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鬼新郎的音乐传说《蕾诺尔》 [复制链接]

1#
鬼新郎的音樂傳說
載   自/聯合晚報
「真的是你嗎?威廉?或者你已經死了?究竟什麼時候,你才要回來?」 隨著斐德烈希王大軍,蕾諾兒(Lenore)的愛人參與布拉格征戰。當國王終於厭倦苦澀戰爭,部隊歡樂回鄉,朝思夜盼,蕾諾兒卻始終等不到她的情郎。她在絕望中倒地哭叫,怨咒上帝不公—— 「噢!媽媽,妳知道什麼是幸福? 噢!媽媽,妳知道什麼是地獄? 和威廉在一起,就是最純粹的幸福, 沒有威廉,就是最痛苦的地獄! 把燈熄了,把燈熄了, 讓這夜晚將我埋葬! 沒有威廉在這世上,神的祝福都是虛妄!」 可就在那晚,當鐘聲敲過十一響,身穿黑衣、騎著黑馬的威廉居然現身窗前,要帶她回到遠方的家園;午夜狂奔,群魔亂舞,在雞啼之前趕赴的月光婚禮,墓園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 呼吸著月光,陰風裡飄盪, 幽魂齊聚跳著圓舞, 繞著圈圈旋轉歌唱, 那些聲音說: 「急什麼!急什麼! 即便妳心碎不能承受, 和上帝爭吵就是妳的錯, 妳的軀體已完成它在世間的工作, 上帝將拯救妳靈魂的失落。」 這哀傷恐怖,兼保守道德教訓的民間鬼故事,被德國詩人柏格(Gottfried August Burger,1747-1794)於1773年發表為敘事詩《蕾諾兒》(Lenore)之後,就成為許多藝術家的靈感。作曲家中,至少法國作曲家杜帕克(Henri Duparc,1848-1933)寫過交響詩《蕾諾兒》(Lenore),德國作曲家拉富(Joseph Joachim Raff,1822-1882)寫成其第五號交響曲《蕾諾兒》,德佛亞克改成清唱劇《幽靈的新娘》(The Spectre’s Bride)。若不論柏格作品,而討論蕾諾兒傳說的諸多變形,樂曲中流傳最廣的,應是馬勒《少年魔號》(Des Knaben Wunderhorn)歌曲集中的〈美麗號角響起處〉(Wo die schonen Trompeten blasen)。 然而若我們回到柏格詩作,那麼最「忠實」於文本的音樂創作,自然是李斯特直接引用柏格原作,寫給鋼琴與朗誦的《蕾諾兒》。分析李斯特的寫作,他大量運用小調、半音階與增四度音程,加上奇特的鋼琴音響與多變的演奏技法,高超地創造出陰冷悲涼、不寒而慄的效果。黑夜狂奔所見的種種鬼魅意象,小鬼跳舞與山河變異,更在鋼琴樂聲中歷歷在目,是極其精彩的傑出創作。 當年李斯特共寫作五部此類音樂戲劇(melodrama),反映當時的流行風潮,現在卻都罕見演出,甚為可惜。《蕾諾兒》是其中篇幅最長,也是最早的一部。這次由張艾嘉與嚴俊傑攜手合作,在國家音樂廳與陽明、交通和中央三所大學共演四場,為此作台灣首演,大概是我們所能想像,最夢幻也最精采的組合,也是萬聖節前最精彩的音樂鬼故事。至於李斯特其他四部,就讓我們期待也能早日得見台灣首演。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