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淡然一眼,原来注册十年了。不知还有多少老会员在。说说这十来年... [复制链接]

查看: 273939|回复: 375
51#

带小孩睡下后起来听完这张碟子,时间刚好,睡睡觉去。。。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2#

7点准时起床。小孩上学,早餐毕。
趁上班前空余听会音乐。




传说这张鳟鱼是舒伯特最出名的重奏作品。但我的听感,对于编排上的特点,对音乐的影响并不太赞同。
乐器的编排上,老舒拿掉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低音大提琴。

好处是丰富了作品的低音部,令低频更为丰满。但我的这张CD的表现,低频并不易控制--第一乐章的几处低音提琴的长句低频,连845单端A类也觉得过多,中间加了台解码器才有效控制了量感。我的听音室本身已经针对低频作了吸收处理的。不知是CD版本问题还是作品设计本身如此。不过如此突然且大量的低频,似乎只能形容宏大高耸入云的巨大海浪了吧?小小鳟鱼生活的小河小湖,不太会出现这类浪墙水幕的。

另外拿掉了一把小提琴后,此声部只剩下一把琴,因而听感上此声部乐感量稍显零仃单薄;而钢琴与中提琴的音量强弱音编配上也并不侧重,有时不能及时支撑、烘托小提琴声部,导致作品连贯性与表现力不足——话说这条小鱼游着游着已经停下来了,波浪肿么还不来冲一下、微风怎么还不来吹一下小鸟太阳树木啥的肿么还还和应一下?哈哈!
我的感觉,这样的编排下,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冰凉与有点突兀的小激荡共存的氛围。声部之间的融合、音乐的连贯性算不上特别出色。

如此评论,对乐坛大腕实为大不敬。一定抽空面对音响思过之。。。
意尤未尽,无奈时间到,上班去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4-10-15 09:36:01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3#

隔壁烧友问到房间吸音、低频吸收问题,我的回复一并发过来大家交流。

我的房间声学材料铺设是针对全频峰谷作了考虑的。
而低频吸收针对的是驻波。作低频吸收前,先要弄清楚驻波的来源,以及什么是真正的驻波才行。
驻波的来源,简单来说是由于房间高宽长尺寸整正关系造成的,例如正方形的房间1:1:1,或者1:1:2等等。这个比例令低频波长产生叠加、堆积形成驻波。

因此驻波处理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做好房间尺寸,例如遵照日本音响家加铜铁平尺寸表等等。
很多烧友都是靠猜想+沿听途说,一看接近方形的房间就说不行,一年狭长的房间就说好。其实一点也不了解常识。即使1:1.1:1.3,也是理想的尺寸之一。
而这个比例的高宽长在实际房间中差别,看起来是比较小的,例如3米*3.3米*3.9米,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个正方形的房间。但实际是需要经过精确计算的,不是目测+臆想能来马虎下定论的。

另外很重要一点,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驻波。
不少烧友家,器材低频浑浊,轰轰声,并不一定是驻波。而是由于供电没做好、功放本身的控制力不足,或器材的搭配、调整、摆位不当引起的不正常低频。
因此这也正是我开头所讲的入户供电(包括小区电箱、电线、漏保、空开,再到听音墙插,最后才是器材的电源线)的重要性。
而器材的本身的能力、特点,与器材之间的搭配、调整、音箱摆位,中间的线材等等,要了解这些,需要长期和学习、实践与积累的。

所以如果低频有问题,做低频吸收前先考虑上述问题再决定做不做、如何做。
不但低频,其他频段,音色、音质的变化,道理都差不多的。

个人意见,请兄及大家指正。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4#

今晚单位饭局推不掉,喝了点酒。
回来帮小孩洗澡,带睡,然后还出去买买了作业部明天要用。
搞定回来刚躺下。先躺会,睡意来了直接睡。精神的话起来听会音乐,哈哈!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5#

原帖由 ADWS 于 2014-10-15 22:24:00 发表
原帖由 fallingforyou 于 2014-10-15 22:16:00 发表
今晚单位饭局推不掉,喝了点酒。
回来帮小孩洗澡,带睡,然后还出去买买了作业部明天要用。
搞定回来刚躺下。先躺会,睡意来了直接睡。精神的话起来听会音乐,哈哈!




我是一有音乐听马上无睡意,哈哈

我受酒意摆布,老兄利害!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6#

酒醒。起来冲点糖水,听点音乐。
顺手还打了只老鼠。
7楼也爬得上来,不简单呀。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7#

听了会人声。
好音乐很多,但我觉得人声是最亲切的音乐之一。
上班去。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8#

回复 164# yzfpc 的帖子

兄的环境比我要好多了。你80年代就有收录机,奢侈呀。

我90年代才有第一台自己的收录机,还是亲威用坏后送我当零件,自己修好留用的。
还是国产的,记得是京华JW-988?三段均衡的。听收音音质很好,卡带就不行,太费电了!用了2年才用奖学金+饭菜钱买了台索尼FX173。

那一两年也买了台式系统,CD机是二手的日本机,功放是先锋(作的STK集成电路),音箱是自己买木板凿孔DIY的南鲸单元。

2000年工作后经济好了些,才逐步升级至现在的系统。

另外你提到的声音问题是普通家庭环境共有问题,原因之前详细讲过了。有条件就处理下环境、检查下器材搭配。不想折腾就只管安心听音乐吧。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59#

发点这两年我兼玩的前卫一点的玩点大家交流:
周日下午小孩去了母亲那边与侄儿玩,令我得到一个下午的空闲。
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听了整一下午的音乐。顺便的,趁有闲情,将CD与解码器作了一会对比。



先后听完下图中<<鳟鱼五重奏>>、<<柴可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海飞茲)、<<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30.73 KB)








之后想听点温暖人声。
想起曾经拥有的一张专辑
<<温暖你的心>>: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98.58 KB)







可惜已被老虎借猪,不知所踪了。
嗯。
突然想起,MX老双核中有它的无损,何不接来听听?
虽音质有所妥协,但不影响内涵体现。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82.83 KB)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84.28 KB)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93.4 KB)







4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95.8 KB)






MX+MCTO+9018+845+780,你试过用MX这样听音乐否?
具体器材:
数字转盘:MX老双核
转接座:MCTO底座(17PIN接口与75欧同轴转换)
解码器:ESS9018(DIY)
放大器:曙光845C胆机(自己大面积打磨过)
音箱:英国本土老款美声780


同轴线:爱立信75欧通信同轴信号线(底座到解码器)
信号线:芬尼1.5米镀银信号线(解码器到胆机)
音箱线:相位传真特富龙碳素单晶铜线。
场地:家中独立听音室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0#

数字转盘是我一直关注的,手机作转盘方面从上个十年西门子6688就开始折腾。近两年也折腾过PCHIFI。

手机作转盘在我目前系统中是不够用的,我保留MX并买了品葳底座,是对曾经的魅族与底座开发者的尊敬。但我是认同数字播放器的潜力与发展的。

最近在留意一些万元级的数字播放器。其中一台国产标价9800元的,包括了解码功能、支持DSD的。在一些系统比较高班烧友中表现不错,他们的话是可与万元级CD比美。如果属实,将是我以后的选择——这几个月我买进口CD的钱已可买半台了。
留待耳听为实。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