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其实它也没有什么,只是带给你音乐------KTEMA印象 [复制链接]

1#
我,Ktêma的任務,是要用音樂的語言去溝通、表達那些即便用最個人的文字都無法詳述的情感。

我是Ktêma,一代揚聲器。
我融合了古典的傳統、不受拘束地探索那心靈遙遠的深處。
我的誕生是個偶然,誕生於那些吸引我們最簡單事物的奇特命運,及那些給與生命許多激情與熱情的事物…

一切起始於一連串神秘的偶然,在電路圖旁寫下的一段話,起動了這一個艱難創作的開始;我,就被其構想一點一滴的成型了。而電路圖旁的這段話是來自於一個長年以來經常與他 (誕生我的藝術家) 共同研究創作的朋友,他們有著共同的決心,要深究音樂的意義,以及追求它最深層的定義。

這個朋友寫的是…
希臘人說「Ktêma eis aei」,意思是永恆…,也就是隨著時間流逝,都無法爭辯的它的價值。
這句話的反義是「Panta rei」,指的是所有事物經常地改變。

什麽時候一個揚聲器在一群「Panta rei」中,能變成「Ktêma eis aei」?

 
這句話刺激了他(誕生我的藝術家)去創造一個永恆的作品,一個在萬物改變的世界裏的永恆之作,一個在科技與研究日新月異、不斷改善的世界裏的永恆之物,一切就是試圖在迅速改變的形式裏,尋找一個永恆,這將會是個有著極大吸引力的挑戰。所以我的「創造者」認爲,他必須去創造能隨時間延續不衰的「證據」,有如「一艘大船裏的小艇」,能夠永遠漂浮在不可避免的「Panta rei」波浪中。



畢竟,從經典傳奇Snail開始,大量的水已經在音樂製作之橋下流過,Snail驚人的構造(被定義為有幾分Leonardo味道),開始了一波新的聲能轉換器之風。好幾年以來,我的「創造者」一直保持著一貫作風,一種特意又自然的藝術,代表著在我之前的所有揚聲器的製作方式。我和他們是相同靈感但卻是不斷追求典雅雋永的後代。

我很自豪地憶起Parva,Minima還有Minima Amator,他們直至還是被全世界的音樂權威公認爲: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作品。多年以來,他們一直被認定是「義大利人的最愛」。

到後來有了Electa與Extrema,仍然是人們所愛戴的揚聲器。接著有Guarneri, 還有Amati和Stradivari…

 
一長串的「樂器名」代表著我的「家族」:一個非常棒的產品展示預見了我的聲音,另外一部分來自於我的「創造者」,他經過30多年熱情工作所積累的豐碩成果,造就了現在音樂重播史上的偉大傑作。

對我的「創造者」來説,只有透過努力不懈的研究、深度的挖掘,才能設計出一款揚聲器,既新穎又古典,讓我能與其他在我之前誕生的兄姐們快樂地並列一起。然而,清楚的是,從定義上來看,沒有任何一樣產品能夠抵擋新科技的演化。取而代之的是,產品的本質及其價值將會隨著時間而留下,因爲他們與功能性有著不可分的關係,而且普遍來説也能克服時間與流行所帶來的影響。

因此,我必須去被創作成一個連時間無法改變的的原則,同時也必須把這個原則具化到我身體裏,我必須是那既棒又似乎不太可能的「Ktêma eis aei」與「Panta rei」的化身。

所以很清楚的是,我必須是每位愛樂者依賴,還要能重現音樂現場。所謂愛樂者指的就是那些想使用這套系統去享受音樂,而不是用音樂去享受這套系統的人。我的「創造者」感覺到必須採用一個新的、強大的概念,這個概念必須協調眾多要素,讓「我」兼具優美與功能性。

我必須是個不驕傲自大也不具侵略性的作品,注定要到那些渴望美觀與正確產品的收藏家中,我是個低調的重播器材,不是希望成爲主角的笨重物品。對於我的「創造者」來説,想發明出一個很偉大且重要、能夠跨越極限、探索各種可能性、有人格特質的揚聲器,是很正常的想法,而創造出一個作品能結合數十年對於技術與元件的知識價值也是非常可貴的。


