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638|回复: 587
31#

回复 523# LP 的帖子

和前辈握个手!
TOP
3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6 23:04: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10-16 22:02:00 发表
如果有效长度为负距而非超距,补偿角还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吗?

这样搞法还是正常使用中唱臂的合理设置范围内么?按您这个做法,当然唱头的运动方向不会指向盘心,但会向另一个圆心移动。但是这样也不能否定在正常使用范围中侧滑力与补偿角无关。

这样搞只是让你明白他们的主、次关系。
因为超(负)距产生的侧滑力可以单独存在,而补偿角要产生侧滑需要一定的条件。
你说道补偿角产生的侧滑力要大于超距的侧滑力,这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差异以及存在的关系了。
我所说的唱臂中轴线其实是唱臂支点到唱针尖的连线,不一定就是臂管的中心线。
当唱臂没有补偿角设置时,如果只转动唱头来做补偿,只要针尖仍处于臂管的中心线,那么侧滑力总和就是等于超距的侧滑力。
唱臂的补偿角设置,其实是为了使针尖在唱片有效范围内更接近切点。
但这就令到针尖不在臂管的中心线上,这时唱臂中轴线与臂管中心线就形成了夹角,这个夹角所对应的合力,就是补偿角所产生的侧滑力,夹角越大,对应的侧滑力就相应越大。
在正常使用时,这个侧滑力的方向也是令唱臂往中心移动,所以这时的侧滑力总和就等于超距侧滑力与补偿角侧滑力的合力。
当然就大于纯超距侧滑力,这估计就是你的依据。
从唱臂循迹能力以及唱头拾取唱片信息能力来看,侧滑力应该是越小越好!
可众多厂家为什么偏偏要设置补偿角,从而加大侧滑力呢,这不是摆明坑爹吗?
这点厂家当然是心里有数,其实不明白的只是我们这些“精明”的发烧友而已。
TOP
33#

玩黑胶的发烧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靠听感来调整。
事实上很多朋友就算听到声音不好,又有多少个懂得怎样调好呢?
只有深入了解唱盘、唱臂的工作原理、成因,才能产生正确的调整方法。
但越来越发觉,人耳的可信程度很低。
TOP
34#

我没实验过,难道上面的理据是凭空想出来的?
正因为有了超距,才需要补偿角来修正寻迹误差,如果没有超距,还需要补偿角吗?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证明,如果懂力学的,谁主谁次一眼就能看出来。
亏你还能拿出这么多的缪论来死撑。
TOP
35#

本以为蒋兄的视频就能说明问题,看来忽略了许多人对于平面几何力学的理解能力了。
既然看不明白光面与坑槽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还是要把话说清楚。
如果我们将唱片上的坑槽等化成同心圆,并先忽略补偿角、唱头的顺性方向、唱针的形状,就可以先简单地比较唱针落在光面与坑槽之间的差异了。
唱针落在转动的光面时,因为摩擦力的关系,光面带着针尖向切线方向运动,由于在超距时,唱臂的中轴线与切线形成夹角,产生了貌似向圆心的合力,这就是超距形成的测滑力。
由于唱臂轴心的反作用力,以及唱针侧向移动的阻力较小,这就使唱针跨过无数的同心圆直接向圆心滑去。
大家可能认为这种现象与唱针拾取唱片坑槽信息相差太远,无法把他们联系起来。
唱针落在转动的唱片时,同样因为摩擦力的关系,坑槽带着针尖向切线方向运动,从而也产生向心的超距侧滑力。
但由于受坑槽壁的阻挡,唱针不容易跨过这个同心圆,只能相对地停留在某个位置,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唱针拾取信息时的现象。
由于靠圆心侧的槽壁要低档唱针的侧滑力,这就形成了唱针对于槽壁两侧的压力不相同,影响了循迹能力以及信息拾取能力,必须为唱头施加反作用力,才能使他正常地工作。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抗侧滑力。
这时候再把补偿角、唱头的顺性方向、唱针的形状等一切因素联系起来,我们就不难发现,只有将这些因素调至精准,才能使总的侧滑力无限接近超距侧滑力。
如果补偿角调整未能使唱针处于切点、唱头的顺性方向(针杆)未能处于切线、椭圆针(甚至鸭舌针)与坑槽两侧形成夹角.......
轻则会大幅增加侧滑力,严重干扰唱针拾取信息的能力,重则就像唱针落在光面那样,跨越无数的同心圆------跳线。
TOP
36#

回复 557# what? 的帖子

只有充分了解侧压成因,才能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超距(负距)产生侧滑,只是基于我这些年对于唱盘、唱臂以及几何、力学的认识所提出来的理据。
正确与否就要看看有没有厂家搞个权威的实验出来验证了。
如果只在网上探讨抗侧滑设置是否正确,有一个硬指标不得不提,那就是1812的16声炮响。
我从未看见过不加抗侧滑装置能够顺利通过的。
或许大家会说从不听炮声,过与不过无所谓。
但他确实是寻迹能力最起码的标志,不能通过的,其循迹能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或者还会说听其他的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太执着。
那可能是所听音乐的类型,又或者是音响系统的分析力不够,反应不出来而已。
黑胶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TOP
37#

回复 561# 蒋鹏 的帖子

你说的是jacky,他最讲究味道。
如果换上是我,就会追求蟹是否够新鲜,火候掌握得好不好,蟹黄、蟹肉并无所谓。
因为口味可以变,上述两点是不可变的。
TOP
38#

回复 564# 蒋鹏 的帖子

要说误区,这就是最大的。
算了,人各有志。
TOP
39#

其实是听感欺骗了我们。
用一个新的错误去修正原来的错误。
TOP
40#

回复 568# jacky70 的帖子

我不懂食,不知道何为美味,所以只能追求新鲜。
我也不懂音乐,不知道何为音乐味,所以只能追求重现唱片里的信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