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 [复制链接]

查看: 4123|回复: 16
11#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C-hifi一种的新玩法:“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

个人感悟:
多年以前,就有一个感悟,凡是好的音响器材必定有自己的风格;
风格本质上就是一种缺陷美;
发烧就是寻找一种缺陷美——或者说寻找美丽的失真。
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求真和求美,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美的不一定真,真的不一定美。
不同音箱,有不同的风格,也就是有不同的缺陷,因而具备了不同的美。用科学或准科学的手段,消除了这些缺陷之后,情况会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变得更美,一种是变得不美。

任何一种手段,都是一把双刃剑!

金铁霖发明的金式唱法,将西方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融合,实现了美与真的统一。培养的学生都是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论声音和唱功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就有一个致命伤——千人一声,缺乏特色!某年七一晚会,御用歌唱家们一个接一个闪亮登场,仔细一看,几乎成了金铁霖学生的汇报演出专场;闭上眼睛听,还真不大容易区分是谁唱的。

很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把音箱的频响曲线都修正为平直之后,音箱的个性将会淡化,特色也可能被抹杀——正如去年看韩国选美一样,一帮美女那化妆、发型、服装都基本一样(估计连整形都按照东方古典美女的标准模式一样整的),结果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谁了!

幸好,如果不喜欢某种风格,只需要关掉这均衡器,鼠标一点,一切就回到当初的风格了!

而且,只要愿意,就可以把一对音箱按自己的口味调成不同的风格。
所以,我认为用“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来命名这种方法再贴切不过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2#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C-hifi一种的新玩法:“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

利弊得失:
优点:
1、可修正音箱频响曲线
“好箱难推”,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凡好的音箱,分频器一般都很复杂,因为需要用大量的电感、电容、电阻构成RCL网络来校正音箱的频响曲线和阻抗、相位等,这就导致了造价高昂;而且,由于RCL网络的衰减,使音箱灵敏度低,对功放要求高的难题。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我2004年入手杰作唯美六号,1万的箱子配3万的钟神JA2、JA100,力量够,但细节问题不少,后来折腾了3年多,通过线材搭配、避震等工作,基本得到解决,表现令人比较满意,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有升级的欲望——但是代价是巨大的,时间、精力都不算,光线材就花了9K多。如果用我这种方法来调节,也许会省事得多.
PS:这几天一直在找唯美六号的频响曲线,可惜没找到。哪位手头有的话,麻烦转发给我,先谢谢了!
2、可以自由调节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前已述及,不赘述。
3、成本为零
不花一份钱可以改变和改善系统的声音,不喜欢就可以推到重来!

缺点:
1、基于PC-HIFI容易实现,但传统的CD、LP实现起来有难度
2、需增加一个支持VST的声卡或数字界面;
3、需有点电脑基础知识;

风险提示
1、人身安全风险:无
2、器材损坏风险:无
3、资金投入风险:无
4、心理风险——最大的风险,这需要特别说明。
这种方法,就是用数字方法对音箱进行美容和整形,理论上是朝好的方面转变,但是由于人的心理很微妙,发烧友的心理就更莫名其妙,所以这种做法在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可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动摇。


第一种情况:自己很熟悉的音箱,经过这一番美容整形之后,突然变样了,会觉得不适应!就像相伴多年的夫妻一样,某天老婆去整形回来,老公一看,竟然认不出来了!
第二种情况:喜新厌旧之后,又回归恋旧。新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原来的味道好。
第三种情况:受他人评价影响。本来自己觉得不错,结果圈内哥们来听了之后,评论说味道不对!“这不是XXX的味道”,“这哪里是XXX啊!分明是。。。。。。。”“把XXX弄成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玩意儿!”于是没多少人还能坚持。
20多年的所谓“发烧”经历,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发烧友,其实是发烧给别人看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3#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C-hifi一种的新玩法:“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

后续开发
这种利用VST技术、采用均衡器软件校正、调整音箱频率响应的技术,至少有三方面的应用:
1、音箱频率补偿
这是最基本的应用。根据厂家提供的实测音箱频率响应曲线,进行逐点调整,使频率响应曲线相应尽可能平直。

2、音箱音色调整
好的指标、好的曲线不一定好听,这是共同的认识。监听风格的器材,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则不喜欢。即使音箱频率响应曲线调整为一条直线,但是人耳的听觉相应却是曲线。有时候,歪鞋配歪脚也许有意外的惊喜。
某些著名的音箱,非常受欢迎。如果实测其频响曲线,绝对不会是水平一条直线,而是有不规则的波峰波谷,恰恰就是这些波峰波谷,跟人耳朵的听觉曲线正好吻合——歪鞋配歪脚,奇迹就这样产生了——这就是音箱的特色和风格的秘密!
不过,这种做法没有事先的计划,往往要根据经验进行大量试错、调整。类似于神农尝百草,成功靠坚持加运气;又有点像哥伦布的航行,出门不知道去哪里,到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按照我的思路,在把音箱频响曲线调平直之后,再增加一个多段均衡器,用来调节根据人耳朵的听觉响应曲线进行调整,就可以把音箱调整为讨好耳朵的状态了。这样以来,音响系统的整体表现会好很多。效果比换线、避震更为有效,而且基本不需要花费成本。
记得1990年的时候,我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高保真音箱》,里面有人的听觉响应曲线,可惜书是以前单位图书馆的,我手头没有。过些天我去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实验心理学里也有相关的资料,找到之后再做相关的实验吧!