但同時還要尋找最簡單方法去考慮愛樂者的需求,且無需去犧牲他們的家中陳設,或者是居住空間的標準,這才更是艱難的創作最後宗旨。

總而言之,「我」是被期待、是新奇的、是改革性的創作,是一個安靜又令人着迷的人生伴侶,能夠為任何帶給愛樂者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的愉快聆聽經驗。我必須呈現一個新的、強大的概念,同時又必須是優雅的、功能性的,而且容易使用。因此,許多元素都納入了賦予我生命的這個藝術創作,而這些元素裡的許多創作,都已打破過往的傳統。

 

 
遠在我誕生之前,我的「創造者」心裡就曾經湧上了一個獨特的聲音:他想要強調在音箱裡,那個通常能夠捕捉愛樂者注意力的重要的聲音…
所以,結合了這個想法後,一個勾勒「舞臺(proscenium)」的創作誕生了,當然「舞臺(proscenium)」是整個事件的中心,而這個想法給了一個明確的理由去塑造我的身體。
也許正是因爲我的「創造者」感受到了去以最簡單、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重現音樂現場的需求,而帶出了重建表演場地的想法,以一個舞臺的中心,能讓人最清楚的感受到音樂的現場。這正是所有動作發生的地方,被聚焦的部分,也是你能感受到環繞音樂會表演者、獨奏者、歌手的那個虛擬的空間,這個元素也就是我們聆聼時候最重要的「點」。

周圍的區域必須圍繞著這個「點」而發展:交響樂團、室内樂、或者是一群樂手…

「舞臺(proscenium)」還有兩個任務,用理想且簡單的方式來舉例説明。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作了一些特別的調整,刻意不妨礙發聲源的中央部位。這是最細緻跟敏感的部分:讓耳朵感受到最小的震動,和聲的豐富細節及完整強調了樂器真正的音色,同時也小心考慮到聲音相位的部分。

 

我知道這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來調整這三個部分,而且我也知道這三個部份代表著技術發展的未來,而我的「創造者」他們的創作,將會被許多有名實驗室所證實。

總之,清楚地是,音樂重現的終極目標並不是順應技術上的一些參數(我們完全尊重那些最爲複雜的技術參數),而是在於讓聆聽者的耳朵感到「快樂」。這就是我的「前半部份」如何誕生的故事,而這部分經過小心謹慎的設計,並且保護著,不受任何可能的干擾。

我的整體構造包含中央跟其周圍的部分的連結點及支撐的架構,都是由非常扎實有力的。
出於邏輯跟合理性的創作,會使得製造的過程更順利,當整體的程序是有邏輯是正確的,那麽在這個程序之下的產品也會是正確的。所以這個「周圍部分」,給獨奏提供正確的支持,而後方的擴散伴隨並補足了音樂的「心臟」,而不侵犯或是掩蓋它。

其低頻的部分,會是最佳化的聲波(跟隨著幾個著名作者的足跡,例如Allison、Klipsch、Snell、Berkovitz…),在連續的幾個月裏,我的「創造者」一直以聲音調整為目標。這已經激發了一個相當有趣又新奇特色:藉著揚聲器振膜對應前波與後波同樣的阻力,創造出在震動中最意想不到的結果。

顯然地,我告訴你們這些,完全是出於我的個人觀點,從我如何看待我的一致性,也就是說,從我如何「活生」我身上所發出的聲音品質,已完全超越了簡單的技術層面,也把自己放在一個能融合聆聼者的尊貴位置。所以,我也完全清楚聼我所帶來的快樂與情感將會跟我忠實聽衆的敏感度、文化素養以及音樂知識成正比的關係。

我做客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的家,接受長年的測試與改進,他對我展現的欽佩與尊敬讓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讓我自己對於重現音樂的再生,感到信心十足。
這位著名的歌手寫了這段關於我的話給我的「創造者」:

 

親愛的Serblin先生:
當我坐在揚聲器面前,傾聽自己的專輯時,我感覺到不得不坐到電腦前寫封信給你,並祝賀你,告訴你聆聽這揚聲器所給我帶來的喜悅。

即使是我的聲音似乎聼起來更溫暖,更美了!
一個真實的家庭劇院,歌手就在你面前
再次恭賀你的「永恆……」

Andrea Bocelli.

