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一篇英国媒体的文章,感触颇深! [复制链接]

21#

典型的香港小民,踩到尽,04年是怎样说刘翔的。
TOP
22#

我们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否和台湾.香港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是否就如朝鲜人与韩国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谁的思想观念更正确?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 是否有很多荒唐无耻的事情而当时没多少人察觉?  再过五年.  十年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  将会得到什么结论或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思想观念?
TOP
23#

记得有一个帖子说,当一个小孩手拿10000美元从富人区走出来买东西时人们觉得很正常,但当一个小孩手拿10000美元从贫民窟走出来时,人们马上会想,在你这钱是哪来的?会不会是偷来的?
TOP
24#

体操我不清楚,美式橄榄球可是从小就往死里练。中学比赛不太查吃药的事儿,大家就猛吃药。每年都在训练中死几个孩子。

我儿子去年夏天(九岁)参加县里的足球联赛,级别最低的那种,教练完全是自愿者。训练强度大得难以想象(后来想想,这就是美国各种体育项目训练的常态)。真有效,虽然开始连输四场,但后来超强体力体现出来优势,孩子们一上场个个都象疯狗,潮水一般的进攻,最后得了冠军。我们这儿的高中是州里足球前三,打比赛比国内职业联赛好看多了,孩子们似乎不知道什么叫累。我小学初中和大学都是校足球队主力,大学全国联赛第八,但训练强度相形见绌。

我儿子参加入门级别的游泳训练,参训的俱乐部出过奥运会金牌,给美国国家队输送过九名队员,给常春藤名校输送过八十名游泳队员。每次课一小时在一个十五米短池中四种泳姿不停地游,不能慢下来,后面还有孩子跟着,教练站在几米之内不停地喊。升级考察十几项细节,一项不过,还得在目前级别下继续一个月。校游泳队的孩子每天要高强度训练五个小时左右。

我冬天踢室内足球的体育馆,拥有者是九四年世界杯美国国家队队长,新泽西有四个足球学校,水平很高,他是其中一校的主教练,队里出国好几个国家队队员。我们是场地的最后租用者,晚九点半到十二点,之后到后半夜两点是他带的球队训练,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我们有时候会看半个小时。他们的训练,对抗强度很大,绝对要超强体能才吃得消。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2-8-7 12:56:00 发表
想看看别国那些一流体操运动员小时候是怎么练的。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2:34:06
TOP
25#

回复 24# qsyd 的帖子

自古富贵险中求。
TOP
26#

回复 24# qsyd 的帖子

问一句: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让小孩“往死里练”,还每年死几个孩子,为何还能维持着这样的训练体系,没人告么?
最后编辑蓝铁矿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4:44:35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27#

关于刘翔:
前者子在看网上讨论奥运的帖子,说到刘翔,有人说:我十分BS他,北京奥运,你有伤,走也应该走到终点,退赛?懦夫,这人完全没体育精神。。。
今天看微博,有人说:昨天如果他直接退出我还对他保持几分尊敬,后来出来跳太恶心了。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2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其实这篇报道出现本身一点儿没什么好特别奇怪的,我也丝毫不觉得有一种终于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的感觉。在新闻自由的国家,从来不乏任何一种声音,有支持A的,必然就有反对A的,很正常。我们也没必要一定要寻找一种代表官方立场的声音,认为反对我们的就是官方阴谋之类的。体制不一样,不要自觉自动的把我们这一套往别人头上套。

我们竞技体育强大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撇开公共体育事业落后的问题不谈,至少在竞技场上,中国有什么道理会觉得被别人欺负呢。对于新进的强者,一些已经没落的列强发出一些异议是很正常的事情,设置一些障碍、说一些讽刺的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的实力怎么会被这些流言蜚语损害呢?我们用得着动辄陷入迫害妄想症吗?这显然说明心态上我们还没习惯自己已经是强者的事情。我们也在动辄就非议人家美国人怎么怎么霸道了,美国人会放在心上吗?说两句话就要跳起来的是什么货色,是朝鲜。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5:41:18
TOP
31#

叶诗文是为以前游泳队的事件买单。
TOP
32#

强悍
男士手表
http://www.binlun.com.cn
TOP
33#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12-8-8 17:12:00 发表
叶诗文是为以前游泳队的事件买单。

       现在吃药很正常的,貌似那个国家都吃,好像听说是平时吃,快比赛了就停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只要不被查出来就是你有本事。
       以前的马家军那多次检查都没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咧?还是中国的“王八”太好了!哈哈!
TOP
34#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2-8-8 14:51:00 发表
关于刘翔:
前者子在看网上讨论奥运的帖子,说到刘翔,有人说:我十分BS他,北京奥运,你有伤,走也应该走到终点,退赛?懦夫,这人完全没体育精神。。。
今天看微博,有人说:昨天如果他直接退出我还对他保持几分尊敬,后来出来跳太恶心了。

