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拥有水星2大包的苦逼生活:一副扑克之4张K [复制链接]

查看: 6672|回复: 22
11#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4-3-23 22:11:00 发表
这张里面的作品,用一句大俗话来说,好听极了。


这张大象腿是不错!不比打字机那张差,还有一首夏日里最后的玫瑰!小时候看的《英俊少年》里海因策唱的,现在买了碟片看这一段,仍然是看一次感动一次,看一次感动一次!
[upload=jpg]Upload/200411201411841881.jpg[/upload]
俄罗斯钢琴之神Vladimir  Sofronitsky
TOP
12#

老柴的悲怆,喜欢切利的版本。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13#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3-25 8:31:00 发表
老柴的悲怆,喜欢切利的版本。


切利的现场版?和莫拉文斯基比呢?
[upload=jpg]Upload/200411201411841881.jpg[/upload]
俄罗斯钢琴之神Vladimir  Sofronitsky
TOP
14#

原帖由 dinu 于 2014-3-27 18:20:00 发表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3-25 8:31:00 发表
老柴的悲怆,喜欢切利的版本。


切利的现场版?和莫拉文斯基比呢?


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关于悲怆,推荐一款杰基耶夫和基洛夫在PHILIPS的录音,这个版本里第一乐章的铜管录的,简直是天崩地裂一般。绝对是PHILIPS数字时代最好的录音(之一)。
TOP
15#

原帖由 ludwig2000 于 2014-3-28 13:44:00 发表
原帖由 dinu 于 2014-3-27 18:20:00 发表
原帖由 lqdxy 于 2014-3-25 8:31:00 发表
老柴的悲怆,喜欢切利的版本。


切利的现场版?和莫拉文斯基比呢?


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关于悲怆,推荐一款杰基耶夫和基洛夫在PHILIPS的录音


那我说的第四乐章里的左边喇叭发出的作曲者心在滴血的铜管在你说的那两张里听是什么效果?
[upload=jpg]Upload/200411201411841881.jpg[/upload]
俄罗斯钢琴之神Vladimir  Sofronitsky
TOP
16#

哈哈,我就怕铜管。你们说的天崩地裂、滴血之类的,实在是无福消受。

我一直有个奇怪的观点,要是布鲁克纳、老柴、西贝柳斯、马勒、老肖交响曲里面的铜管统统减半(或力度减半)就好了。庄严、痛苦、凛冽非得哇哇响不可吗,别的形式完全可以做到,我觉得用铜管是偷懒的做法。
TOP
17#

回复 16# bbc4 的帖子

我觉得你说的这五个作曲家的作品里,铜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马勒的作品里的铜管,如果力度减半,那么完全达不到马勒所要的效果。传记上说,马勒自己的排练第六交响曲时,就嫌小号的声音不够大,他需要的是“万马奔腾”般的小号音响才能体现出这首作品的“悲剧”效果。同样的,在布鲁克纳的作品里,铜管乐器虽然甚少有单独的主题,但是休止之后铜管乐的大齐奏如果力度减半的话,也缺少了布氏交响曲庄严的效果。但是西贝柳斯的铜管多数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大声。
TOP
18#

回复 15# dinu 的帖子

切利的现场版和穆拉文斯基的立体声版的第四乐章?我没有太深印象,有空找出来听一听对比一下。
TOP
19#

原帖由 ludwig2000 于 2014-3-28 16:47:00 发表
我觉得你说的这五个作曲家的作品里,铜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马勒的作品里的铜管,如果力度减半,那么完全达不到马勒所要的效果。传记上说,马勒自己的排练第六交响曲时,就嫌小号的声音不够大,他需要的是“万马奔腾”般的小号音响才能体现出这首作品的“悲剧”效果。同样的,在布鲁克纳的作品里,铜管乐器虽然甚少有单独的主题,但是休止之后铜管乐的大齐奏如果力度减半的话,也缺少了布氏交响曲庄严的效果。但是西贝柳斯的铜


晚上又听了一遍卡拉扬60年代的布鲁克纳9,极其模拟钝化的铜管录音,第二乐章仍然感到一遍又一遍的铜管实在是过分了。这种声音或许在现场非常吸引人,然而作为家里的罐头音乐,无法消受,只能弯腰减小音量,直到第三乐章慢板到来。
TOP
20#

播好铜管对音响系统要求很高,中频一定要厚实且密度要好,达到了以上要求,你会感觉到真的很过瘾而且声音一点都不吵。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