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人,到底要不要哭?——送给赠我CD的某人 [复制链接]

1#



想着得写个贴子感谢一下送我CD的某辉,虽然不知道他本人是否愿意爆光,所以还是隐去他名字,知道的人都会知道的。
-----------------------------------------------------------------------------------------------


乐评这种事情,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干的。
今日,我不知道有什么资格去评判某个人,或者某个作品。
若没有一个客观的、量化的标准,一切的“评”都是主观的,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口味强加于别人。
怎样做到评,而又不主观呢?
我认为,必须得不存虚荣之心,就是不以炫耀自己为目的,而是为增加读者知识面。
如此一来,百度就可以了。
对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所以,不评了。

但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作品有所喜好,却是任何人的权利。
想说一下我对听“歌”的喜好的变化,借这张CD
强调是歌,因为我认为,“歌”是有歌词的,“乐”所包罗的范围更广。
对于概念,我是相当固执。

与几个朋友在邝医生家里听他的女神Joan Baez唱这首著名的《no wonen no cry 》。
我说:没有不哭的女人?
杰说:没有女人不用哭!
邝说:你们看歌词!
邝一向温和,这一次,那种鄙夷眼神,深深刺伤了我强大的内心。
好在,本哥具备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会搜。
哦,反战题材,那就是:《no, wonen ,no cry》,别,女人,不要哭。
但是,Joan Baez阿姨,你也唱得太温情了吧。
我怒了,为什么我们必须得看歌词才能懂得音乐诞生时最初衷的情怀?
Joan Baez唱得像在抚慰以悲伤的名义博同情的猥琐失恋男人,对于这版本,杰的解释就是最贴切的:没有女人不用哭!
为此,我还专门搜了原唱Bob Marley版本,我深信反战题材的歌曲不带这样唱的。
果然。Bob Marley唱“no, wonen ,no cry”的时候,是演讲式的不可抗议的命令。

文科生对文字是很敏感的,刚接触音乐的时候,对于某个作品的喜爱,最大程度体现在陶醉于最能直观表达意境的歌词里面。
像因春晚曝红的《卷珠帘》,火起来的原因,绝对是歌词第一,唱功第二。
所以十几年前,我被培养古曲音乐兴趣的时候,并不那么自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地,家里放的古典音乐多了起来;突然的,听歌再也不留意歌词了。
也许,时光让我不再需要依靠文字来带动我的情绪,就像我从来不看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依然愿意待人和善,明辨是非。

但是为什么一向理智清明的邝医生,从研究古典,到如今研究流行,还那么在意歌词呢?
思考了一下,按正常逻辑,若许是以两个理由吧:
1,
古典于他,实在没什么好研究了。
2,
接接地气,融入音乐diao丝的世界吧。
后来我都推翻了以上两个猜想。其实也许是不愿意一辈子闷骚吧。
——我没说听古典就闷骚啊。

扯远了,回到音乐和歌词的关系中,我是想说,我还是愿意听旋律和乐器的表达,忽略歌词带来的所谓意义。
在情绪面前,任何理论上的意义,都没有存在的意义。
否则,像我这种倔得像牛一样的,更愿意把Joan Baez版本解释为:
不会!女人不会哭!

回到一开始说的“乐评”,免得你们说我离题。
想看华丽形容词的,请百度;想知道这张唱片的离奇录音故事的,请百度。
我真的没有评,我一直只在说歌名。多谢某辉。




分享 转发
心存善念,随遇而安。
TOP
2#

no woman no cry,怎么翻译,要看怎么唱出来的,光靠断句都不能断定。没听过这首歌,歌手Bob Marley的名字到是听说过,大前年去牙买加时被好几个当地人科普过。

在网上找来Bob Marley听,前两句表明,应该是"别,妞,别哭!"
TOP
3#

没错,这个视频更明确,3:00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qrvn3q1oo
TOP
4#

