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chifi 玄学经验谈 [复制链接]

查看: 76330|回复: 157
21#

楼主 qjg1954 只看他
2013-2-5 09:28:10
为了提高音质和比较机械硬盘与SSD硬盘的音质差别。我把硬盘的SATA线拉出机箱外,接外置的线性电源。为了减少外置硬盘的SATA线干扰信号窜入。特制了一根带屏蔽的SATA线。现在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有效果)      
1:找一根0.5M长的较好的SATA线。我用了一根华硕主板带的蓝色的SATA线。
2:准备一根较细的多股电线。二头拨去2公分的外皮裸露铜线。
3:准备一些带粘性的锡箔纸。
4:准备一些透明塑料胶带。开始DIY.把SATA线弄直,剪2公分宽3公分长的锡箔纸,把多股电线裸露铜线一头粘在SATA线的一头。剪50公分长的锡箔纸把SATA线全部包2层。再剪50公分长的透明塑料胶带把已经包好锡箔纸的SATA线包2层。DIY SATA线完成。把靠近接多股电线的SATA线的连接头插在主板上。把多股电线另一头的铜线做一个圈,接在机箱内的硬盘固定螺丝上接地。SATA线的另一头接外置硬盘接口。屏蔽了外面的干扰信号以后音质有明显的提高。
TOP
22#

本帖最后由 darkfrank 于 2013-3-5 22:18 编辑
oceanwil 发表于 2013-3-5 21:33 [viewimg]
darkfrank兄,是否有更专业的配置。可否分享?

如果想用win8+jep這個方案的話有2個選擇
一是等jep的專機"The one"
二是自己配

用專機自然會得到所有軟件上的配套,等到5月份左右會有第一台成品機出現

自己配的話,我有些心水硬件

主板: 必須選最好的用料,供電、背線等
晶片組越強一般用料也越好,個人推荐z77,x79太貴
品牌選 技嘉/華碩的中高端板子
個人偏向技嘉,普遍聽感大概是華碩的偏向分析力,高清,數碼味會強一點,技嘉比較有音樂感
我自己用z77x-ud3h

CPU選支援avx指令集的4核即可,建議找無內顯的,獨立配一塊低功耗的被動散熱顯示卡,效果會比用內顯的好

內存必須選擇套條,顆粒以爾必達為佳,個人覺得爾必達的中頻比較好聽
台灣神條kingston 2000 c8也是爾必達 hyper 的顆粒

系統盤用高品質的mlc ssd,配一根高品質的sata線,加上優質供電
聲音最好的是slc,但是價格會比較貴

個人使用一顆32G的SLC SSD,實測比m4 128G mlc要明顯潤澤得多, 令普通ssd相比傳統硬盤的乾、瘦問題得到解決
接線使用台灣ppastudio的子勻 sata線
供電用一個叫cubic regic的線性穩壓過濾交換電源的問題(有能力的當然以線供更好)

音樂盤可選節能seagate,我個人使用內存盤 ramdisk,此為省錢的方法
實測在播放前先拷入內存盤可以把不同硬盤的差異消除(一塊slc ssd+子勻和一塊普通的硬盤拷進去播放,我聽不出任何分別)

電源建議海韻無風扇,或者G大的DC-ATX
後者的波紋可達到20左右,動態反應是海韻的十倍,效率也有9成以上
但是暫未有PK比較

使用USB的話強烈建議上塊ppastudio的usb 3.0 pci-e卡,配合5V外置線性供電
跟普通的usb卡比較足足提升了一個介面的層次

而USB卡建議插於直通CPU的x16插槽,以系統優化提升優先度,顯卡插經過南橋的x4插槽,避免互相干擾
TOP
23#

笔记本vs台机  

648楼 lolo258

纯就音质和画质,低功耗系统并不适合拿来做PC-HIFI,当HTPC就更是异想天开,当然我知道很多人是迫不得已,譬如限于空间或者老婆不准,只好用笔记本(以下简称NB)。[viewimg][viewimg][viewimg]

我自己做过对比,在使用电池的NB和使用开关电源的4核高功耗桌上型PC,都安装WIN7,都不做优化,使用一样的播放器,外接一样的声卡、DAC和后端设备,也就是客观环境尽量完全一样,结果NB的音质根本没办法和PC比。

照理说电池供电应该有帮助,可是我相信很多NB的使用者都试过,用电池供电和用适配器供电,音质根本没有差别,我还曾经DIY过一个19V的线性电源给NB,结果也是一样,原因就是NB这种低功耗系统,在性能上不够资格做PC-HIFI用,就好比一个10岁的小孩子,不管你给他大刀还是短剑,都上不了战场一样。