現在我能做的是就是希望你聼得愉快,就我個人而言,我必須說,我對於我的工作感到極大的滿意,因爲我深信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個極具艱難的挑戰,我已戰勝…

Ktêma敬上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1/16 19:36:2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KTEMA的创造者
showimag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1:23:34 上传)

showimage.jpg

TOP
3#

创造永恒的过程。。。。。。。。。。。。。。。。。。。。
showimage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1:25:41 上传)

showimage3.jpg

TOP
4#

。。。。。。。。。。。。。。。。。
showimage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3/1/16 11:32:42 上传)

showimage7.jpg

TOP
5#

.........................................
showimage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3/1/16 11:49:41 上传)

showimage2.jpg

TOP
6#

.............................
showimage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2:17:04 上传)

showimage4.jpg

TOP
7#

话说,这音箱的声音我是真心喜欢........
-------有梦就有希望-------
TOP
8#

原帖由 1011 于 2013-1-16 13:12:00 发表
话说,这音箱的声音我是真心喜欢........


老兄也买了?
TOP
9#

发声结构示意图
showimage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3:55:58 上传)

showimage6.jpg

TOP
10#

意大利一代音响巨匠-------法兰克赛柏林。
showimage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5:22:54 上传)

showimage9.jpg

TOP
11#

意大利著名歌剧艺人安德烈波切利向法兰克赛柏林的致意!
showimage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5:25:14 上传)

showimage8.jpg

TOP
12#

研发中。。。。。。。。。。。
showimage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5:30:27 上传)

showimage11.jpg

TOP
13#

美丽与真实的交会------KTEMA初体验

文‧郭漢丞
分享到: Facebookplurk

發送推文

在喇叭設計的領域當中,Franco Serblin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年逾七十,一輩子幾乎都在設計喇叭,而他所設計的許多喇叭至今仍然為音響迷所津津樂道。當我第一次真實看到Ktema時,心裡面只想著:「Franco真的實踐了音響藝術品這個理念!」精緻的尺寸與獨特的外觀設計,每一處都有著細膩的質感,Ktema用獨特的設計美感告訴我們,喇叭就該長得這麼漂亮精緻,而Ktema的聲音更實踐了美麗與真實的交會。我要說,這輩子聆聽Ktema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的確也是難以忘懷的美妙經驗。

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聽到Ktema?

為何說這輩子大概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聽到Ktema?Franco Serblin花了許多年時間琢磨出Ktema,但卻只做了50對,其中還有一對留在盲歌手波伽利(Andrea Bocelli)家中,因為Franco在設計Ktema的過程中,委請波伽利幫忙試聽並提出意見,波伽利非常喜歡Franco的新作品,幫忙試聽過後自己也留了一對,但Franco並不是把作客波伽利家裡那對Ktema留下來,而是請波伽利簽名,然後另外送了一對全新的Ktema過去,而那對有波伽利簽名的Ktema,自然成為Franco最好的收藏品。少了這兩對,本來就已經超級限量生產50對的Ktema,現在只剩下48對可以讓世人收藏,這簡直比超級跑車的數量還要少。可是Franco雖然只做出數量極少的Ktema,卻沒有賣超級跑車的價錢,它的售價比起很多量產的Hi End喇叭還要便宜,這般數量極度稀少的珍品,站在收藏的角度來看,不必再讀這篇聆聽報告,馬上就該去買一對回來,如此稀有的手工喇叭未來理當有增值的想像空間。也因為Ktema的數量那麼地稀少,我才覺得這次來巴洛克聆聽Ktema,恐怕是一輩子唯一的機會了。

