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4.1KHz 16bit (也就是音乐CD)真的过时了么? [复制链接]

21#

回复 64# 镁声绕梁 的帖子

原帖由 镁声绕梁 于 2012-6-21 2:19:00 发表
好贴。碰撞出真知!

听过几款高格播放器播放所谓的数字母带,效果比同价位的经典cd机播放头版cd差得远。所以,坚定了我继续升级cd机的信心。

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的数字母带,真正是原装母带转录的就好了?!现时网上可下载的大部分所谓母带文件,如果是用首版CD做成 24/192 的,已经算很有良心了,更何况说是母带转录呢!至于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如果您听过在电话上给您看的那套工作站播放数字母带后,估计您对升级CD机就一点胃口也没有 了。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回复 96# lao6 的帖子

原帖由 lao6 于 2012-6-22 3:13: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0 14:55:00 发表
找个真真正正是24/192 录、制的原格母文件,对比一下压缩后的 16 / 44.1,听听有多大差别?
最怕是碰到一些 16/44.1 用软件升为 24 / 192 格式的文件作比较,这样等同把 VCD 放在蓝光里,一点意义也没有。

这种比喻有点不太对。
44.1K已经超出人耳范围,已经达到极限,
即使蓝光也远没到人眼分辨极限(300DPI),所以从VCD-DVD-蓝光可以清楚看出区别,但一旦显示分辨率达到300DPI以后,300DPI和1200DPI很难分辨。
另外,有一个主要的是声音是具有连贯特性,意思是说没有像图像那样的黑白分明情况,所以,44,1声音特性增补内容变换到192和真正的192没大区别。
同样,16bit因为被业界规定的1bit为6db标准,可以达到96db动态,再拓展下去,再高的动态没意义。
即使24bit录音,保守估计真正有效位超不过20比特,在16比特之内很有可能。
高采样唯一的好处可以降低相位失真。

lao6 先生!能说明一下对采样率为何在44.1K 或 更高后,已经是超出人耳范围?这个与正常人耳的可听范围 20hz ~ 20K 有什么关联呢?


(44,1声音特性增补内容变换到192和真正的192没大区别。)
==================================================
例如把一个是24/192录音的数字母带文件,以原格式与一个通过16/44.1升为24/192后的文件作对比,两者真的没大区别?按您的意思,把一张16/44.1的CD升频为24/192后,那不是可与数字母带同样得到相同的品质,把这张CD再升为32/192的话,那不是比数字母带更好?升为一定值后,那不是可与录音现场比美,甚至会比录音现场更好?是否这样?


(同样,16bit 因为被业界规定的1bit为6db标准,可以达到96db动态,再拓展下去,再高的动态没意义。)
===================================
按先生所说的意思,16bit X 6db = 96db,那么 32bit 就 = 192db 吧?先生是否认为比特越高动态就会越大,相反就越细呢?那么上世纪80年代未日本三洋公司发行的1Bit CD,按您的观点,这种1Bit CD 只得 6db,这样还可以听吗 ?相反为什么这种CD的音质超好呢?


(高采样唯一的好处可以降低相位失真。)真的吗,就只有这个好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2 16:57:2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97#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7:31:00 发表
把个球体磨亮,光彩不代表实体积。房子造高大,里面却是虚空的或者稀疏的,有何意义。


对!估计07兄应明白我说什么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回复 105#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21:03:00 发表
信息量是音符的支撑,不能还原本真的演奏音符,谈高与低,宽与窄,那是外表。

晚上好07兄!
高格载体里面装着低格制作的信息,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一向以来观察CD,现时部分CD连16/44.1还没有用尽和做好,还谈什么24/192高格呢。例如:为何玻璃CD和由24/192录音的数字母带直接转录的1:1直刻CD会比一般的CD信息量多这么多和音质好这么多,就是因为制作、利用率和录入的源头也比一般的CD要好得多。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21:14:00 发表
恭喜张先生,同时我想说,以后你会感觉发烧圈不是扩大而是缩小,这是必然,而后你会淡然、从容了。事物发展本来就如此…

不要说到以后,我早就发觉了,且早就淡然和从容了。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111# wayned 的帖子

原帖由 wayned 于 2012-6-22 23:34:00 发表
CD并没有过时,只不过现在的数码软件不花钱的多数,嘿嘿。

对,CD是暂时不会被淘汰的,但是一旦唱片公司把真正的高格开放出市场后,CD就会在不久内在发烧界立即完蛋。但是假如您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您会不会这样做呢?这个就是关键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原帖由 夜之魇 于 2012-6-23 9:50: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2 23:54:00 发表
原帖由 wayned 于 2012-6-22 23:34:00 发表
CD并没有过时,只不过现在的数码软件不花钱的多数,嘿嘿。

对,CD是暂时不会被淘汰的,但是一旦唱片公司把真正的高格开放出市场后,CD就会在不久内在发烧界立即完蛋。但是假如您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您会不会这样做呢?这个就是关键了。  

我觉得大厂是不可能放出母带的,他们不怕被随意拷贝、翻录、盗版么?放出来他们还赚什么钱?
还有你能轻易拿到像EMI DECCA 泰拉克这种大厂的母带?
我觉得你说的都不太现实,不要去看不起CD,为时尚早了,以后怎么发展谁也不知道。享受当今才是王道。

夜之魇先生可能没完全明白我所讲的意思。大厂和录音公司为何不会把最高格式的数字母带开放出市场,原因在前帖已有简单提过。未来很可能会开放的高格是24/96的母带采样文件和唱片,用这个格式采样出来的母带文件,还是远不及用24/192采样出来的品质好;例如在德国一些最先进的录音公司,他们制成的数字母带已是32/384了,现开放出市场的文件是24/192,与原数字母带的32/384品质还是差很远;所以这方面大厂和录音公司是有操作方式的,开放出市场的高格文件总会比他们数字母带库的要低,就算被别人盗版了,也不会与其同质,这方面他们是不会担心的。最令他们担心的是因现时互联网管理还没有完善,漏洞很大,在这个平台被盗版的话,将会使他们损失很大。

