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的一般通病就是重器材轻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84841|回复: 589
81#

回复 421# lipton 的帖子

老兄,把您的话改了吧,免得影响我的情绪,谢谢。
TOP
82#

第三张是本人推荐给大佬的,目的是想让他以后能多听一些高贵的、富有家庭和艺术氛围的室内乐,打开美艺三重奏组演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播放第一张唱片,一曲完毕,曰:小提琴不是拉得响而是拉得柔、轻、弱才显功力,不是听松香味而是听指法和弓法,不是听双音和高把位的雄强与亮丽的泛音而是把位转换中的音色统一性;不是听乐器的定位准确性而是听各乐器在和声中配合度与默契性以及形成的美妙之声;不是听各件乐器是如何演奏和清晰度(建立在定位、颗粒感、琴腔共鸣、形体感等)而是各乐器之声如何形成音乐之声,把简单的主题和旋律歌唱出来。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1-18 12:00:22
TOP
83#

回复 411#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小弟有幸来168论坛与发烧友们共探“好声”之道,在此期间得益于老哥关怀与提携,使小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努力完成此三贴作为汇报成绩,以纳芹意,望龙年能有长足之进步回报先生。
TOP
84#

请二位静心、耐性看完以上三贴,会有益处的,谢谢。
TOP
85#

回复 430#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我把格里格皮尔金特组曲中器材是如何表现的大意回汇报如下:我们以前听唱片时看着唱片文字知道曲目和演绎者,并通过唱片给予的信息而知道这张唱片的录音、演绎方式、指挥家大致风格并留存在记忆之中,而现在展现的是“活的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奏这部曲子,即一切皆在卡大师的掌控之中按期要求和意志在诠释这部作品。差别在于,前者不见指挥而后者如见指挥一般。
TOP
86#

回复 430#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童丽一贴是要表述:发烧片要演绎成纯音乐唱片,人们生理决定注意力的单一性,使听者基础古琴的雅韵、琵琶手指拨弦时的轻柔弹力感、笛子沙哑而悠远的飘鸣、一口包下的嘴型变化和前鼻音后鼻音等等这一切HIFI性物质基础上而忘记高保真因素融入歌唱之美和音乐表现之中,同时随着乐曲节拍感知乐手与歌者互相倾听互为演奏的融为一体性。
TOP
87#

回复 430#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小弟很想请问菅野冲彦老爹之灵:后生的麦景图之声达到您的几成功力了?
TOP
88#

回复 435# 八先生 的帖子

器材之声像现场那些方面?——空间、演奏者、定位、乐队组合等——将前者布满整个音场——夯实、润色线条和色块,做到“疏能走马、密不透风”——所有发声点形成汪洋音乐之海。
把发声源布满整个音场可能难度较大,更难的是夯实、润色线条和色块,腾出更大的空间使发声点舒展而开以让各声部充分融合,这样强弱对比、速度与力量、微动态等信号和能量得意充分体现,最终完成音乐的再造之美。
试想,发声源布满整个音场但是拥挤在一起没有各自花开的空间,音乐的律动性和强弱对比将大受影响,声音能成片但没有块状,难以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我要使展开的器材之声把听者带进情感、思想的艺术境界之中。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1-19 16:34:59
TOP
89#

菅野老爹,后生敬请问您,我将麦景图耗时22年励精之作,用一年时间打造成如此不知满意否?后生不是用强音打动人而是用弱音震撼人心,对吗?
TOP
90#

回复 435#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请方便起见找一张台湾音响界前辈蔡克信老先生推荐的《一听入魂2》唱片,通过聆听您会发现老先生是按照他对于音乐声音的理解,其中多次出现合唱的众人场面、独唱的技巧和情感表现、各类鼓乐同场竞技、各种木管乐的合奏,长笛协奏曲等片段,所有这些乐曲都体现了燕飞利仕音箱大口径、多单元的分离度和高大音场的优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让别人说,走你的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