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心仪的100 MONO 名演 [复制链接]

查看: 31253|回复: 94
51#

兰道芙斯卡那张好

她的唱片我是见到都收的。弗兰西斯卡蒂也是。他和西盖蒂的贝小协是我常听的,各有三款录音。库仑肯普夫那张还没有。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52#

弗兰西斯卡蒂的名演,两首协奏曲都是与奥曼迪及费城乐团合作的。
注:BIDDULPH的转制偏清瘦了些,本人感觉没有充分反映弗氏的音色特点。
IMAG069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9/30 17:48:01 上传)

IMAG0699.jpg

IMAG07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9/30 17:48:01 上传)

IMAG0700.jpg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2-09-30 17:47:56
TOP
53#

热贴留名.

俺的历史录音CD:
Naxos-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12090100q3q5.html

Naxos-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12090100qr8t.html

Strings:


最后编辑AChCarol 最后编辑于 2012-09-30 23:17:01
TOP
54#

16、NAXOS 贝多芬第2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奏鸣曲/ W.卡佩尔/NBC交响乐团/ V.戈尔什曼/库尔茨

一般乐迷对卡佩尔这位早逝的天才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他诠释的著名普罗科菲耶夫第3、哈恰图良钢琴协奏曲上,但通过这张唱片,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风格多样性与技艺的全面性,以及在未完全成熟时所呈现的清纯、自然不造作与锐气。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里,钢琴部分相当艰深,但卡佩尔却如履平地般地信手徐来,而且很可贵地挖掘了作品里蕴含的人性与乐感。恕我直言,我还没听到与之相媲美的版本。

18、EMI 贝多芬第5钢琴协奏曲/ E.菲舍尔/爱乐乐团/ W.富尔特文格勒
我没觉得有比这款录音中的第2乐章表现得更虔诚、更高贵、更能净化心灵的版本了,这就是我选它的理由。

19、Pearl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 M.罗森塔尔/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F.Weissmann
罗森塔尔将自由速度运用得出神入化,配合华丽的色彩、奔放的激情、灵巧的触键,一唱三叹,已经让我们忘却了古老录音的局限,进入到浪漫时代的幻想天地中。
“钢琴皇帝”——名不虚传!
TOP
55#

原帖由 AChCarol 于 2012-9-30 23:16:00 发表
热贴留名.

俺的历史录音CD:
Naxos-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12090100q3q5.html

Naxos-2:
[url=http://blog.sina.com.cn/s/......


感谢兄台支持!
刚看了兄的博客,真是有志一同,握手!
我的榜单入选标准不分贵贱高低,只凭制作水准、演绎质量、想象力与创造性。
TOP
56#

17、DG 贝多芬大全集历史录音卷/尼基什/舒里希特/富尔特文格勒/弗里乔伊/布什/李赫特/安妮费舍尔/库伦坎普夫/肯普夫/施耐德汉/施鲁斯努斯/沃尔夫斯泰尔等 6CD

这套合集片里许多录音不仅具有启发性,还兼具权威性;不仅有音乐考古意义,还能便于听者深入了解20世纪前半叶艺术家们的个性手法与现今通行处理程式的不同。
据考证,尼基什并不是第一个参与录音的指挥家(冯.彪罗才是,留下“英雄”交响曲录制片段),也不是第一个录制完整交响曲的指挥家(德国男中音乔治.亨舍尔才是,留下的恰恰也是“命运”交响曲腊筒,这人的歌喉真好!),但却是第一个录制完整商业化交响曲唱片的指挥家,而且录了两次!关于这位大人物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传说,但从这里的“命运”录音听来,本人并未觉得指挥家采用了很多过激手法,也许存在转速失真的原因吧!听一遍即可。
其他人呢?肯定留有不少闪光点......
舒里希特战前的"英雄”——葬礼进行曲乐章;富尔特文格勒战时的科里奥兰序曲;弗里茨.布什很罕见的“合唱”交响曲;施鲁斯努斯至情至深的艺术歌曲等,毫无例外都留下了鲜明的个人与时代印记。
安妮费舍尔演奏的第3钢琴协奏曲,让我恍如看见奈依与尤金娜的综合体。
沃尔夫斯泰尔,这位库伦坎普夫之前的德国标志性小提琴家,留下的小提琴协奏曲录音可作为天才的见证,虽然诠释深度逊于后者一筹。
施耐德汉的“春天”、库伦坎普夫的“克莱采”,毫无疑问当属必听之列。
肯普夫战前的“皇帝”,与他后期的两款商业录音相比,略显毛糙与生硬。
更令人奇怪的是这套录音还纳入了李赫特演奏的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只因华彩乐段为贝多芬谱就,理由有些牵强,录音为立体声,恐怕不能纳入历史范畴。
IMAG07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 11:17:05 上传)

IMAG0701.jpg

IMAG070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 11:17:05 上传)

IMAG0702.jpg

IMAG070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 11:17:05 上传)

IMAG0703.jpg

IMAG070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 11:17:05 上传)

IMAG0704.jpg

IMAG070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10/1 11:17:05 上传)

IMAG0705.jpg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2-10-01 11:47:43
TOP
57#

21、NAXOS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 B.莫伊塞维茨/利物浦爱乐乐团/ W.Goehr

