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11:18:00 发表一套音响,有人追求效果,有人讲究旋律,有人两者兼顾且都高要求,更加有人两者都能做得到。“听童话是要融合心境的,还不为什么器材重播所左右,时刻惦记唱片是否是头版,部分高音似乎有拆音,等等,如此纠结,如此浮躁,如何才能真正走近女伶,走入她那隐匿于冷漠外表之下炽热的怕受伤害的敏感而丰富内心世界!”此话我深表同意,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在某个时间环境下通过它来考究一下器材重播、考究一下唱片版本,或者更深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0:36: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9:40:00 发表纵观回复,各抒胸臆,这实际可以作为一种剖析,审视或者反思。不难看出个别层面对于童话还是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1:44:00 发表您好!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就这么简单!这样当然就要先训练好自己的耳朵、大脑和品鉴能力了。呵呵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2:15: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席音 于 2012-2-21 21:52: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2-21 21:44:00 发表您好!先生想表达的事情小弟当然非常清楚加明白。但先生已明知其事,又何必苟同于那些所谓的什么什么天书推介呢?小弟买唱片从来也不看那些所谓的推介天书,都是从自己一向已来的亲身聆听与体现得出,以曲目为主,演、录好的就留,不好的就不留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44:00 发表“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争激烈,作为杂志写手,肯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更要考虑职业操守和声誉。推荐本土作品还可以说是扶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56:00 发表这个题目其实可以好好地讨论一下对那些天碟的感受的,象对《童话》的探讨就很有意思,带出很多闻所未闻的内容。唱片版本和器材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LZ没必要如此反应,期待LZ重回正题,有时间的话我也发表一些天碟的听感。我要说的题外话都说完了,最后建议LZ改改题目,比如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天碟”之类的,用了“盲从”,别人很容易产生其他意见。片面之言,不足为挂。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2-22 0:10:00 发表想听≠能听懂;自己选择≠正确、客观;方向→叩问不喜之因。
原帖由 lipton 于 2012-2-24 13:18:00 发表请席兄继续, 你的经历与很多烧友类似,由此而来的感悟也心气相同!
原帖由 书架箱 于 2012-2-27 17:48: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2-2-21 23:44:00 发表“那些个赋予天碟以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介绍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还是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人家是真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喜爱来介绍,只表示他很喜欢这张碟,他愿意向你推荐这张碟,并不代表你一定就会喜欢、就要喜欢这张碟。“其背后是否存在厚重的功利主义?”音响唱片杂志市场如此小众且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