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恒矿铸声学产品(调音钉免费试用,P1目录/链接,P92高保真测评,... [复制链接]

查看: 1690893|回复: 1102
41#

回复 111# deheng 的帖子

先生请看,第二小提琴在音响器材中听不到吗?二中排列方式都能听到,很多唱片录音都真实的记录下来了。来,我们不妨试着播放科林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演奏的“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组后几部交响乐作品(飞利浦唱片出版),我不怕拍砖—我爱音乐更爱真理!
[url]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aspx?topicid=204217&page=6[/url]
TOP
42#

如果我说建立在一定水准的器材档次之上,用上贵司的大钉能更好的体现上述情况并且能使音量电位器不变的前提前提高声音响度、定音鼓和大鼓弹跳性更足,更能体现阿约指挥音乐家合奏乐团演奏维瓦尔第四季(1958年录音)中,阿约在合奏组中被弦乐群围住的包围感,这才是维瓦尔第的原意!得了,能看懂者寥寥无几。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5-08 16:00:05
TOP
43#

回复 202# x1y1q1 的帖子

说的对,大钉的声音改变走向,我提出过此意见,减弱HF性是为了体现演出场地的空间感,使音场向真实现场靠近,声音饱满是体现演奏者情感的基础。
TOP
44#

回复 205# x1y1q1 的帖子

大钉的试制过程中我给设计工程师提出过声音的音场问题,并用不同器材演示,期间的风险是:这种走向是否能得到广大发烧友的认可,毕竟产品有市场才是硬道理,可贵之处他们还是大胆采纳,所以诸位能听到此现象。
TOP
45#

回复 205# x1y1q1 的帖子

弹性问题说得准确,古典乐器中打击乐和弦乐器的还原很重要,纵深处的鼓皮振动感何近距离弦乐指发弓发的体现,是作品完成度的保证。
TOP
46#

回复 202# x1y1q1 的帖子

先生说起弱音问题,我们知道乐谱中强弱表情不是单一符号,演奏者能将此丰富表现,音乐的层次性就出来了,声音律动感不言而明了。
TOP
47#

回复 209# x1y1q1 的帖子

先生客气,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外你说的减数码味这和脚钉原料配比有关系,这一点被你发现,真了不起!
TOP
48#

回复 212# deheng 的帖子

能通过论坛结识贵司设计工程师及诸位专业工作者是我的荣幸,能给贵钉提供建议,是我的价值体现;谢谢。
TOP
49#

回复 238# 少主 的帖子

先生反映的听感是客观的,这也放映以下客观事实:
1.某一种辅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能用,需要根据用户现有器材搭配和声音走向而选择;
2.“ 声音鲜活有点下来,感觉更宽松更中庸平衡度更好,声音与用小钉比,有点趋于平淡.”这句话印证我当初说的“风险”二字——降低HIFI性,更好体现音乐表达性。大钉在试制过程中,更多参考的是价格不菲的大系统,在此基础上烘托现场的空间感,势必会使结像“缩小”,“腾出”更多空间让音符“流淌”和“呼吸”,这样“牺牲”某些不必要的“细节”;由此可能会使小系统在此方面吃亏。
3.看见先生这些话,我感叹于以前“苦口婆心”现已不可见了,付诸东流但愿能在这些产品中体现价值。
4.我想国货设计与生产者能在其产品中借鉴于真实乐器发声之理、现场演奏之音、先进科技和经典器材、唱片信息还原之法,潜心研制出“中国之声”。
TOP
50#

讲个不怎么想多说的问题,高级的CD播放机不会注重于唱片的纠错能力,而是将信息客观的还原出来,你会发现唱片中的点灰在读取中发出噼啪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