很精彩的现场流行演唱会录音,万人齐声和唱的气氛很热烈。
TOP
5#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能够经常令男人伤心的无非就是金钱和女人。
失去金钱而落泪的很少见,但失去女人而落泪的估计不少。
所以我的歪理就是没有女人不用哭。
哈哈。
TOP
6#

回复 5# 阿杰 的帖子

额,这首歌的音乐和内容带有鲜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鲍勃马利和他的牙买加无产阶级战友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死亡不屈斗争的高尚革命情操,这种精神甚至感动了和激励了整个拉美和西方世界的一代青年。而琼拉贝兹女士在斗牛场为西班牙人民演唱这首歌向鲍勃马利同志致敬,多么铿锵有力,现场观众都被感动得齐声合唱,怎么就被你们捣鼓出这么多小资产阶级的负面灰色情调来。如果琼拉贝兹女士是表达这种庸俗的小资情调,当初如何感动美国无产阶级运动先驱鲍勃戴伦同志?后来又怎会让现代数码先驱乔帮主倾慕不已?
楼上的解读不妥,严重不妥。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4-04-10 22:08:26
TOP
7#

回复 6# Dr kuang 的帖子

若她长得像韩红,不知无产阶级运动和现代数码两位先驱还倾慕不?

我是想让艺术更单纯,至少在我自己能掌握的范围内,本来艺术的诞生是为了感官享受。
比如,绘画是为了眼睛看到美;音乐是为了耳朵听到美。
后来,人们为了上升到精神层面,就在里面加了指引性的元素,艺术成为了政治和宗教的工具,也就是今日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其实艺术本身,它愿意么?
语言和文字是一种最狭隘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明确的指引性,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欺骗性。
所以,我觉得音乐,最多有个题目就好了,其他的色彩和意思,让每个听它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喜好来添加吧。

在70年代Marley 唱的,和Joan Baez  1988年在斗牛场唱的,无论是歌者和观众,都不一样了。
就好像,经历过89年的学生,与00年后的大学生,对那一年的理解,不一样了。
但是我们是允许这种不一样的存在的,因为他们都是真的。

所以我理解的艺术,她应该是感受起来是美的、这种感受是真的、是能指引人向善的。
真善美,永远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追求。

邝医生追求音乐精神层面的理解,对的呀;阿杰觉得调侃一下挺开心的,也挺好的呀。
我只是越来越懒了,就好像对于电影的评价,只有好看和不好看。对于音乐的评价,也只有好听和不好听了。
心存善念,随遇而安。
TOP
8#

楼主写得很好,欣赏你的见解和文笔。
只是生活的态度积极一点会活得更精彩。
不过仔细想想,简单其实更美!
最后编辑shotchen 最后编辑于 2014-04-13 07:35:26
TOP
9#

欣赏
TOP
10#

进来学习了!
TOP
11#

评论也好,感悟也好,每个人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利,取舍交给读者自己,重要的是沟通和交流!赞同shotchen的观点!
TOP
12#

我很欣赏韩红的真性情和才华!并且艺术的诞生并不只是为了感官享受!艺术也不是什么政治和宗教的工具!好音乐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TOP
13#

回复 7# 哥筱乔 的帖子

关于词与乐,唐诗宋词当年都是歌词。
如果是50,60后,英语可能难如登天,互联网也可能仅限于微信朋友圈。对于70甚至80后,英文歌词不应该是理解内容的障碍。
这里有段列侬关于《IMAGINE》的自述文字,或者可以说明某些歌者对于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看法——“这首歌曲几乎是共产主义宣言式的,虽然我本人不是共产党员,也不属于任何运动……但是由于它披着一张流行的外衣,所以被大众接受了。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只要抹上一点蜜糖,你的主张就可以容易地流传开来。”
就在这段话的几年前,琼拉贝兹的前夫鲍勃迪伦第一次和披头士乐队会面,他们是60年代最热的音乐人,这是一次流行音乐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瞬间,结果鲍勃迪伦直接和列侬说“You say nothing”,把列侬吓坏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