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的一般通病就是重器材轻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84335|回复: 589
21#

回复 116# 八先生 的帖子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2-1-2 1:38:00 发表
这环境有"堂音"?


前帖已说了有堂音,如以100分来打分,单以堂音这方面,我会把他那里打80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回复 117#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2 2:48:00 发表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2-1-2 1:38:00 发表这环境有"堂音"?
    
这环境好定位?

能发出良好堂音的系统+地点,定位这小儿科就不用研究了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131#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新年好远去的村庄先生!

先生真用心!赞
祝:您早日能达自己理想的声音!

心急搞好声这是理解的,几乎每位烧友也一样,等同我现在想换黑胶转盘的脚架也是很心急想尽快搞定。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原帖由 网事悠悠 于 2012-1-2 3:1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1 21:20:00 发表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1 19: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1 18:07:00 发表


空间残响可用仪器来量出,但够经验者自己也可准确听出!


这话有点神了!

您觉得神就神吧!呵呵
如残响和混响时间听得出也算神话的,讲到 “ 堂声 ” 那就是神神话了。不过我自93年玩音响至今,见

请问先生留下这深刻的堂音印象时播放的什么唱片?谢谢!

原帖由 大地之歌 于 2012-1-2 4:22:00 发表
同请教?

两位先生新年好!

就唱片内含堂音信息这方面,在上世界1958~65年间大部份英国版的头版LP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存在,由其是以EMI 白金狗、蓝银地球和Decca ED1最为突出。
当时很多录音都是使用四支单声道麦克风来录音,两支在距离舞台约十至十五米处(一支负责左声道、一支负责右声道)用来收录乐队;另外两支放在音乐厅接近厅中心的地方要来收录堂音和残响。


以下这几张唱片都具备丰富的堂音信息:


RCA英国版首版《大国民》






Decca 英国版(工厂版)《谷仓》





EMI 英国首版蓝银地球《老柴:意大利随想曲》





EMI 英国版首版白金狗《布拉姆斯:二重奏协奏曲》





Decca 英国版首版《抽筋手》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6:03:5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134#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原帖由 金音符audio 于 2012-1-2 15:55: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1 22:56:00 发表
下一步计划与前级讲再见,进军这个行列。


请教:这个“专业级带前置调音台”为何令张兄如此着迷?是什么专业品牌?谢谢!

您好金音符audio先生!先生客气了,请教不敢当!

图片这个是 STUDERA 的调音台!

我是被李小沛同志(中央电视台总录音师、国家一级录音师)毒害的 !他与我说了大量关于录音和唱片上的问题,使我注意到了系统上很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有心投入这个。

使用调音台做前级,系统的平衡度、混响时间、残响值、高中低音值.....等等,全部可以尽情调节,自己就好似变成录音师想怎样就怎样操作;并且,录音用的调音台在信息量方面损耗是最小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3 14:56:4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140#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对!专业用的录音设备是最准确的。

例如:播放黑胶唱片,您认为用黑胶转盘播放好,还是用刻黑胶钢模的刻纹机来播好呢?道理就在这里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23:15:1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回复 143# 670707 的帖子

您好07兄!
想要 “ 活生感 ” 这不难啊,上黑胶系统就搞定了。

在M10上插50、60年代的西电就活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6:55: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回复 121# 大地之歌 的帖子

原帖由 大地之歌 于 2012-1-2 4:49: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2 0:19:00 发表
对啊!
仪器测量是单频率的,而音乐是复合频率,在音乐播放中的频率是千变万化和有大量偶合频率,现今世界上没有一套系统可以正确测出10秒内的复合频率数据,然后把它数据化。而人耳和大脑就可以分析出复合频率。

提得这点子,非简单!
看数帖,出于好奇不文耻问:中山张先生是从事与录音相关的工作吗

您好!
我不是从事与录音相关的工作。不过身边有一大班这类工作的朋友,很多事情都是在他们身上学习的。见笑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回复 125# xin889 的帖子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2-1-2 12:46: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1 18:07:00 发表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1-12-31 19:38:00 发表
如果想近似,只能倚靠仪器把自家的空间残响调整到与音乐厅相同,每个著名的音乐演奏厅都有公布残响时间的,至于录音棚或录音师作混响调整的,那只能每间公司都打电话问问了。

空间残响可用仪器来

张先生您好!!

实践出真知!
玩音响就是为了讨好自己的耳朵,仪器固然有用,但说到底还是由个人耳朵说了算!
现实是,耳朵听好声,仪器测量的参数也会好!
仪器测量的参数好,耳朵未必买账!
房间声学处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要点:1)控制残响时间(吸音),2)消除镜面反射(扩散)最后就是音箱摆位。
您在听音室拍手掌或说话的效果耳朵听感令人满意,声学处理就过关了!
太混就增加吸音,太薄,太干就减少吸音。。。。
如何玩?
总之,您耳朵说了算!

新年好xin兄!
是的!

但我对您说的这个有不同意见:房间声学处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要点:1)控制残响时间(吸音),2)消除镜面反射(扩散)最后就是音箱摆位。

不能完全这样的,听音室在可以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软性物质来吸音,否则问题就大了,用软物来吸音的话,大量细节信息会不翼而飞的;另外,听音室一定要有镜面折、反射,否则音场将无法完美从现。

总之,要视系统发声的特点和听音室的情况,因地制宜处理,不要一本通书读到老呀!还有,空间温度和湿度对声音影响也是很大的,要注意这个。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1-02 17:36: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回复 115# bebear 的帖子

原帖由 bebear 于 2012-1-2 1:2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2-31 19:31:00 发表
只是以音乐厅的效果作为一个参考基准,如要求做到绝对一至是无可能的,中间还有最重要的唱片录音和制作问题嘛!只能尽量模仿靠近或接近音乐厅和真正乐器的效果。

在日常使用的软件方面录音是非常重要的,如录音、制作本身不佳的唱片是无法达成的。
在音响播放环节中,唱片的录、制品质是排首要地位的!

同意,录音是最重要的,拿张Telarc的破发烧唱片,怎么整都整不出DG的味道。

您好!
是啊!先生说得很对!
如一张唱片录、制不佳,后面用什么器材再加 “ 神仙 “ 来调教也无法出好事的。
很多人在调教系统时使用了不良录、制的唱片作调音(特别是试音碟),最终出“ 喳声 ” 就是被不良录、制的唱片害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