除非你的客观环境不允许用桌上型PC,或者面子比里子重要,外观一定要亮丽,否则低功耗的NB和中功耗的ITX系统,都不是担任PC-HIFI的好料,高功耗PC(4核CPU或更高+ATX/M-ATX主板)才是先发主力。
TOP
24#

analan888    2012-09-24 00:20
干脆把这三月的折腾的一些PK结果写出来,只代表我的机器,并且只作为专机,不考虑通用性,仅供参考:
1    IU平台(QX9650+华硕X48玩家国度+神条DDR2 1066)PK AU平台(AMD 140开核+785GPMT+神条高梳 2000 C8)
AU平台声音细腻,毛刺感,数码味少,感情更丰富,音乐味胜出不止一条街
IU 平台声音雄厚,声粗些,HIIF性更好,喜欢哪个?各有所爱吧!
2  USB3.0扩展卡  PK  板载 USB
这个结果太明显了,扩展卡完胜,声音明显干净,背景黑,杂讯少。
3  Nipron ePCSA-500P +HiFi-TUNiNG保险丝 PK X460 FL,在AU平台上进行
500P的高频延伸胜出,其它完败,X460人声更富有感情,起伏感更强,弹跳力更好。
4 CF PK SSD,机械盘
CF主要的特点就是细腻柔和耐听,动态上稍差一点,SSD要看颗粒,手上有两块,镁光的M4 128G声音明显比金士屯的30G好得多,
机械盘是西数1T,表现中庸,好过金士屯的30G,但输镁光的M4。CF转换SATA装置,购于台湾烧友DIY产品,也许是这个原因占比很大,没试过其它的转换装置。
5  绿标,子匀SATA线 PK  鸡线
绿标,子匀SATA线,购于台湾,这个价格稍贵,适合进阶玩法。效果不多扯了。

以上PK不具备严谨性,不是多次PK的结果,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cnalizhe
TOP
25#

笔记本,之后是台机,优化,软件,终于忍不住了,另组专机,方案如下,与同好们共勉!
CPU:AMD 140 
主板:技嘉 785GPMT
内存: 金士屯 2000 C8 2G*2
扩展卡:MSI USB 3.0 PCIE
数据盘:镁光M4 128G
系统盘:CF转SATA+金士屯32G CF卡
线材:绿标,子匀SATA线
机箱:联力C60
电源:Nipron ePCSA-500P,这个电源供电CF转换有问题,换了X460 +定制银线。
系统及软件:WIN8 RP 64位 JEP 11.1

主板集成显卡显存,USB扩展卡插在PCIE X16的槽,好处是直通北桥,(主板的USB口,要先经过南桥)这样的USB输出通道短,干扰小。
机箱与电源的风扇引线出来,由笔记本适配器供电,同时弃用机械硬盘,这样的好处是整部机器无马达这类高转速东西!

    此配置,声音顺滑,表情丰富,素质与韵味兼备,数码味基本上消失,不敢相信这是PC的声音,
CF转SATA,CF卡的声音细腻柔和又不失细节,完胜SSD与机械盘,JEP功劳甚大,这台专机也是因为JEP水平的提升感受到了PCHIFI的魅力后才组建的。
TOP
26#

回复 66# 飞驴 的帖子

Cf卡都上了 能正常用吗 速度呢
TOP
27#

有经验的进来分享一下
TOP
28#

先谢谢sm大发来的intel slc ssd,听得出来声音很好,据说也是最好声的ssd盘,所以和我目前用的日立hdd有了比较机会,三下五除二装好一样优化了的系统,但是我却纠结了……
1.ssd系统盘+hdd音乐盘

2.hdd单一硬盘

你会选哪个?

明天说具体听感吧,这几乎代表了两种不同听音观的 补充说下日立hdd是我听过比较好声的硬盘,好于希捷wd一些

我居然是第一次听ssd的声音,破处了……不同阶段听不同朋友聊起过这俩声音的优劣,有说hdd更保有自然感,有说ssd更平顺流动的,ms是很矛盾的意见,一听才知道原来都说的没错,以不同的观点、阅历去听,自然会得出很不同的结论。
我对hdd长期的好感并无视ssd的情结其实和你的评价关系蛮大的
先不说hdd吧,说说这块极品slc,32g的极品优盘容量,也许都不支持trim的体格,都意味着这块盘会很特殊,实际开声的感觉是流动细密,有点像高码率文件的质感呈现方式,不能说是明胶感,但确实有这种倾向,一种半固半液的临界状态,起伏感很平缓,衔接的比较圆滑线性,不会有急起和跌落。音色呈现出一种温润感,整体平衡并不如有些ssd的评价会飘,但是有一种被泛音托起的浮动感,蛮高技派未来感的,明显不属于古典年代的气质,是一种温顺的现代声 hdd的声音则很好描述,被凿在音轨上,朴素的声音。可以类比成胶片质感,或是老耳机特有的朴素古典颗粒感。整体起伏很大,有一种莫名的力感和跃动感。再看细部处理,啥?哪儿有啥细部阿,咱抓大放小了不是?