说话现不现实与个人知晓情度有关!我从来没有看不起CD,80、90年代的首版CD至今我也不断在购买,你说我有没有看不起CD呢?问题是应买那些。反正2000年后发行的CD最终是会在音响发烧界里被淘汰的,但时间不会是近这几年。90年代中以前发行的首版CD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回复 115# 夜之魇 的帖子

原帖由 夜之魇 于 2012-6-23 9:50:00 发表
以后怎么发展谁也不知道。享受当今才是王道。  

目前想真正享受到 16/44.1 CD的最高境界,从玻璃CD 或 用24/192 数字母带直刻的 1:1 CD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回复 122# 夜之魇 的帖子

原帖由 夜之魇 于 2012-6-23 19:05:00 发表
其实我比较喜欢古典现代录音,听着过瘾。

老版录音模模糊糊,高频和动态严重不足。

我觉得新录音也有自己的优势。

而且老的CD面临的是30年寿命的终结,现在技术好了新的碟寿命会更长'

(其实我比较喜欢古典现代录音,听着过瘾。)这个无所谓,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好!

(老版录音模模糊糊,高频和动态严重不足。)先生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我觉得新录音也有自己的优势。)对!

(而且老的CD面临的是30年寿命的终结,现在技术好了新的碟寿命会更长)这个不会,CD 寿命长短、品相状况如何,主要受日常的保养和使用者是否爱护为主,大部分出现问题的早期CD唱片,主要都是因人为造成,CD唱片只有30年寿命的传说是不存在的,在我手上,80年代初直至90年代初的CD也不小,至今依然如新,无任何老化现象。能再用多少年,我也真说不清。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回复 124# wayned 的帖子

原帖由 wayned 于 2012-6-23 20:05:00 发表
PChifi玩家当中到底有多少是花真金白银买的软件,哈哈。

首先,我在 PC HIFI 中从来没有花过一分钱买过音乐文件,但从来也不会在网上下载来听;要把手上的唱片全做入硬盘里,估计也要花我十来二十年的时间,所以俺根本没有时间去网上下载文件。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回复 125# M100 的帖子

原帖由 M100 于 2012-6-23 20:30:00 发表
请问张兄.到什么地方可以听到有200件乐器同时演奏的音乐表演呢?

您好M100兄!
请问:您会不会认同在歌剧中的和唱 或 其它合唱中的每一位演唱家,演唱时发出的声音视为是一种 “ 乐器 ” 呢?如M100兄认同的话,其余的乐器就不用点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4 00:36:2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1#

回复 131# 夜之魇 的帖子

原帖由 夜之魇 于 2012-6-24 12:07:00 发表
可以比较下伯恩斯坦的马勒、索尔蒂的马勒和布列滋的马勒。早期伯恩斯坦的演艺风格很好,但是录音不是很好,动态比较差。
还有我觉得PC是很难出好声的,即使是播放高码率。环节太多,全部搞好几乎是天价了。

您好!
马勒的全部交响,没有一个指挥家能全包揽,每一首作品都有谁指挥的较好,个人觉得,如马1:苏提、伦敦;马2:克伦佩勒;3、4:瓦尔特,5、9:巴比罗利,7:伯恩斯坦,8:苏提。
刚与您相反,伯恩斯坦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出名在于录音好,但演奏水准个人觉得除马7外,其余都不及其它指挥家。

(还有我觉得PC是很难出好声的,即使是播放高码率。环节太多,全部搞好几乎是天价了。)
===================================================
嗯...一般的PC HIFI 是很难出好声的,如果能把好关健的话,CD机与其是完全无可比性的;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一定的。现在PC HIFI 的最大死穴是音乐文件的品质。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4 19:08: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回复 132# lao6 的帖子

原帖由 lao6 于 2012-6-24 17:24:00 发表
张先生,端午节快乐。
谁都知道CD肯定要退出历史舞台。谁都会认为高格式应该好,可惜,如果你是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你会发现,即使市面能找到的高格式音乐(包括下载)并非是你喜欢的录音。
我们也许会想,我们等出高格式吧,可惜时间不等人,10年一晃就过去,SACD和DVD-AUDIO格式推出快15年了,能买到或者下载到的能替换你过去收集的CD吗,应该不会。
所以,别纠结这些了,看到喜欢的录音,别管是CD也好SACD也好,该买就买。及时开心最重要。
新买的一套Zinman的马勒全集SACD,抛开演绎不谈,至少我没认为声音比过去的马勒录音好到哪里去,甚至不如。  

您好lao6 先生,端午节快乐!您说的都很正确。

CD肯定要在音响发烧界退出舞台,最终成为历史的,因种种原因和市场关系….等,退出时间也不会是近这几年。CD未来的命运并非一个量化噪声的事情就可以挽救它,如有这样认为和想法的只不过是一知半解、人云易云而已;未来只会是LP和高格的天下。现在很多高格文件和SACD为何给很多人的印象不好,主要是做工和源头问题造成的。

(所以,别纠结这些了,看到喜欢的录音,别管是CD也好SACD也好,该买就买。及时开心最重要。)
=========================
对,纠结这些无意思的,听到好的演、录就要先睹为快,有机会就尽量找版本和版次好些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3#

回复 135# 670707 的帖子

大部分很不错,但有个别一般。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4#

回复 137# 670707 的帖子

布拉姆斯:二重奏协奏,找EMI 费拉斯和托特里奥合作的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