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时一年的新房间声学处理和系统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7217|回复: 56
11#

4.2房间频响曲线测试、系统试听和调整


声学处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即使是职业高手也未必就能一矢中的,装修处理完后的调整过程往往是艰苦、漫长的,在下的这个过程进行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是按照测试、多题材软件试听、调整这样的循环多次进行的。为客观起见,测试用的器材都使用的是有一定声誉的成品器材。


关于房间声学处理和频响曲线,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那是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系统可以靠器材、线材、垫材达到好声。也有人认为,必须一定要调整出平直的房间频响曲线。


管见以为:房间的声学处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房间在整个大系统中参与声音的谐振,提供不同的反射模式和声音,而音响器材是以发出直达声为主,两者混合后形成了最终的重播声音。房间-系统的频响曲线是和放大器、音箱频响曲线同样重要和意义的东西。曲线好的未必好听,而曲线不好的一定不好听!家居HIFI听音室的声学处理的根本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房间固有的声学缺陷而很难做到声学试验室般的良好曲线和指标。


在下2009年装修上一个听音室时,运气不错,整个房间的频响曲线如下图。


82009年的听音室的曲线图







TOP
12#

这次的运气就远远不济,开始时的房间频响曲线如下图:


9。开声初期的听音室的曲线图


这个状态的声音也是非常难听的:中频突出、声音尖利刺耳,分析认为可能是630800Hz这个频段的峰值造成的。




TOP
13#

针对630800Hz的峰值,设计、制作了9个专门的吸声体,布置在天花板上,改造后,声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曲线如下图。由图可见,630800Hz过分突出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观。







TOP
14#

虽然上述改造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系统的声音仍然偏亮,显得薄、不耐听。在这期间,对系统进行了多次的线材、垫材、摆位调整,但收效有限。这段时间也有许多发烧友造访、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最终将调整点放在侧墙上:原设计意图中上部的木质穿孔吸音板+透气的无纺布墙纸构造是对全频段做广谱吸声。现反思是否这种透气的无纺布壁纸在涂胶黏贴后透气性能大幅度下降导致吸声性能也跟着大幅度下降?造成它下面的穿孔吸音板上的孔形同虚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锥子在侧墙上一定高度范围内扎了几排孔,一开声,不仅大喜过望!原来偏亮、薄的声音大大改善!遂利用之后的休息日,和太太一起,在侧墙扩大扎孔的范围,扎之前设定了几个高度范围,分阶段作业、试听。经过两天的作业,声音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了重播个别录音人声比较突出外,大部分软件可以满意重播了,音效较原来的房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3.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1/1 6:35:06 上传)

13.JPG

最后编辑ECC32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6:12:46
TOP
15#

目前,房间的声音和曲线严格说还是存在问题的,这需要在今后逐步调整,也希望大伙儿出手支招。顺手上几张房间的图。











TOP
16#

HIFI器材


   这次搬家没有弄什么新东西,只是DIY了几个器材架、试验并换了几条电源线、信号线,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新房间的新布局中前后级之间的长距离信号传输,将前级改成了平衡输出(输出牛),在后级加了输入牛,弄成了平衡输入。




TOP
17#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2-1-1 6:48:00 发表
新年好帖。

顶一顶!!!

谢老浦东兄谬赞,还请多指点。
TOP
18#

回复 20# 砖家 的帖子

这位兄的ID起得响亮。
您关于扩散的建议,在下谢谢了。
不过,您给出的数据,令在下大为不解。这些数据是您做过的工程的实测数据?还是搬书上的数据?0.2S的混响您是如何做到的?用来欣赏什么类型的音乐?
最后编辑ECC32 最后编辑于 2012-01-01 10:52:42
TOP
19#

回复 22# 砖家 的帖子

在家用听音室,要做到频响曲线的不平坦度10dB,管见有相当的难度,如果要到6dB,似乎非常之难。
一般来讲,房间的混响时间RT60要视乎房间的尺寸和重播何种题材(一般来说按语言、小编制乐队、交响、歌剧这个顺序应逐步延长混响时间)为主来设定,对于中国一般民居的HIFI听音室(10平米以上、100平米以下)似乎很少有人将RT60设计成0.2S,要达到也是有相当的难度(超强吸收)。在这个数值时,声音也会非常干、难听。最常见一般是0.3~0.7S。
TOP
20#

原帖由 砖家 于 2012-1-1 12:44:00 发表
0.2-0.5s是建筑声学里的建议准则,不要光看最小值的0.2s。
6db是比较难做到,不过在三段主要频率内10db是可以做到的。
仪器只是辅助,人耳才是验收关键,望兄早日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

先谢兄吉言。
恕在下孤陋寡闻,在建筑声学里,对家用听音室的RT6的建议值,不是0.2~0.5S。其上限的范围要比0.5大得多。至于下限0.2S也只能在需要强烈吸声、只要求直达声存在、没有反射声的小录音室才能用得上,对于家用HIFI听音室是不适用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