兰妹妹说的好,这些人真它马马的恶心!腿要是他们断就没话说了。
TOP
35#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2-8-8 15:23:00 发表

我不敢苟同兄台的意见,事物都存在正反两方面,有好就有坏的存在,这样武断是否欠缺考虑?有时是否该从自我检讨开始呢?这些观点否就是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国人确实有这有那的毛病,难道西方人或者说大陆除外的人就都品格高尚,素质超群吗?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不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这说明其道德水准也好不到哪里。作为国人应当自强自省,学习好的西方文化,弘扬继承传统精髓,完全没必要一味的向西,因为老祖宗并未落后西方,落后的是我们现代而已

  "国人确实有这有那的毛病,难道西方人或者说大陆除外的人就都品格高尚,素质超群吗?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不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  请再认真看看寒韩的文章或蒋方舟的文章.


"不下苦工是练不出来的,哪个国家都应该一样"------------要分儿童或成年人,  而现在谈论的是儿童.  我们要知道世界各国对童工是有特别定论的,  也是普遍的道德观,  我们对待一些儿童连家里养的狗都不如!


我指的是大部份中国人的德性(在十楼有更正),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是否包括你我不知道,  但自己要对号入座我没办法, 因为我自己就对号入座了.


"作为国人应当自强自省,学习好的西方文化,弘扬继承传统精髓,完全没必要一味的向西,因为老祖宗并未落后西方,落后的是我们现代而已"-----------我转寒韩的帖子不就是说明了这点吗?还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台湾或台湾人的观感我还没有转过来呢,  另外有些是自己的观感,  这些名人有白岩松.  窦文涛.  蒋方舟等等. 所以说台湾现象不是单纯个案.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9:07:18
TOP
36#

蒋方舟:对台湾的过度想象,是对一个更好中国的向往


韩寒去了趟台湾,写了一篇《太平洋的风》;蒋方舟去了趟台湾,写了篇《想象的祖国》,两人都丢了钱包,也都发了好多感概,不妨对比着来阅读,大陆人喜欢台湾、向往台湾、甚至美化台湾,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种共同的情愫,那就是对一个更好中国的向往。



1947年,一个叫郑定邦的建筑师奉命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把一张中国地图贴在台北街道图上,中轴线对准中山南北路,然后把中国地图的地名,一条一条画在台北街道上。所以熟悉中国地图的人很难在台北迷路,因为一抬头就是“温州路”、“西藏路”、“武昌路”。

65年后,“反攻大陆”的说法仍时常被提起,却往往是被大陆人提起,半开玩笑地期待着台湾早日统一大陆。台湾,成了浮游在中国大陆上的一张地图,成了想象中的祖国。

1、台北之所以破,是因为政府不敢随意拆除或者征用

到台北桃园机场是下午,湿热得很。

在大巴上,中年导游介绍台湾现在有两千三百万人,其中大约两百万人如今在大陆做生意。我忽然想到,1949年,徙台湾的大陆人,似乎恰好也是两百万。当年投奔台湾的人,满心前途未卜,可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导游又说:“大家往窗外看哦,这就是台北。那很多人会说嘞,本来以为台北会很繁荣,一看,唉?!怎么这么会破~~”

车窗外的台北,的确是旧旧破破的样子。建筑不高,灰灰矮矮,街上一批批骑摩托车的人穿行,感觉有点像80年代的中国大陆,或者是内陆的一个被遗忘的二三线小城市。

导游随即自问自答,说台北之所以这么破,是因为台湾人对房屋拥有所有权,政府不能因为城市建设的原因拆除或者征用;不像大陆,看起来很新,因为房子都是国家的,而不是自己的。

大概是因为带惯了大陆来的游客,所以导游在介绍台湾的时候,总是会和大陆做对比,比如言论自由,比如民众对待领导人态度的不同。

我在大巴车的后排,看着导游手舞足蹈讲一些对我们来说或许已经有点老旧的政治段子,惟妙惟肖地模仿着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忽然觉得他的言行在两岸关系中有种象征意义:台湾对大陆,有自傲、有怨恨、有同情、也有取悦。十分微妙。

2、台北夜市:美食很正宗,街道很干净

台北是很容易让人喜欢上的城市,刚到其他大城市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往往是设计和规划过的“城市印象”,而在台北,面对的则是一种复杂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规划是生活的延伸,该有树的时候便出现了树,在要有路时就有了路,所有的路都沿着房屋弯弯曲曲。人类生活是血液,城市建设则是血管,它是保护和包裹,而不是一拍脑门的设计和切割。

