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密度II [复制链接]

查看: 7892|回复: 24
1#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声音密度
声音指纹.png (, 下载次数:4)

png(2013/2/10 11:56:13 上传)

声音指纹.png

分享 转发
TOP
2#

论点

上面是一个“我”字的声音指纹。 在音源拾音开始到达喇叭发出声音时,”我“已经经过最小3件器材,2对信号线,一对喇叭线的转输及放大。如果说,”我“的原声是有1000个大大小小的毛刺,到达喇叭单元时还有多少毛刺就各有不同了。这个就是系统的总失真程度了。
线材在音响系统上是保证在转输上把损失减到最低。但是证明这个情况是非常困难。因为测试需要的器材太贵。也可能没有这个必要。所以现阶段还是靠我们自己的金耳朵。

如果我们细心的去解读1 楼的图片。我们可以从横向,纵向了解它对音色的反应。
横向可以推论为密度(# of peak / cm)。纵向可以推论为波幅,振幅(peak amplitude)。
线材会影响密度,因为不同的线材对讯号损失有着不同的比率(transmission lost%)
器材会影响波幅,振幅(amplitude)。这个推论解释了贵器材对频宽的保证。

待续

希望你们对这个推论发表意见。
最后编辑真彩HD 最后编辑于 2013-02-13 23:21:53
TOP
3#

声音密度是区别高档器材与低档器材的重要特征之一!
TOP
4#

回复 3# lesss 的帖子

个人意见:
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定格............
有发烧友说: " 我买的器材也是每个品牌的顶班......... "
你估计他组合的系统是否保证有相当水平的音色......... 情况是, 他们还不停止在他们的发烧升级旅程呢.
另一面的发烧友就是DIY 一组来挑战性价比的极限.
试想想:
一条10万的喇叭线, 电源线, 信号线 : 它的技术含量在那里? 有没有可能他们取材的线本身就不是他们生产的.
一条2米的电源线可以是10万大洋, 插头是3000大洋, 包装上500大洋. 平均下来是475/ cm  但是这条线可以保证0% 讯号损失吗? 广告没有交代. 厂家没有说明. 他们到底交代了什么? 有时候真的弄人.
最后编辑真彩HD 最后编辑于 2013-02-10 16:04:01
TOP
5#

声音的密度在系统可以感觉到的。没密度的声音散。松垮。音乐的质感难很好表达。但这样的声音听起来舒服。自然。也是有人喜欢的。没什么定论。
TOP
6#

具体一点,哪些书架箱密度高?atc、、、、、、、!
静下心,一切尽在音乐中!
TOP
7#

学习之中!顶起!
体会身体内在的天籁之声!这是终极的发烧!
TOP
8#

回复 6# he9966 的帖子

具体而言,器材是有相对好的基础。主要是我们是有没有技术把手上的器材充分发挥。这话何解?我是从很远的地方走到现在。走的弯路多多。
TOP
9#

回复 5# pchifi007 的帖子

你的意见我是有点保留的。有一个故事,有终极发烧友花6万大元请专家给他的系统摆位。他是在寻找什么,不就是高保真的音响吗?很多发烧友是妥协现状。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无计可施。

还有一个故事,有版主发表家访报告。对各系统发表评价。在情理上,他的系统应该有一定高保真水平啦。奇怪的是,他系统如你所说的自然,崧散。可能他对高保真也不大理解。

说易,行难。  这是高保真音响的真理
最后编辑真彩HD 最后编辑于 2013-02-11 14:31:56
TOP
10#

讲的太炫了。先讲讲用什么材料,但不要又有是什么专利不能说明之类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