當然,從過去玩音響的經驗來看,喇叭能增值的機會很小,但如果單單考究過去Franco Serblin所設計的Sonus Faber喇叭,就算沒有增值,二手品大約也和當年的價格相當,等於聽一、二十年都沒有花錢,像是Extrema、Electa Amator,現在都是二手市場上極為搶手的喇叭,價格絕對不比當年低,而那些產品本來都是Sonus Faber旗下的暢銷品,量產型的喇叭都能保值了,Franco這次做出僅有48對在外流通的Ktema,肯定很快就有增值的可能性。


顛覆了傳統的喇叭設計觀念

Ktema的體型不大,作為一款全新問世的旗艦喇叭,Ktema的實際尺寸比起我從照片中看到的想像還要小一些,身高110.5公分的Ktema少了些威猛煞氣,卻多了些輕鬆優雅。從喇叭設計的觀點來看,Ktema的造型相當特殊,它有著細瘦的前障版,但喇叭背板則面積大得多,與時下流行的水滴造型相比較,Ktema好像是把水滴造型反過來設計的,這一點顛覆了傳統的喇叭設計觀念。傳統上為了讓單體背波的影響降到最低,都盡量讓喇叭前寬後窄,消除單體背波的能量,但Ktema不僅前窄後寬,低音單體竟然還擺在背後,這樣的設計實在耐人尋味。


喇叭設計的活傳奇

Franco Serblin確實是一位喇叭設計的活傳奇,而Ktema則可說是他引導喇叭設計思維的全新創作。還記得1983年初問世的Snell喇叭?2.1的設計在他的手上變成了蹺蹺板,漂亮的木作工藝讓人怎麼看都覺得漂亮,此後的Extrema、Electa Amator與Minima可算是Franco設計喇叭早期的完整作品系列。此後他將小提琴工藝進一步與喇叭設計結合,推出Stradivari三部曲,至今依然是Sonus Faber旗下最受矚目的產品。2006年Franco退休,參與Yter公司推出線材與擴散板,但他依然沒有忘情喇叭設計,而Ktema的出現可說是Franco再一次的創新,把喇叭設計推向另一個嶄新的境界。



表現出真實音樂廳的聆聽感受

在代理商提供的手繪稿當中,我們大致可以理解Ktema特殊單體配置設計的原因。Franco希望喇叭可以表現出真實音樂廳的聆聽感受,而在音樂廳當中,交響樂團的配置並不是「排排站」,而是弦樂在前、銅管在後,打擊樂更是在最後一排,因此Ktema的中高音單體一如傳統,一樣擺放在喇叭前方,但低音單體則在喇叭背後,外增加一塊反射板,把低音從兩側向外擴散。這樣的設計想法講起來很合理,就是模仿音樂廳的聲響與配置,但實際上卻很困難,大部分喇叭會讓高、中、低音單體排成一列,就是為了讓各頻段的聲響達到一致的時間相位,當我們把低音單體擺在喇叭後方的時候,如何讓低頻與中高頻達到一致的時間相位,就成了新的難題。


嶄新的喇叭藝術呈現

我相信Franco在為Ktema選擇特殊的背波擴散低音設計時,早已胸有成竹,這類設計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喇叭當中,低頻可以很自然地擴散,表現出開闊的音場與輕鬆的量感延伸,但遇上快速激烈的音樂場面時,往往會有速度比較慢的問題。Franco理當瞭解設計本身的限制,也想好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箇中技術細節我手上資料不夠多,無法詳細為讀者們介紹,但背後藏著2只特別訂做的9吋低音單體,加上兩側板上面特殊的弧形開口,處處都是Ktema設計的玄機,單講技術名詞或許顯得生硬,我們不妨把這些細部的處理看做是Franco Serblin數十年經驗的累積,融合為嶄新的喇叭藝術呈現。

在巴洛克試聽Ktema

在巴洛克試聽Ktema,搭配選擇全套Electrocompaniet,包括EMC 1UP CD唱盤、EC 4.8前級、AW400單聲道後級,以大功率驅動Ktema。從原廠數據92dB的效率來看,Ktema應當不是太難推的喇叭,搭配400瓦的AW400可說是綽綽有餘,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音質音色的表現,而不需要擔心功率夠不夠的問題。簡單地用Ayre測試片檢查一下頻率響應與聲音相位,我就開始正式試聽了,畢竟Ktema在巴洛克這裡已經唱了一陣子,而我又只有這麼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和Ktema相處,自然要把時間盡可能擺在音樂上面。