台北应该是简·雅各布斯最爱的那种城市,它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这种生长是连贯、有感情且不可预测的,有自己的逻辑,规划在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路上咖啡馆很多,大概是因为台北不是一个容易行走的城市。因为天气的关系,湿热多雨,间或夹杂着暴晒,走起路来又晒又闷又出汗,一会儿就累了,赶急赶慌地要找个清凉干净的地方坐下。

写作环境大概决定了台湾的文化吧——小清新的音乐与文学,不大像欧美文学能明显看出在城市中的穿行感,而更像是一边喝饮料,一边看着玻璃窗外写下的。舒服熨帖之极,可视野总有局限,望不出天之涯地之角。

在这里,经常会有“原来是这样!”和“这样才对嘛!”的醍醐灌顶感。尤其是食物。“原来这才是铜锣烧!”“原来这才是章鱼小丸子!”自己原来吃过的同名食物,只是长得很逼真而已。在夜市吃了一路,时常会露出美食外景主持人那样的、一口咬下去仿佛撞鬼的惊讶夸张的表情。

我发现夜市人极多极热闹,每个人手上都拿着食物,但是路上非常干净,连丢弃的竹签都很少。

不只是夜市,整个台北市都很少见到垃圾箱,可是街道上却很干净,除了落叶,没什么垃圾。要扔垃圾的话,得到捷运站,或者到7-11便利店,拜托店员扔。

忍不住想到内地街道,垃圾桶很多,可街道仍然很脏,尤其是垃圾桶附近,常常见到一片狼藉,印证了“破窗理论”。

3、台湾人不喜欢被过度意淫

这种反差,若抒情地叙述下来,再加个“见微知著”的题目,例如《文明的细节》之类,仿佛能构成一篇很好的《读者》卷首语的豆腐块文章,旨在痛心疾首批评民众素质太低。

指责国民劣根性以及素质低下是鲁迅以来知识分子的职业许可证。它既说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又巧妙规避了政治上的风险,同时也有个优美的愤怒姿态。而把台湾人和素质和大陆人素质对比,则是一个更讨巧的方式。

称赞台湾人素质高可做多重延伸,“右派”可以声称是民主制度使台湾人素质高,温和的民国爱好者们则说由于中华文化,使台湾人素质高。

最近几年,大陆对台湾的溢美热情得令人尴尬,连台湾人自己都忍不住问:“我们真有这么好么?”

晚上,在露天饭馆的二层,我和两个绿营的台湾人聊到这个话题。作为看惯了岛内恶斗的他们来说,都很不喜欢现在大陆对台湾的过度意淫——尤其是最近两篇文章,一篇是韩寒的《太平洋的风》,另一篇是一个来台湾工读的年轻人所写的《台湾,就是我们中国本来该有的样子!》。

他们说台湾人虽然看起来很和善亲切,但是政治倾向的分化很大,一聊到党派的问题,可能一瞬间怒目相向,暗涌激烈程度如西班牙内战前夕。今天是太平洋的暖风,明天可能就是血流成河。

4、对台湾的爱之深,源于对自己的恨之切

我忍不住想,大陆人对台湾的爱之深,有多少是源于对自己的恨之切?

台湾,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它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平行宇宙,是一个本该有的中国,一个最好的中国,一个顺理成章的中国。对台湾的向往,也是痛恨加诸自己政治遭遇的反弹。台湾人抱怨,我们便觉得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可对台湾人来说,前有原住民的族群认同,后有日本殖民统治,才构成如今的特殊文化与“台湾模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华民国的延续。

最近在大陆热映的《赛德克·巴莱》,媒体宣传为爱国抗日影片。其实,原住民的抗日,源于自身是土地的主人,保护自己的部落,而并不是遗民保卫大清帝国的土地,更不是中华民族抗日史的一部分。赛德克以及其他原住民部落,抗清也抗中,对抗一切针对本民族的殖民强权。看到影片在大陆宣传为“向英勇抗日的台湾人民致敬”,觉得有些滑稽。他们的民族,却成了我们的主义。

5、警察说我们是“国外”来的

话说远了,还说台湾。

在吃完晚饭到咖啡馆的十几分钟步行里,我的钱包丢了,不知道是掉在了路上还是被扒。打电话报警,两位年轻的警察很快就过来。吃饭的餐厅已经打烊,警察打电话协调看监控录像,说:“那麻烦开下门啦,他们是外国来的……”

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对他们构成了压力,一种要“弘扬国体”的压力。在餐厅,我第一次在警察陪同下看监控录像。一瞬间的兴奋竟然盖过了丢东西的沮丧。最后警察留下我的电话,说找到了钱包会通知我。

当然,我知道找到钱包的机会很渺茫。在回酒店的路上,司机知道我钱包丢了,说:“你千万不要对台湾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说:“当然。应该是我自己掉在路上。退一万步,哪个城市没有小偷呢?”