3、模拟其他音箱音色
当今中国,山寨是一种生产力。一切创新,始于山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国内的厂商往往采用“物理的山寨方法”,选择声音表现出色、顾客认同度高的产品进行仿制;其实,发烧友可以自己用“数字的山寨方法”,找到世界名箱的频响曲线,把自己音箱的频率按同样的方式进行调整,就可以模拟出XX名箱的韵味——弄出个5、6分甚至7、8分,估计应该不难。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毕竟频响曲线只是音箱个性的一个属性,而非全部。这种方法只能山寨出频率响应,其他的指标就无法做到。
模拟其他音箱音色时,建议最好采用同类模拟的方法。比如,自己的是8寸全频箱,就模拟著名的lowther 8寸;如果是2分频的15寸号角箱,就模拟JBL的相应音箱;二分频模拟二分频,三分频模拟三分频;书架箱模拟书架箱,落地箱模拟落地箱,以此类推。“跨界”模拟,估计效果不会好。
再有,就是中低档的音箱可以模拟高级音箱;而如果音箱本身就属于经典音箱,就没有刻意去模仿别人,保持自己的风格更为重要。

4、空间混响调整
厂家提供的音箱频率响应参数都是在消音室测试的,基本都是直达声,而未考虑反射声和混响声的问题(而且多是同轴测试,很少考虑偏轴响应即指向性问题)。实际使用时,听音环境的反射、混响很复杂,环境处理不好,容易产生某些频率的共振(驻波)或出现一些频率声音的过度吸收(声波陷阱),影响听感。这也完全可以通过利用这个超级均衡器来调节。
基本思路是:保持原有的调节音箱频响曲线的均衡器不动,另外加一级均衡器串联进去,作为环境参数调节专用。


以上2、3、4项功能,原理都一样。我的技术路线是设置双均衡器,类似于数学里的偏导数一样,分别对不同变量进行解析:一个固定的“音箱频响补偿均衡器”,把音箱的频响曲线调节得尽可能平直;另一个是“订制功能均衡器”,用来调节音色、模拟其他音箱或调整环境参数。否则在一个均衡器上进行多项功能调节,会变得异常复杂!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4#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C-hifi一种的新玩法:“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

商业价值
这种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在数字母带播放器。
这个论坛里做数字母带播放器的厂家的几个马甲需要特别注意了,一个新的商机就在本人的创意中无私地贡献出来了,能否把握住这机会,为发烧友造福、为自己挣钱,就靠你们自己了——哥帮你只能帮到这儿了!

1、    将VST机架和均衡器编程加入到数字母带播放器或数字转盘的程序库中(这工作很简单吧,学程序的本科生都会),
2、    选择国内、国外比较有名、市场拥有量比较大音箱,收集其频响曲线建立数据库,并预置相应的均衡器调节参数,形成“音箱频率响应校正均衡器”;
3、    用户根据自己使用的音箱按菜单提示选择相应的预置参数,就可以修正音箱的频响曲线;
4、    另外,还可以附设一组“用户参数均衡器”供不安分的人折腾。这样,基本不用增加什么成本,数字母带播放器的功能可以得到提升,音响的玩法也可以增加了。
5、建议这个软件最好作为一个系统升级的补丁,让已购机的用户能免费升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5#

基于VST技术、采用虚拟90段超级均衡器校正音箱频响曲线的尝试(PC-hifi一种的新玩法:“数字音频美容整形技术”)

PS忠告:CD末日降临,大家早作准备!
以客观的眼光看,CD作为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起步阶段的产品,已经成了行将就木的落伍产品,未来3~5年就将成为历史(最多成为古董)。CD现在正被三股力量围剿,丧钟已经敲响了!
现在的人听音乐所用的音源,图省事的年轻人用手机或电脑听MP3,追求韵味、怀旧又不差钱的高烧用LP;前卫或清醒的人开始听数字母带了。只剩下一群不明不白的人还在稀里糊涂地听CD!还一天到晚什么吵吵头版、LP版、玻璃版,16bit就是16bit,正如286就是286!——这话N多人要拍砖,呵呵,过三年再看吧,不解释!

我是属于比较清醒而非前卫的人。今年买了一台国产的数字母带播放器(不到7K)、又买了几个母带音乐硬盘之后,持续一个多月时间,对比听24BIT母带和传统CD(用金诗韵的DAX2金螺丝版),感觉技术进步真的是一日千里。然后不听CD只听母带;又过了段时间,再翻出RCA living系列录音,对比听了24BIT母带和CD的效果,差点哭了——当时我家领导问我怎么了!我当时就一句话——CD坑我20年啊!

随后,痛下决心,果断出血,亏本1/3把金诗韵DAX2出手卖了——感觉这东西迟早要像我老家里还放着的1989年花了688大洋(相当于我那时一年的总收入)买的飞利浦双卡收录机一样,只能成为过往的记忆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