廣告


音樂會現場的真實感

熟悉Franco過去作品的朋友,大多為其甜美高貴的中高頻表現所迷醉,Ktema也不例外。譬如女高音弗萊明演唱的「The Beautiful Voice」,播放第四軌德弗札克的「媽媽教我的歌」,弦樂與木管帶出工整而輕柔的旋律,接著是弗萊明輕柔甜美的歌聲,Ktema展現出均衡而真實的樂器質感,而且帶著獨特的高貴感,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聲音光澤,音樂中帶有明亮舒適的光采,舞台空間感開闊而深遠,室內樂團與女高音的合奏有著聲響上的親暱感,樂團的位置略在後方,弗萊明的歌聲則凝聚而浮凸,嗓音厚實而有密度,有著非常漂亮的均衡感,可以感受到女高音咬字清晰的些許唇齒音,同時把演唱時的胸腔共鳴表現得很好,這些豐富的音樂細節,配合著開闊的舞台音場,Ktema不僅有音樂會現場的真實感,同時把很難表現的音樂美感一起帶了出來。我幾乎忘了我是來工作的,是來試聽Ktema的,一路就讓CD播放了下去,連聽好幾首歌。

展現深刻的音樂表情

室內樂的表現這麼迷人,我在拿出Carol Rosenberger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us 57「熱情」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但Delos這張錄音精彩地把貝森朵夫鋼琴的龐大動態收錄下來,成為音響迷非常好的試金石。

在Ktema上面,Rosenberger的演奏更顯深刻,「熱情」的開始很輕,彷彿一連串的問句,卻找不到真正的答句,隨之而來的強奏似乎有了回答,卻又不是全然工整的句子,就在輕與重之間,「熱情」的音樂展現出深刻的份量,Ktema表現鋼琴的輕,帶著適當的黏滯感,因為演奏者要輕輕地彈,所以琴槌不是一下子快速敲打下去的,而是稍慢一點,而Ktema表現鋼琴的重更是精彩,不僅有用力敲擊下去的爽朗乾脆,延音踏板的變化也沒有放過,呈現出演奏時生動的音樂表情。這張Rosenberger是我非常熟悉的唱片,在Ktema上面播放卻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鋼琴的表現依然剛勁雄渾,但並不是猛爆的走向,豐富的音樂細節與獨特的殘響延伸,卻讓人聽到更深刻的音樂表情,這樣的音樂表現很真實,卻更難得地把音樂的情緒用很美的方式呈現出來。

真實與美感之間取得高度的平衡

我又選了一張貝多芬,那是歐陽伶宜與廖皎含合作的「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這是一張很精彩的雙CD錄音,一開始的F大調「魔笛」主題變奏曲是很容易討人喜愛的作品,旋律取材自莫札特,很難得地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展現輕盈的性格,大提琴與鋼琴對稱而均衡地把主題演奏出來,那是捕鳥人歡樂吟唱的旋律,接著就是輕快雀躍的變奏。在Ktema身上,大提琴的共鳴帶著些許的濃郁感,但卻不會過於厚重,聲音的密度與份量都很好,與鋼琴愉快地相互應答。在聆聽弗萊明的「The Beautiful Voice」時,我提到Ktema表現音場舞台的深度與寬度非常好,但在聆聽「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時,那舞台空間感就小了一些,這一點表現出Ktema再現音樂的功力了,歐陽伶宜與廖皎含錄音的亞門古典音樂錄音室,並不是很大的錄音間,Ktema很巧妙地錄音的空間感表現出來,也把音樂的親暱感表現得很好,在真實與美感之間取得高度的平衡。