mvw兄建议试下x25-E或其他SLC SSD,与MLC SSD的声音差异还是蛮大的。

音乐盘我换了台湾那边推荐的希捷5900转,倒是并不觉得比西数红盘好许多。会好一点,但都能接受。
slc的声音处处流露出一种精巧感,强调一下,是每时每刻的一种精巧,我觉得会引起争议或不同意见的其实是这点,一些人会觉得很好听很美,另一部分人则会觉得小气人工了点。另外hdd很吃避振,不注意的话可能连那点大方都变成泼妇骂街就很难听下去了…… 对我来说其实就是开机速度一圈和几圈的区别  只说声音,两种介质越听越觉得都不满意,相对来讲,hdd能让我更安心的听下去,虽说理由很荒诞,我喜好平庸朴素的声音,所以也就完全不适用于其他人 必然是涩的是模拟,我天天模拟数码玩pk,数码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声音柔和,顺滑,水灵。而模拟系统自然是飞沙走石,及其暴力。

其实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说过,模拟系统就是一副比较原汁原味的照片,充满的噪点,但细节十分丰富。数码片当然也就是降噪之后的了,主要的信号更清楚,但一些次要的细枝末节的可能就用“算法”给“设计”掉了。

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方法是找一张阿诺德的《苏格兰舞曲》,然后在不看介绍的情况下一口气听完,再判断哪首是模拟录音,哪首是数字录音,我相信结果会非常有趣。

我非常清晰得记得第一次我在猜得时候,结果正好是完全相反,也就是我认为是模拟声的恰好是数字声,我估计很多朋友也会是这样的结果——能听得出区别,但却猜反了。

当然,多听几次可能就学会技巧,能猜得比较准了。其实最简单的一点,模拟声有缺陷,而数字声一般都比较完美。所以我常常说现代器材听起来实在太“好”了,好得已经超过我的需求了。


我可能是最早玩x25e的pcihifier,印象里x25e这个盘这么多年了价格都没变,我记得当时社里买的时候32g的应该是3200块,现在好像也没怎么降价。

我记得我很早就在论坛上说过slc盘是pchif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印象里当时好像被玩x25m的朋友bs了。

当然没认真玩,不严谨,差不多只能算有个第一印象,但我个人觉得“第一印象”很重要,可能比较有参考价值。

小时候有个美术片《张飞审瓜》不知道诸位有没看过,我记得当时对比英特尔slc和日立hdd的时候,特别清晰的第一印象就是hdd听起来就像张飞耍绣花针——一种惊心动魄又游刃有余的感觉,这是一种“冲突”,隐隐透着糙哥的霸气。

换了slc之后,第一印象则变成了科班出身的医生在手术台上操刀,从容,冷静,完美。挑不出任何毛病,但也没有任何“情绪”。

严格来说,这二者分不出高下,但仅从直觉来说,我觉得hdd是我喜欢的方向,因此就再也没玩ssd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和xw兄在硬盘个性上稍有分别,我觉得还是希捷的硬盘声音更好,如果以slc为基准,日立硬盘距离这个准绳是最近的,而希捷是最远的,东芝富士通介于之间。西数的盘我对比过希捷,不是很喜欢,也就再不玩了。

最后,我的经验都是老黄历的,看看就行,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到现在还在用p4处理器,因为觉得完全够用了,还像之前说的,现代器材不论电脑还是音响耳机,对我来说都太好了,营养过剩,消化不了了 呵呵。

我很早很早就试过x25e了,当时对比的结果就是觉得x25m与之相比几乎是个玩具,我当时甚至觉得x25m虽然比u盘强得多,但应该都在一个世界,而x25e在另外一个世界。x25e那个世界与hdd的世界方向不同但二者是一个层面的。

5900的那个希捷也是我当年最想买来pchifi的,但因为一直都没下决心玩台式机,最终还是停在笔记本配日立2.5 hdd的水平 汗~~~
精彩的回帖,我也正是这么判断的,所以略微倒向了hdd,倒不是因为这样的因果关系,也没有纠结什么模拟数码,就是听着安心。滑和涩是昨晚偶然想用一个字表述这俩东西找的,甚至还想到了卡布奇诺和double意式浓缩等等乱七八糟的类比……另外可能我骨子里不是走极端的人,所以也许日立就比较适合我这样的,希捷的确就没那么中庸呵呵
TOP
29#

以上转耳机俱乐部x-w的贴子
TOP
30#

机内线



机內线
最后编辑空壳 最后编辑于 2014-04-22 08:08:5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