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70302|回复: 255
21#

回复 105#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您好金音符audio兄!
请教不敢当!回来后望尽情交流交流一番!-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回复 100# 席音 的帖子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9:40:00 发表
纵观回复,各抒胸臆,这实际可以作为一种剖析,审视或者反思。

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相当执着,从什么头版CD到黑胶LP,从HIFI组合的 “ 泛音 ”到“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这些近乎吹毛求疵的纠结已然脱离音乐的本质,离本帖的主旨已渐行渐远,决定童话是否好听的唯一要素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即旋律和内涵,而不是什么版本重播出的什么音质,音质固然重要,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即便器材可以播到女伶重生,也是枉然,同理,只要内心真正喜欢,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乐声响起,心已悄然融化在那柔情的旋律里(引自战羽诗)。

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会是怎样的感觉----

清晨醒来,打开收音机,轻轻传来你最钟爱《童话》的歌声,那份空灵与飘逸即可充盈心田……

又或是----

午后慵懒的时光,点一杯清咖,独坐一隅沉思,忽然耳边传来的背景音乐即是最为熟知《童话》的旋律,那份简单,那份幽怨,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如苦咖啡般缠绕郁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童话是要融合心境的,还不为什么器材重播所左右,时刻惦记唱片是否是头版,部分高音似乎有拆音,等等,如此纠结,如此浮躁,如何才能真正走近女伶,走入她那隐匿于冷漠外表之下炽热的怕受伤害的敏感而丰富内心世界!


您好楼主!

看了上述的帖,小弟想提几个个人见解!


1、“纵观回复,各抒胸臆,这实际可以作为一种剖析,审视或者反思。”
====================================================================
小弟同意您这见解。



2、“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相当执着,从什么头版CD到黑胶LP,从HIFI组合的 “ 泛音 ”到“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这些近乎吹毛求疵的纠结已然脱离音乐的本质,离本帖的主旨已渐行渐远,决定童话是否好听的唯一要素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即旋律和内涵,而不是什么版本重播出的什么音质,音质固然重要,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即便器材可以播到女伶重生,也是枉然,同理,只要内心真正喜欢,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乐声响起,心已悄然融化在那柔情的旋律里(引自战羽诗)。”

“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相当执着,从什么头版CD到黑胶LP,从HIFI组合的 “ 泛音 ”到“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这些近乎吹毛求疵的纠结已然脱离音乐的本质”
=================================================================
这根本不是什么执着,而是大家讨论时说出各自的观点而已!

“离本帖的主旨已渐行渐远”
==========================================
首先与楼主说明,您的题目是《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并不是《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的内容》,前者属唱片类听后感评测,故必涉及唱片的发行品种、版本和版次;而后者属乐评类,与唱片发行版本和版次无关。然而主题是唱片类听后感的话,与头版CD唱片或黑胶唱片有何抵触之处呢?其次您论的是唱片听后感而不是乐评,再者您的出发点也是通过您的听感来谈讨某书籍上推介的天碟究竟是否正真的天碟;因评测里大范围内会涉及到个人听感,这样就直接与唱片的品种、版本、版次和系统有关了(但与唱片的曲目、内容无关)。


例如:某唱片是通过一套搭配不周或信息量不足的系统重播,或通过一张已再版N次其内含信息和原貌已体无原肤的唱片的听后感,而评述一个演、录好不好。请问楼主觉得符合逻辑性和准确性吗?

就拿《童话》这个演、录来讲(播放系统先不谈),楼主知道《童话》的头版黑胶和首版CD与您提及的那个再版CD,三者间出来的效果差别有多大吗?我可告诉您,一个天、一个地、一个海底的差距,这样您应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谈及唱片发行的种类、版本和版次了吧!至于其曲目内容个人喜不喜欢就另一别论。

另外,小弟想清楚明白楼主是想评述某唱片的好坏,还是想评述某唱片的曲目、演、录好坏呢?


