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70206|回复: 255
11#

LZ稍为有些过偏了

“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

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

“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

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争激烈,作为杂志写手,肯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更要考虑职业操守和声誉。推荐本土作品还可以说是扶持唱片行业,绝大部分天碟都是国外大公司的,再推荐最多也只不过是让唱片店多卖百十张。

“当你在顶礼膜拜这些夸夸其谈的“学术权威”殿堂级言语有没有重视你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趋同附和或者一味的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沉默无语中竟然成了他们的帮凶?”

如今世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会让人“顶礼膜拜”的?还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殿堂级言语”?值得为那几张唱片搞到要“人云亦云,趋同附和”,甚至要“压制自己的内心委曲求全”?不要把音响发烧友想象得那么天真单纯吧!
TOP
12#

其实LZ自己也有点跑题了

这个题目其实可以好好地讨论一下对那些天碟的感受的,象对《童话》的探讨就很有意思,带出很多闻所未闻的内容。
唱片版本和器材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LZ没必要如此反应,期待LZ重回正题,有时间的话我也发表一些天碟的听感。
我要说的题外话都说完了,最后建议LZ改改题目,比如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天碟”之类的,用了“盲从”,别人很容易产生其他意见。还有就是LZ用得太多感叹号,看起来感觉气氛不是很好。
片面之言,不足为挂。
最后编辑细钊 最后编辑于 2012-02-22 00:00:35
TOP
13#

我觉得《黑教堂》的确是一张发烧碟

从发烧的角度来看,它当得起之前所给予的所有赞誉。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见仁见智,很多人,包括楼主,也包括我自己,都不是很接受。原因很简单,文化隔阂,此碟内容的宗教意味太浓,相对而言音乐意味过淡,对于生活在东方思维中的人来说基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只适合传统的西方社会,受洗望弥撒,每周上一次教堂,自小听着这类音乐长大的那些人。
象巴赫的几大弥撒,我只是觉得听上一小段是很不错的,但是要我全曲听完那可就没这个兴趣了。《黄教堂》在音乐上做了很大提升,接受程度就很高了。
当然了,这些都不影响这些音乐和唱片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是无论是音响还是音乐,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