]

查看: 291992|回复: 251
91#

再说几句港人搞的这个系列的K2HD,本人前后买了十多张专辑,有港台歌星的,也有如《冰封地狱》这些国外的名碟,无一例外声音处理都非常过头,特别是高频部分增加了很多量感,在普通的“残疾”音响里,(所谓的“残疾”音响就是低价位,两端延伸较差的系统),会感觉声音一下子“开扬”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高频量感多了,自然弥补了音响的不足。但在搭配、调教得当,声音平衡的高级音响中聆听,自然就会感到很不顺耳!《冰封地狱》那张著名的专辑,十多年前我就买进了首版CD,日本JVC压片,声音比K2HD自然、平衡得多,人声也厚实不少,总之听起来舒服、顺耳。所以,本人认为,港人的这个K2HD系列,它的调声是为了迎合目前大多数不用hifi音响的现实而制作出来的“怪胎”,资深发烧友只能敬而远之!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92#

原帖由 爱碟子肥猪猪 于 2014-10-30 14: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4-10-29 9:35:00 发表
41. 罗西尼  弦乐奏鸣曲

对于罗西尼的歌剧,除了威廉. 特尔序曲及一首祝酒歌外,我基本

人老了,老记错!那是威尔弟的茶花女,汗!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3#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10-30 22:46:00 发表
再说几句港人搞的这个系列的K2HD,本人前后买了十多张专辑,有港台歌星的,也有如《冰封地狱》这些国外的名碟,无一例外声音处理都非常过头,特别是高频部分增加了很多量感,在普通的“残疾”音响里,(所谓的“残疾”音响就是低价位,两端延伸较差的系统),会感觉声音一下子“开扬”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高频量感多了,自然弥补了音响的不足。但在搭配、调教得当,声音平衡的高级音响中聆听,自然就会感到很不顺耳!《冰封地

日本人后面出的一些片子也好象有这毛病!香港广东就别说了,那堆味精碟,都是迎回这种口味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4#

音响和唱片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出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管你是金碟还是什么K2,声音都不能和头版相比的,头版的价格在那里。FIM那个阿卡多《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真心不贵,但您也不要指望它能打倒头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5#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10-30 13: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4-10-30 11:45:00 发表
43. 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是四大小协之一,尤其是前面那一段,就叫一个动听啊!我听过许多版本,最让我动心的还是我那张郑京和的磁带,后来买的其它的名版的CD就怎么也没有听磁带的感觉。可以这张CD始终没的看见卖。
[img=301,30

我对门德尔松除我提到这两首外兴趣都不太大,他的第四交响我听过多遍,相对于贝圣的后期交响曲,只能叫儿歌了,还不如莫扎特后面几首有味道。太过于安逸的生活对个人来说是幸福的,对艺术来讲就不幸了!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6#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10-30 22:2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10-30 13: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4-10-30 11:45:00 发表
43. 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是四大小协之一,尤其是前面那一段,就叫一个动听啊!我听过许多版本,最让我动心的还是我那张郑京和的磁带

没仔细看,原来是lqdxy大大光临小贴!荣幸荣幸!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7#

45.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



说实话,并不是太喜欢李斯特(我很钦佩他的为人),但是这张知名的片子不出来亮亮像,实在有点对不起观众。这个录音确实发烧,不过,再版多次后,高音已明显不够了。如果要拿还是拿早期的版本吧。

斯托科夫斯基是改编大王,喜欢把作曲家的东西改来改去。他的资格老,是奥曼迪在费城的前任,费城之声就是从他开始的。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8#

46. 威尔弟  歌剧序曲及歌剧音乐集


对待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歌剧而言,威尔弟与罗西尼都是绕不开的。两人都有烩炙人口的名剧,影响力巨大。罗西尼是典型的神童,12岁时就写出了六首弦乐奏鸣曲,让人百听不厌。后面又写出了《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一堆歌剧作品,36岁后宣布金盆洗手,从此享受人生。他的作品相当易听,弦律漂亮,歌手也喜欢唱。威尔弟感觉就差很多,虽然也写了不少,如《茶花女》、《阿依达》之类,但却是公认了更有艺术上的成就。虽然就动听性会稍差些。我不太喜欢歌剧,尤其是罗西尼和威尔弟,但序曲和里面的管弦音乐除外。
穆蒂指挥的音乐作品我通常都直接忽略,但他指挥的歌剧则不同,毕竟是老本行。这张碟收录了威尔弟的一些代表作的序曲,作品充满了很强的戏剧性,似乎光听序曲就能听出歌剧的内容了。

Sony这张可能不那么好找了,那么下面这张应该好找:



但真正好听是这张著名的发烧片片,不过,没有太多看见,所以没有拿到

链接:http://www.mydcent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0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99#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10-30 22:46:00 发表
再说几句港人搞的这个系列的K2HD,本人前后买了十多张专辑,有港台歌星的,也有如《冰封地狱》这些国外的名碟,无一例外声音处理都非常过头,特别是高频部分增加了很多量感,在普通的“残疾”音响里,(所谓的“残疾”音响就是低价位,两端延伸较差的系统),会感觉声音一下子“开扬”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高频量感多了,自然弥补了音响的不足。但在搭配、调教得当,声音平衡的高级音响中聆听,自然就会感到很不顺耳!《冰封地
兄台,不能拿头版去和K2HD比的。头版在今天的价格有可能远远超于K2HD,K2HD在它那个价位很可能是合理的。理论上,K2HD素质要好于普通再版片,但肯定比不上头版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0#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10-31 8:24:00 发表
音响和唱片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出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管你是金碟还是什么K2,声音都不能和头版相比的,头版的价格在那里。FIM那个阿卡多《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真心不贵,但您也不要指望它能打倒头版。


录音的音响达到一定水平后,已经足够支撑音乐的表现了,所以只要音乐足够棒,我习惯会把音响上的这点差异忽略。这张唱片我更多的也是听音乐,罗西尼早年的音乐的确好听。
反之,即便是发烧碟,只要音乐无趣,也兴味索然(最典型的例子是水星那张1812序曲)。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耳对高频的分辨力会逐渐降低,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如果K2可以再生高频,是不是可以像均衡器那样来弥补这部分人耳接受力的损失呢?

此外,K2、K2HD这东西,也是JVC的发明吧,是否一定要搭配JVC的播放器才能显示最佳效果呢?当然我也没买过几张K2(那玩意性价比也一般),但我家里有一个JVC的组合音响,还有专门的K2效果按键的。
最后编辑myshirley 最后编辑于 2014-10-31 16:12:1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