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残剑发烧十悟(一)——发烧,一种精神和态度! [复制链接]

查看: 17272|回复: 63
51#

都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更好。
TOP
52#

下一篇十悟系列贴尽量本周上传。可不仅仅是理论感悟贴了。里面会有真刀真枪的一些观点。可能开始会有一部分观众看着不怎么舒服了。呵呵。
TOP
53#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3-10-18 8:21:00 发表
探索音响器材的技术机理发烧才不致于走弯路我是在96年开始玩音响的,开始时对音响一无所知,买音响器材是跟潮流,当时刚兴起家庭影院AV风,因此在年初就买了一部千余元的AV功放,及数千元级的LD机,想着以后再逐步完善
音箱买了当时最好的国产美之声监听一号箱,用这些器材暂时边听边学,以备日后升级完善
当时查遍了<无线电与电视>,<无线电>,<电子报>等期刊中的有关音响的技术文章,才发现家庭影院AV器材不但不适合我们的国情,而且市场上的这类器材还有很大的缺陷,但美之声监听一号箱是符合主流技术(大音圈),根据期刊中关于最好的功放为纯甲类石机,最好的石机前置电路为全对称,双差动的共射共基级线路,为美之声监听一号更换共放配备了3800元的国产60瓦纯甲类石机功放CSP-206.
正是由于抓住了音响器材技术诀窍的原因,使自己在96年年底换机时选购的CD机,功放,音箱没有重大的不足,因此就比较耐听,不致于无休止的换器材
当时如果去看<音响世界>等商业味浓厚的期刊,我想不但没有收获,而且还可能被误导买回有重大缺陷的器材回来
音响器材的购买与听音环境是否足够大同样重要,也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至于线材,听音环境的处理等就比较容易顺理成章地解决

   老兄所说的观点我部分认同,但对于非工科的发烧友来说。研究相关电子技术理论是比较难做到的一件事。只有通过实际聆听搭配,慢慢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另外,在音响电子技术方面,尤其是晶体管电子技术以及数码电子技术方面,不能说日新月异但也是发展迅猛。单从杂志书本上获得的电子理论知识是远不能满足hifi音响研究与制造的需要的。所以发烧也代表着一种执着于投入。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买音响容易,调节搭配音响难。真正持之以恒的去发烧音响就更难了。
TOP
54#

发烧友与理性无法兼容并修~~
TOP
55#

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
TOP
56#

学习发烧精神
HIFI是个无底洞!--------乐林8t
TOP
57#

发烧友是理想主义者,也是明知道或者口口对别人说不要完美主义,世间本无完美的事物,而自己给自己执行起来的时候往往是在用完美主义的教条去搞自己的系统的人。 这个时代缺乏梦想跟理想,给平凡人的那种,发烧其实这些毫无关系,但却是可以是一种寄托,,也发烧将近十年的人的说词。
杭州,仅以你消逝一面足矣荣耀我一生!
        Q:4526326
TOP
5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3-10-24 14:59:28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59#

原帖由 斯巴达 于 2013-10-22 22:58:00 发表
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

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讲得精辟,但要有个度,别把自己饿晕了,还追求什么?哈哈!
TOP
60#

理性,心态好。

原帖由 落葉繽蒶 于 2013-10-25 0:53:00 发表
原帖由 斯巴达 于 2013-10-22 22:58:00 发表
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

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讲得精辟,但要有个度,别把自己饿晕了,还追求什么?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