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播放器真的可以直解DSD?还只是DSD2PCM呢? [复制链接]

查看: 38677|回复: 122
11#

原帖由 davidvan 于 2013-10-14 17:37:00 发表
播放器只是过渡性的东西。
震撼性的玩具即将登场,PC端将分离,PCFi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不是这个帖子该讨论的,我相信已经讨论完了,图也上了。
至于PCFi是否能兴起,就看PC以后的发展了,一尊泥菩萨,还能咸鱼翻身了?http://pc.zol.com.cn/399/3995863.html
HIFI要多年的时间沉淀才出一个产品,没有任何一款主板能经历3年不变的。
TOP
12#

原帖由 davidvan 于 2013-10-14 18:08:00 发表
首先,就DoP封装操作而言,所占用的资源几乎为零。
无论播放机从硬盘读入数据,还是网络传输或USB,都是典型的异步通讯。如果要说“抖动”,都比通常谈到的Jitter大得惊人。
PC经USB到DAC,真正的瓶颈在PC上的大量服务、进程,该问题可望彻底解决。

这是2个话题,就别水这个贴了。多任务系统,没有干净的,就看后端如何处理了,所以看FPGA/CPLD的处理过程,前端都是很大jitter的而且被任务切换搞得jitter更大。因此引进了FIFO,一到FIFO,就是八仙过海,各厂家都有独门秘籍解决jitter的问题和方法。
如果仅仅认为在pc上用“无穷”的速度就能解决jitter,那么你可以问问发烧友是否不需要好的usb线了?如过好线和不好的线有区别,那如何解释?
TOP
13#

原帖由 Wilmer威馬 于 2013-10-14 20:48:00 发表
原帖由 大城小事 于 2013-10-14 15:03:00 发表
就是说不是直接DSD-DAC啦,咁你就唔好误导观众啦大哥。


原帖由 大城小事 于 2013-10-14 15:09:00 发表
我想知道到底哪一部机器是真正的DSD-DAC直解的呢?

大家可否告诉我?


或者简单点说


除了SONY就没有真正的DSD了。。。这话未免太武断了。以下是Philips定义的DFF文件白皮书(还有相关的DST白皮书),貌似不是SONY出品的,请解释下原因?另外,再举个例子, 2L(http://www.2l.no/)网站上面的DFF,都是假的?
一个公开标准,只要你能按要求实现,那么就是符合那个标准的东西。而不是摩托罗拉发明手机,除了摩托罗拉,别的厂家出品的都不叫手机。
DOP仅仅是一个妥协的协议,最后如何判断,要看进入DAC的信号是否DSD标准,图也上了,参数也说了,看不懂就没办法了。


http://dsd-guide.com/sites/default/files/white-papers/DoP_openStandard_1v1.pdf
这是DOP标准。请告知哪里得到SONY官方认证/支持了?反正通篇文档查不到 "sony" 关键字
TOP
14#

原帖由 davidvan 于 2013-10-14 22:36:00 发表
原帖由 大城小事 于 2013-10-14 15:09:00 发表
我想知道到底哪一部机器是真正的DSD-DAC直解的呢?

大家可否告诉我?

如果上升到全程1bit DSD Direct的高度,EMM和PB是你可信赖的选择,它两兄弟是DSD的鼻祖和忠实传承者。
有极罕见的商业片子,也可做全程1bit。但若无特殊处理,参数是惨不忍睹的!其实

兄台理论不少,但是希望讨论不要脱离这个帖子本意。
另外,请不要抛出一个个的问题而不给出明确的答案,比如out了,常识性的误解,到底怎么误解,可以明说,咱讨论清楚好让大家明白,简单说一个结论未免太笼统。
SONY/PHILIPS制定了cd/sacd,并不说明SONY就独霸天下。我举的例子仅仅围绕一个“绝对”的结论进行说明。
TOP
15#

