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查看: 70192|回复: 255
11#

回复 77# 中山张 的帖子

两个女歌手演唱风格近似。至于《犹太妹》这张唱片,自己在多年前已经出掉了;目前无论听古典、爵士和流行等唱片,求精不求多,只求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音乐,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好好欣赏自己拥有的唱片,提高收藏唱片播放率。自己经历三次唱片大调整,淘汰和保留收藏唱片。
    《童话》首版唱片不存在“在高分析力的系统下播放时,当声线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要建立在有一定纯度音响组合状况下,高分析力播放该唱片会有极轻微拆声现象;有可能某个环节调校或线材落料不当所选成的,令到高频能量未能有效释放,平时发烧友说:“声音比较硬”,实际上“高频不伸展”所造成的,所以,HIFI组合的“泛音”难求呀!至于《童话》黑胶唱片没有机会听,难以比较,贵兄是玩黑胶高手,请指教。
音乐无限
TOP
12#

回复 90#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对《童话》“在最密集和最大动态的刹那间会出现极微的瞬间拆声现象”的分析,专注度和精益精的精神值得本人学习。我不会把CD抓轨出来,也没有这样的技术软件。本人听此唱片很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一般优秀唱片制作不会有此缺陷的,同时,跟还原信息量无关,还是建议找其它原因较适宜;本人在以前调整聆听空间时,试过听人声出现过“瞬间撕裂声”,并不是器材或线材的问题,而是,造成主要原因是聆听空间音箱后墙正中央折射点扩散不当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人声录音较好唱片高音区那里;不妨试调整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现象?
     HIFI组合的 “ 泛音 ”非常难求,如果组合“泛音”靓,组合的“堂音”就一定靓,因为组合的“堂音”不是取决于组合本身,而是取决于音乐软件录音师的水平和现场收录地点的好坏等,如“堂音”比较好CD唱片有“MFCD 贝拉方提卡内基演唱会现场录音 金碟双CD”和“Linn 金Kidd精选第三首 金碟”等;目前国内很多唱片公司制作音乐软件时,绝大部分音乐软件没有“泛音”的,商业味比较浓厚,投其所好,还是录音师视而不见呢?近期,阳江十八子搞“音响博物馆”出发点是相当好的,造福音响发烧友是一件好事;其实,本人认为:从投资角度看,音响器材毕竟是负资产,远远不如花个亿元搞一个“世界顶级录音室”,其意义和商业价值比博物馆好千倍,影响面极广,将新一代演奏家、歌唱家或歌手如宋祖英、韩晶、戴玉强、藤格尔、王菲等声音和曲目完整地保留下来,流芳百世,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呀!……
上述个人不成熟看法,请见谅,谢谢!
音乐无限
TOP
13#

回复 98# 中山张 的帖子

回来后,再向张兄请教,谢谢!
音乐无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