台湾人的确很好,温良恭俭让,亲切友善温和有礼。其中有多少是源于大陆人对台湾所投射的期望呢?而他们,正如台湾钱永祥教授所说,“台湾人正在努力做到大陆人所投射的期望。”“换言之,大陆人乃是台湾人的‘有意义的他者’”。

6、许多台湾人怀念日本统治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统治台湾。

当时,岛内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觉得终于迎来了“祖国”。因为,在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时,日本人一句通用的恐吓是:“你们若不愿意做日本国民,返回支那好了。”因此,日本人的压迫越大,台人就越是向往祖国。

然而,如“欢迎国府筹备会”总干事叶荣种所说:“祖国只是观念的产物而没有经验的实感。”当国民政府真正统治,岛民却发现问题多多,在某些层面上还不如日本殖民统治。当时兴奋迎接国民政府的热血青年,在几个月后,就成了反抗国民政府统治的革命领袖。

国民政府,只是“观念上的祖国”。同样的,对大陆人来说,台湾大概也是一个“想象中的祖国”。就我看到的台湾,有原住民文化,有日本文化,而绝不仅仅是未死的民国,更不是未死的中华民族。

如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台湾人怀念日本统治一样,大陆人对台湾的“某种乡愁”,也是一意孤行、一厢情愿。

下午,我去了“二·二八”国家纪念公园。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著名的同性恋聚集地。我了解“二·二八事件”,还是在《悲情城市》中。1947年,由台北一件私烟查缉血案而引爆冲突,市民请愿、示威、罢工。后来遭遇戒严、镇压、屠杀,大量意见领袖和市民或伤亡,或失踪,或流亡。

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从800多人到3万多人不等。

7、二二八事件碑文: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远

    二二八事件,一直是台湾政治“敏感词”。直到七十年代民主化运动之后,才解禁和平反。我在公园外的石碑上读到解禁后立下的石碑碑文,结尾是:

“勒石镌文,旨在告慰亡者之天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远。天佑宝岛,万古长青。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谨立。”

立下石碑的时候,距离二二八事件已经将近五十年。真相和正义迟来了一些,可仍然是正义。在这个六月初的下午,我在台湾,第一次感觉和中国大陆距离如此之近。

ps:离台之前,接到警局的电话,说我丢的钱包找到了。身份证、银行卡和现金都在。台湾的警察叔叔还给我画了一张美食的地图,暴雨中帮我拦车……听起来有点像某个桥段,不过我是真的丢钱包,也是真的找回来了。(泪)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9:13:03
TOP
37#

时不时看到孩子训练死亡的报道,告没告不得而知。这里面望子成龙的父母有很大的责任。作为美国第一运动的橄榄球,成名后会带来巨额回报。私人教练会和孩子监护人签定相关的声明,不会对训练和比赛中的意外担责任的。

当然,高强度训练确实很普遍,这也使得美国民众的平均身体素质要比国人高不少(当然比不过加拿大和欧洲,美国胖子相对教多)。我们这一个小县,作为美国非主流运动的足球照样开展得有声有色。30岁以上级别的业余联赛有二十个队,40岁以上的有八个队,48岁以上四个队。我一直踢三十岁以上的联赛,很多球员的竞技状态非常好。棒球和篮球的业余联赛就更多了。国内大概四十岁以上没人踢了。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2-8-8 14:43:00 发表
问一句: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让小孩“往死里练”,还每年死几个孩子,为何还能维持着这样的训练体系,没人告么?
TOP
38#

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中国有,国外就没有吗?
TOP
39#

原帖由 爱碟子肥猪猪 于 2012-8-8 9:46:00 发表
还有,我老纳闷,也不太懂,英国一个快没落的国家,要保留他什么好东西,我们一个在发展的国家(发展得还不错),怎么就都留下了坏东西........照这样说,中国应该是一个连索马里都不如的国家啊,不解,呵呵!


很震驚看到您說我國(发展得还不错)
TOP
40#

原帖由 爱碟子肥猪猪 于 2012-8-8 9:31:00 发表
          2,我以前老想着给自己的孩子有个自由的空间,不给她压力,她想咋样就咋样,但是现在我对这个想法有
               了疑议,我是希望她以后成为优秀的


得到了榮耀,失去了童年
這是什麽價值觀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