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536373839404142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还原唱片信息而生的唱头-----再说蜂鸟! [复制链接]

查看: 378374|回复: 418
381#

回复 379# jacky70 的帖子

管弦乐器、大鼓的音色变化,一般正常的系统还是能够反映出来的,而单件或几件乐器的强弱变化也是不难,而邝版提到的,播放大型复杂的交响曲时,屏幕上看得见低音大提琴手们的手在轻轻的颤动,拉出作为铺垫的和弦基音,这就难得多了,若要在黑胶系统能听到这些就更难了。不过影响黑胶系统重播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我还是建议先用蓝光作为参考,起码可以先排除了功放、喇叭的因素。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82#

回复 378# Real 的帖子

空间感、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还不算难搞。我觉得最难搞的是动态,相对于黑胶、CD等传统信源,蓝光在这方面优势是非常巨大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都说蓝光的声音不好听得主要原因吧。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83#

当然,基本因素过关是好音响,基本因数和动态过关好的高档次音响了!
TOP
384#

高档次也不一定行的,听过很多专供土豪的器材,播张交响的蓝光,稍微扭大一点音量便已一塌糊涂了。我觉得要播得好蓝光,功放一定要有足够的驱动力、控制力和回转率,喇叭则当然要有足够的频宽、动态还原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够“快”!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85#

     我最近一直在调整均衡器,觉得有点想法,下面的话说得可能很不再理,请大家多多批评。
   乐器所处的频段,如果在系统里面播不清楚,按道理,应该有三个可能:一个可能是这个频段本身在录音当中就录制得比较弱,一个可能是系统或者房间的音频曲线这个频段比较弱,第三个可能是系统其他频段过响,掩盖了其他频段。
   我们所处的空间,一般都比较狭窄,如果要同时还原大量的信息,每个信息都必须缩得比较袖珍,变成独立的音粒,才能互相不遮盖,都能听清楚。这个事情其实指挥家比我们更在意,所以听卡拉扬后期的弦乐部处理经常觉得是一块块很浑厚,而小克莱伯明显处理的轻盈清晰很多,这个效果跟小克莱伯把低音大提琴从十把减到八把特意突出小提琴组的细节有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要在房间这么小的一个环境,尽量还原一个交响乐团的演奏细节,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让各个频段的频响基本均衡,减少互相影响才行。有些系统一旦在大动态的时候混乱不已,可能是在动态大的时候,低频段的能量过大,掩盖了部分中高频段,导致一些录音中本来有的频段听不到。
   我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调整来看,如果想得到相对比较清晰的音场和音数(这个词是跟立体声杂志学来的),就要保持音响频段相对平直,最多在极低频部分增加部分低音,令极低频以上的部分,都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清晰的状态(我个人的感觉是极低频部分的适当增加,比较不会影响以上的部分,但是40hz以上部分的调整,对于中高频段影响非常明显)。但是这样可能会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容易体现出大型音箱的所谓“饱满”。“饱满”这种音响效果,其实是非常诱人的。这个大家都有经验我就不多说。LP用的单拿,在音场音数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我虽然没有看过c4白金版的音频曲线,但是以我个人经验来设想,那会是非常平直的一条线。
   以上一些胡乱感想,大家随便批评。
TOP
386#

感觉:
1相位特性比频响特影响更大
2增加极低频量,而不影响相位特性的难度大到难以估计
TOP
387#

回复 386# Real 的帖子

相位影响的也一样是清晰度。所以均衡器调整不能没取舍。单就仅仅提高几个db15-20hz,我觉得对清晰度影响不大。不过,如果为了追求少数乐器的頻宽和泛音而专门进行调整,就大幅调整某部分频段,整体清晰度就会受到影响。比如独奏钢琴调整的好的,很多其他音乐听起来就有点不均衡。一点浅见,互相交流。
TOP
388#

单就仅仅提高几个db15-20hz均衡器引起的相位失真
远不如功放增加负担引起引起…………………………
TOP
389#

说得很对,所以功率储备充足的优质后级是不可少的,另外高低音用双功放分别推动,再调整均衡,在避免失真方面有一定优势。
TOP
390#

回复 389# 清兵 的帖子

双刃剑,双功放,调到函接无间难到我放弃,宁可差点推动力,音响就是这么气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