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36.8℃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9:40:00 发表纵观回复,各抒胸臆,这实际可以作为一种剖析,审视或者反思。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相当执着,从什么头版CD到黑胶LP,从HIFI组合的 “ 泛音 ”到“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这些近乎吹毛求疵的纠结已然脱离音乐的本质,离本帖的主旨已渐行渐远,决定童话是否好听的唯一要素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即旋律和内涵,而不是什么版本重播出的什么音质,音质固然重要,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即便器材可以播到女伶重生,也是枉然,同理,只要内心真正喜欢,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乐声响起,心已悄然融化在那柔情的旋律里(引自战羽诗)。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会是怎样的感觉----清晨醒来,打开收音机,轻轻传来你最钟爱《童话》的歌声,那份空灵与飘逸即可充盈心田……又或是----午后慵懒的时光,点一杯清咖,独坐一隅沉思,忽然耳边传来的背景音乐即是最为熟知《童话》的旋律,那份简单,那份幽怨,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如苦咖啡般缠绕郁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听童话是要融合心境的,还不为什么器材重播所左右,时刻惦记唱片是否是头版,部分高音似乎有拆音,等等,如此纠结,如此浮躁,如何才能真正走近女伶,走入她那隐匿于冷漠外表之下炽热的怕受伤害的敏感而丰富内心世界!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21:5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1:44:00 发表您好!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就这么简单!这样当然就要先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大脑和品鉴能力了。呵 如此深挖,如此剖析,你愈是激烈,愈是证明你的喜爱,希望你是真的喜欢,没有盲从,这就够了!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1:44:00 发表您好!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就这么简单!这样当然就要先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大脑和品鉴能力了。呵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44:00 发表“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争激烈,作为杂志写手,肯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更要考虑职业操守和声誉。推荐本土作品还可以说是扶持唱片行业,绝大部分天碟都是国外大公司的,再推荐最多也只不过是让唱片店多卖百十张。“当你在顶礼膜拜这些夸夸其谈的“学术权威”殿堂级言语有没有重视你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趋同附和或者一味的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沉默无语中竟然成了他们的帮凶?”如今世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会让人“顶礼膜拜”的?还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殿堂级言语”?值得为那几张唱片搞到要“人云亦云,趋同附和”,甚至要“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不要把音响发烧友想象得那么天真单纯吧!
原帖由 djjs 于 2012-2-22 8:5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7 15:27:00 发表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童话》是这位歌手的绝唱,很美,她的嗓音完全融入在音乐之中了,是我经常拿来听的唱片,尤其是夜深人静时。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17 15:27:00 发表这唱片个个烧友也说第一首,为什么很小人谈第八首的!LGZ890先生可否点评一下第八首吗?其实《童话》这唱片第二首开始才精采!尤其是第八首;大家不妨听听。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2-2-23 17:22:00 发表楼主说的那张唱片-----老大能否粘个图来瞅瞅?糸基本上不会出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