另外,我回这个帖子的围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1。DSD能直解,直解的衡量方法就是进入DAC的信号是否DSD信号
2。Dop是DSD直解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传输过程中引进了jitter,没有在机器内部直解给DAC声音好,另外目前Dop解码器选择余地比较少。

这里就别水这个帖子了。有问题到我们帖子水去,欢迎任何板砖。
TOP
16#

原帖由 柏韵音响 于 2013-10-15 8:3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powerpan 于 2013-10-14 14:5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avidvan 于 2013-10-14 13:15:00 发表
PC上一般不出三路信号,除非把DSD界面集成到PC。
PC上,后台程序会将读入的DSD(数据)按DoP协议封装,再按USB通讯协议发包给USB界面的ARM( or XMOS...)。

不用dop可以native,我们属于native的一种,dop协议目前支持最高dsd64,我们DSD总线可以出dsd128。
还有一点,456M cpu做DSD 2 PCM转换,速度远远不够。FPGA的转换,就是硬件算法,就是RAM->i2s/dsd的一样了。技术上面的东西没有什么需要忽悠的,不能实现就承认,不需要混淆视听。
另外,示波器显示不准确,是示波器的问题,频率放大了就准确多了,毕竟示波器显示频率是辅助工具,专业频率测量应该用频率计,这样测出来才准确。
TOP
17#

综合大家的回复,主要集中几个问题
1。除了dop都不是直解
2。我们用的dac不支持dsd,因此是pcm的解码

回复如下:
1。之前我们就说过,我们不是基础技术的定义者。我们所说的“直解”,就是遵循 52楼我们帖的DSDIFF V1.5标准的DSD源码提取,然后通过DSD总线送给DAC。
2。Dop也属于直解的一种,但是是因为PC没有办法出 i2s/dsd的总线,因此大家只能通过pcm的总线进行数据封包传输,所以产生了DOP。
之所以说dop只能支持dsd64是针对i2s而言的,因为i2s除了9018之外,明确说能支持到352.4kHz的解码芯片暂时没看到,在i2s不能跑上352.8kHz,怎么支持DSD128?usb的确没有这个限制,光有出口没进口也不行。s/pdif目前资料只支持192kHz,那些DOS的机器如何支持dsd128?既然封包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不封包,直接把dsd码流送给dac,少了中间的一些环节,这也是我们的设计理念。
3。usb接口的dsd解码的确比较多,可能我们孤陋寡闻,DOS(dsd over s/pdif)的解码目前只有mytek和dac2,而大部分播放器(非pc架构),都不支持usb dop的方式。
4。我们作为厂家,不会做假,Ak4390和AK4480是完全一样的芯片,只是不同型号罢了。“越狱”是一句调侃的话,经过我们严格的测试,AK4390完全支持DSD,至于AK生产厂为何不说,只有天知道。如果有哪位不相信,可以自行测一下。SONY也没告诉你PS3能镜像ISO,现在不是漫天都是,“造福”人民。
TOP
18#

原帖由 lao6 于 2013-10-15 23:30:00 发表
原帖由 powerpan 于 2013-10-15 22:33:00 发表
之所以说dop只能支持dsd64是针对i2s而言的,因为i2s除了9018之外,明确说能支持到352.4kHz的解码芯片暂时没看到,在i2s不能跑上352.8kHz,怎么支持DSD128?


做技术就要严谨,什么叫i2s不能跑上352.8kHz?应该是DAC i2s口不

1。9018/9016其实都是ess的东西。i2s理论可以支持无限高,但是脱离DAC支持的没有意义,因此这样说。后面的话都是这样引申出来的。比如S/PDIF也可以按照其原理顺延支持无限高,但目前规格书没有标明,讨论事情,以事论事,钻牛角尖就不必了。
2。我的帖子里面已经回贴了,你说的pcm1795,数据手册根本没有说支持DSD128,MCK是系统时钟,BCK才是真正的位时钟,请不要搞错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