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427|回复: 587
21#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2-9-26 13:43:00 发表
欢迎ECC32兄多谈谈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其实黑胶避振是个永恒的话题,各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可以抛开形式,只要重播音乐的质量让人满意就是好的.


欢迎ECC32兄加入讨论,小弟认为形式还是不易抛开的好,避震良好的盘不见得是好盘,但避震不好的盘一定是有缺陷的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2#

第五个话题    轴承用油

曾经在本坛看到烧友们使用表油加注到轴承上,这里我认为也是一个误区。唱盘轴承一般采用的是摩擦轴承,这类轴承就必须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防止润滑油干涸而导致干摩擦,干摩擦往往会形成轴承的硬伤。实际对比使用发现,基本上在保证唱盘转动顺畅的情况下油越粘稠越好,其一粘稠的油更易形成油膜,保护轴承,避免形成干摩擦,其二粘稠的油能够吸收掉一定的震动干扰,其三,粘稠的油能够提供更好更为稳定的转速。如果轴承间隙比较大,那么建议使用润滑脂而非润滑油!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3#

原帖由 ECC32 于 2012-9-26 13:50:00 发表
用皮带优于牙线的观点认同。
但在同样周长的前提下,在下试验下来,使用宽、厚皮带的声音动态和能量感明显优于窄、薄的。请蒋兄指点。


ECC32兄的这个观点我同意一半,我认为理想的皮带应该是宽、薄的皮带,或者像阿玛尼那样的使用三根细皮带,实际测试发现,特别是在直流电机上,皮带越细越容易产生不同步,既转盘的线速度与电机皮带轮的线速度不一致,直流电机在调整到同一转速下,使用多根皮带时唱盘转速会更快些。因此皮带越宽越好!但皮带厚了反而会更易不同步更易传递震动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4#

原帖由 ECC32 于 2012-9-26 13:56:00 发表
谢jack兄、蒋兄抬举。
许多好盘,确实采用了良好的避震措施,而且是综合措施,不是靠一种、两种就搞定的。


ECC32兄总是能一针见血。综合避震是王道!

至于轴承润滑油,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更换润滑油后需要精调转盘转速,因为粘度大的油会让转速变慢,就像使用唱片垫会让转速变慢一样,虽然这个转速变化极为细微,但耳朵亦是极为灵敏。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5#

“但减小电动机震动通过皮带向转盘传递是一个被动的措施,主动措施还在于电动机选择、安装方式、避震和其它。”

呵呵,与ECC32兄探讨就是舒畅,在我新设计的唱盘上,着重考虑的就是电机的避震,电机是离唱针最近的震动污染源,因此电机的选择、安装方式以及避震极为重要,一体式的唱盘很难将电机的震动隔离干净,因此有了分体电机,而实际使用中我建议,最好将电机与唱盘分置到两个器材架上!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6#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2-9-26 14:21:00 发表
在VPI盘上实验,鱼丝没有皮带的声音有弹性,软绵绵的,皮带用两条的力度好过用一条,但用多了马达的噪音会增加,所以我退而求其次,用一条皮带。


VPI有个过渡轮,可以这样用,电机与过渡轮用一个皮带,过渡轮与盘之间用多个皮带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7#

第六个话题,水平循迹角,即通常所调整的A、B点并非只有一个准确值,而是有N多准确值,直接复制一下在另一帖的字

hopeman兄讲出了我今天的议题,就是对于超距无需那么斤斤计较。
其实不说0.01毫米能否量出,即使能量出,超距跟厂家值有些许出入也不过是人为更换了个nul point值,也就是更改了两个正切点的位置,但总是会有两个正切点的。何况德国规尺的加工并不严谨,探针与孔的间隙过大,导致探针针尖与尺身孔的圆心并不重合,这个误差我估计至少有0.1毫米。
循迹误差贯穿于曲线臂的循迹始终,所谓的准确值也并非只有一个,这不是个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设计者可以要求外圈误差最小,也可以要求内圈误差最小,或者整体误差最小,但即使这样,还要有唱片的起始槽直径与结束槽直径来参与计算
循迹误差真正导致的是什么?实际上是导致针尖不能垂直于唱纹移动,针尖像把锄头,循迹就像拖着锄头前进,正切臂可以让锄头始终对准正前方,而曲线臂则好比让锄头侧身前行,因此会导致分析力的下降。玩个游戏,用手随机画一些直线,在这些直线里你只能说那些更直些,而不应该说哪个更准确,而在这些更直的直线里可能会有那么几根无法分出哪个更直了,有的中间更直些,,有的两头更直些,这时候选择那根更直就因人而异了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8#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9-27 9:53:00 发表
正切臂单考虑循迹很优秀,不过又要解决悬挂系统灵敏和稳定性问题,还有运动质量过大,和轻针压唱头匹配效果欠佳的问题。
举个例子,VDH的唱头悬挂很软,适合针压是1.3克,这个以分析高著称的唱头就令很多正切臂用家纠结,过软的悬挂系统甚至不能带动正切臂正常运动,轻则失真,重则跳线。ClearAudio为适应自家的正切臂,推出的唱头針压达2.5克,硬悬挂解决了正切臂运动质量问题,但又影响了针尖捕捉唱片微细


兄说的正切臂还是设计的不够好,小弟开发的正切臂甚至可以在0.5g针压下放唱,也特意试过悬挂很软的MM头,在1g针压下亦能正常工作。述小弟直言,clearaudio这样的正切臂我年初就开发出来了,但一直没有投放市场,就是声音不是我想要的。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29#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9-27 10:02:00 发表
这支唱臂如何调整阻尼系数?


我的这款正切臂不需要调整阻尼系数的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30#

对误差是否敏感我认为关键在于唱头而非唱臂,针尖越宽越薄的头对于循迹误差越敏感。
正确的循迹点有很多组合,而如果让唱头与唱头壳平行的话,则基本只有一个,那么这个点就必须要用原厂规尺或者定制规尺调整获得!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