拉赫玛尼诺夫在谈论自己作品的优秀演绎者时曾提到两个人:一是霍洛维茨(“他简直要把整部第3协奏曲一口吞下去!”),另一个就是莫伊塞维茨(“比我自己弹的第2协奏曲还要好!”)。听这个录音,丰富多变的音色、节制而不滥情的表达、合理的分句,让我们知道拉氏此言不虚。

22、EMI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钢琴协奏曲/科托/玛格丽特.隆
虽说玛格丽特.隆被某些音乐传记作家贬为滥用权谋、欺世盗名之徒,但作为G大调协奏曲的首演者,她为这首作品建立了演绎标杆,这个世界首次录音虽然干涩,但毕竟有作曲家亲自监制(他甚至参与指挥),可作为宝贵文献。
科托果然惊世骇俗,用双手弹单手的协奏曲,必然招来非议,但对于我来说,体验当中的灵感与独创最重要。

23、NAXOS 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埃尔加小提琴奏鸣曲/ A.萨蒙斯/ L.特蒂斯/伦敦爱乐乐团/H.哈蒂/默多克

少有人记得这三位当时名声响彻欧洲的英裔、澳裔艺术家,萨蒙斯的发音类似克莱斯勒,走醇厚路线,而现代中提琴之父——特蒂斯在交响协奏曲中的表现则不尽如意,相比之下,埃尔加小提琴奏鸣曲录音更为可取,不仅仅是首录或受题献的关系。
本片中Nachez创作的萨马蒂尼主题帕萨卡里亚或许会让你有更惊喜的发现!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2-10-01 12:28:45
TOP
58#

27、Tahra贝多芬第3交响曲/不莱梅爱乐乐团/ H.克纳佩尔茨布什  1951版

“英雄”的优秀版本何其多!但我常听的却是这两个——1944年富尔特文格勒的“乌拉尼亚”版及本版,两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念刻画了主题形象,富氏的表现,起伏如波澜壮阔,首乐章慷概激昂,葬礼进行曲却又肃穆沉重,快慢乐句转换处极具音乐逻辑而顺畅自然,激发了乐队的潜能与创造力;相比之下克氏却是以较慢的速度、宽广的表达呈现出英雄五味杂陈之人生,有血有肉,而那道看不见的张力将表面看似松散的结构有机衔接起来,没有猛烈的惊涛,没有沉溺的眼泪,但在最后却引导了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结尾,这个英雄令我倍感亲切。

29、Tahra 贝多芬第6交响曲/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 H.阿本德罗特

阿本德罗特的风格与富尔特文格勒类似,皆善于使用自由速度,但前者倾向于突然转换,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快感。
这个田园录音,没有克莱姆佩勒那样严谨的结构,意念改变剧烈,乐队各声部的配合也不尽整齐划一,但胜在无拘无束的畅想中,雕刻出一幅幅怡人的风情画,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一样的,陶醉于大自然的恩赐中,享受主的垂怜。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2-10-02 01:14:26
TOP
59#

32、Music&Arts 舒曼第1、4交响曲、勃拉姆斯第1小夜曲、瓦格纳 魏森冬克歌曲、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东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H.阿本德罗特/Lemnitz/萨德罗 2CD

不同于他在“田园”中的温文尔雅表现,阿本德罗特在诠释舒曼交响曲时火力全开,意气风发,尽管莱比锡广播乐队的素质略使我们皱眉,但热情洋溢、群情激昂的气息感染了每一个人,电光火石般的震撼直冲听者的心理底限。
而勃拉姆斯小夜曲又让我们回到久违的温暖厅堂氛围中,品味着玫瑰的芳香。
TOP
60#

33EMI 布鲁克纳:第6(缺第1乐章)、789交响曲/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O.卡巴斯塔/豪瑟格尔/富尔特文格勒 3CD
这套合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资料的珍贵性,还在于具有说服力的诠释。
第6交响曲在形式与和声上可称为布鲁克纳最大胆的作品之一,正因为如此才很晚得到承认,富尔特文格勒生平仅录过这一次第6,而且非常遗憾地缺失第1乐章,尽管如此,在对慢板的诠释上,对比其他演奏过快的版本你会发现富氏的高明之处,尊贵而坚忍。
因指挥家在纳粹时期的不光彩历史(二战结束后自杀),卡巴斯塔于1942年录制的第7交响曲长期以来一直未予发行LP或CD;而豪瑟格尔于1938年的世界首录第9交响曲也因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欧洲之外。今天重听这两款历史遗珠,指挥家们真诚直率而不带任何虚夸成分的表达进一步加深了听者对两部杰作的印象与好感。







34PHILIPS 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E.V.拜尼姆
单声道音效的巅峰之作,拜尼姆快速而灵活的处理给整部作品带来绵绵不断的张力,音乐主题的展开也遵照严格的步骤与逻辑,一切顺理成章,略微透明欠厚重的风格并未让我们感到有所缺憾。这是另一种理念的演绎,却极有说服力!


35Tahra 勃拉姆斯第1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W.富尔特文格勒
第一乐章开始隆隆震天的鼓声与阴暗的氛围给我们带来一个不同寻常的体验,强大的张力,粗犷的气息,密不透风的厚重,将激情、理智与幻想融为一体。中间乐章的平静与安详也未能冲淡心中的压抑,直至最后乐章主题才冲破阴霾迎接胜利凯旋。这是极为戏剧化的版本,将富氏的浪漫风格推到极致的经典,无论你是否喜欢。


最后编辑sutao0688 最后编辑于 2012-10-02 22:28: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