3、“ 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会是怎样的感觉----
清晨醒来,打开收音机,轻轻传来你最钟爱《童话》的歌声,那份空灵与飘逸即可充盈心田……
又或是----
午后慵懒的时光,点一杯清咖,独坐一隅沉思,忽然耳边传来的背景音乐即是最为熟知《童话》的旋律,那份简单,那份幽怨,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如苦咖啡般缠绕郁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童话是要融合心境的,还不为什么器材重播所左右,时刻惦记唱片是否是头版,部分高音似乎有拆音,等等,如此纠结,如此浮躁,如何才能真正走近女伶,走入她那隐匿于冷漠外表之下炽热的怕受伤害的敏感而丰富内心世界!”
=======================================================
如这样描述《童话》唱片的话,小弟觉得与JS没什么分别!


其实楼主也没必要盲不盲从所谓的发烧天碟书籍。路是人行出来的,还是多听唱片,多对比演录版本、制作版本和版次,多交流。最终真正的天碟是会随您的。如想在书籍上能得到真真正正的极品顶级唱片,我觉得就难了............。

上述只代表个人见解,如有不足或得罪之外,敬请见谅。谢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1 21:00: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113# 席音 的帖子

您好!
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

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就这么简单!这样当然就要先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大脑和品鉴能力了。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回复 115# 席音 的帖子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21:5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1:44:00 发表
您好!
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

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就这么简单!这样当然就要先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大脑和品鉴能力了。呵

如此深挖,如此剖析,你愈是激烈,愈是证明你的喜爱,希望你是真的喜欢,没有盲从,这就够了!


试问有多少人会看了某某书籍的唱片推介后就按单捡药给自己套个SB,或 SB 地盲从其他的SB 呢?

然而是SB的话,还听音乐干啥?

更不会有人SB到,新发行的再版不买,愿花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价钱来买一张首版CD或首版黑胶而盲从别人和自己的吧?先生不如思量一下内里究竟是什么一回事不是更好?唱片是要来聆听和品乐的,不是要来盲从谁和自己的。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118# 席音 的帖子

非也、非也,先生误会了。
小弟一点怒气也没有,反而觉得有点好笑还是真的!
多讲无谓!先生在唱片的道路上,慢慢往前走,待日子有功后,您就会明白我说什么的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122# 细钊 的帖子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44:00 发表
“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

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

“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

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争激烈,作为杂志写手,肯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更要考虑职业操守和声誉。推荐本土作品还可以说是扶持唱片行业,绝大部分天碟都是国外大公司的,再推荐最多也只不过是让唱片店多卖百十张。

“当你在顶礼膜拜这些夸夸其谈的“学术权威”殿堂级言语有没有重视你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趋同附和或者一味的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沉默无语中竟然成了他们的帮凶?”

如今世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会让人“顶礼膜拜”的?还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殿堂级言语”?值得为那几张唱片搞到要“人云亦云,趋同附和”,甚至要“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不要把音响发烧友想象得那么天真单纯吧!  

对。
中肯、客观、具实况的评述。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回复 133# djjs 的帖子

原帖由 djjs 于 2012-2-22 8:5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7 15:27:00 发表
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

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

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童话》是这位歌手的绝唱,很美,她的嗓音完全融入在音乐之中了,是我经常拿来听的唱片,尤其是夜深人静时。

琴姐的DD,除《机偶》首版LP外,其余的在十多年前已被俺打入冷宫了。呵呵

终于有人谈Radka Toneff 的背景了.......很好。
请先生继续.............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2 15:35:2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回复 143# 八先生 的帖子

唱片确实比器材 “ 杀人 ” 更不见 “ 血 ” ! 且是 " 刀仔锯大树 " 慢慢来放 “ 血 ”,在不知不觉中 “ 阵亡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3 17:21:3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回复 145# 八先生 的帖子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2-2-23 17:22:00 发表
楼主说的那张唱片-----老大能否粘个图来瞅瞅?
糸基本上不会出好声.

凭几张所谓试音碟来调整系统想得到好声?对........机会接近零。并且因选用了一些录音或制作不良的唱片来调教系统,而造成出现很多问题的案例见很多。

老兄您就别叫小弟 “ 老大 ” 啦!担当不起啊!

八兄说的请问是《童话》吗?想粘首版CD还是首版黑胶的图呀?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3 19:15:1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回复 147# 八先生 的帖子

好的,今晚回去拍相后上传。

“ 俺非发烧友,仅是音乐爱好者而已 ”
=================================
如果多些像您这样的玩家,烧圈将会更美好!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