寬大深遠的音場

除了弗萊明、歐陽伶宜與廖皎含,我還聽了布拉姆斯的鋼琴三重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馬勒第六號交響曲……,Ktema擁有很高的唱片鑑別力,錄音的取向是寬鬆濃郁,或是沈穩厚重,或是開闊寬廣,Ktema都很能把箇中旨趣輕鬆地表現。

但最讓我之迷醉的唱片,要算是伊凡費雪指揮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有著龐大厚重的展開,一路用很沈很重的份量向前邁進,我本來只想試一下Ktema能不能撐開一連串龐大的氣勢,沒想到結果卻讓人驚喜,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寬大深遠的音場,樂團Tutti一連16個小節緊張的旋律,伴隨著重重的定音鼓,在Ktema的音場表現中,音樂本身雖然帶著重量與緊張感,但寬闊深遠的舞台卻拉開的壯闊的氣勢,彷彿是坐在音樂廳最前面幾排,音樂的聲浪一波又一波很有份量地襲面而來,但自然的聲響不帶壓力,而是讓人聽得興奮暢快。

我沒把第一樂章聽完,因為我沒時間把整首交響曲都在Ktema身上好好享受,直接切換到第四樂章,等待那令人興奮的銅管,那段音樂曾經出現在布拉姆斯寫給克拉拉的信,一段五線譜的音符下面寫著:「從高山到深谷,我獻上最深的祝福。」在一段厚重翻騰的導奏之後,法國號吹出了這段旋律,由高而低彷彿聖詠一般,接著是長笛演奏同樣的旋律,Ktema深邃寬闊的音場,把「從高山到深谷」的祝福描寫得淋漓盡致,布拉姆斯擅長應用銅管的厚實呈現音樂的份量,在Ktema一樣用足夠的聲音密度予以回應,即使用很大的音量聆聽,那音樂還是帶著應有的輕鬆感。我真的忘了自己是來試聽Ktema的,奢侈地把第四樂章一路聽下去,完全不想理會音響評論這件事,這第四樂章有多長?16分56秒,而我就這麼一直聽下去,直到樂曲結束,深深地吐了口氣,心想,這真是精彩的布拉姆斯啊!

融合真實與美感的高度均衡

關於Ktema,我很難用單純音響的描述來形容,如果要說Ktema哪一項音響特性比較突出,我認為在音場深度、寬度與高度的描繪上,Ktema獨具巧妙。但其他的音響特性呢?我不覺得我可以把Ktema的聲音表現拆開來描述,Ktema的聲音個性有很高的整體性,那是一種融合真實與美感的高度均衡,而且可以很清楚地鑑別錄音的內涵。從聲音的藝術表現來看,Ktema無疑地邁入了藝術的境界,在表現音樂真實與美感這兩個看似衝突的觀念中,Ktema擁有自己的詮釋方式,而且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詮釋。在聆聽Ktema的過程中,我有更多時間在享受音樂,我想這也是Franco想要帶給聆聽者的感受吧!

Ktema器材規格

頻率響應:26Hz~33kHz
平均阻抗:4歐姆
效率:92dB/W/m
擴大機最小功率:每聲道20瓦
尺寸:42.5×46×111cm
重量:110kg
參考售價:1,880,000元
進口總代理:巴洛克
電話:02-2516-7050
網址: www.ansbach.com.tw
TOP
14#

。。。。。。。。。。。。。。。。。。。。。。。
showimag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7:28:02 上传)

showimage.jpg

TOP
15#

。。。。。。。。。。。。。。
showimage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7:58:42 上传)

showimage2.jpg

TOP
16#

......................
showimage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9:05:21 上传)

showimage4.jpg

TOP
17#

,,,,,,,,,,,,,,,,,,,,,,,,,,,,,,,,,
showimage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9:11:13 上传)

showimage5.jpg

TOP
18#

,,,,,,,,,,,,,,,,,,,,,,,,,,,
showimage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9:14:07 上传)

showimage6.jpg

TOP
19#

,,,,,,,,,,,,,,,,,,,,,,,,,,
showimage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9:15:37 上传)

showimage7.jpg

TOP
20#

...........................
fondo_storia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16 19:55:46 上传)

fondo_storia0.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