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906# richardqian 的帖子
一、音: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膜,通过大脑反射被人所感知。人能够听到的音的振动频率为没秒16-2000次左右。音乐中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挑选出来的,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并组成一个固定体系,用来塑造音乐思想和音乐形象的。
音的主要性质:: 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大小),音的长短,音色。
1、音的高低是指物体振动的频率(即每秒所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则音越高,频率越低则音越低。
2、音的强弱是指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幅度越大则音越强,幅度越小则越弱。
3、音的长短就是指音延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是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的,触动人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
二、音色、复合音、基音、泛音
1.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2. 共鸣(Resonance):共鸣是一种振动现象,当一个发音体产生振动时,引起了其他的物体振动并产生了声音,这就是共鸣。
3. 复合音:绝大多数物体在振动时,振动的不仅是整个物体,它的各个部分也分别在同时振动,这种振动叫复合振动。复合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复合音。其中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基音,各个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统称为分音。把分音按照音的高低从低到高排列起来,就叫做分音列。从基音开始,分别叫做一分音、二分音、三分音等等。把分音列去掉基音,就叫做泛音列,二分音就是第一泛音、三分音就是第二泛音等等。
4. 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最低的音就是基音,其他的音都是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 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从钢琴的中间一组往左边弹,你会发现弹到往左弹时好像在有一个于先前的音阶不同调的另一个音阶,而且这个音阶的声音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是泛音。
这部分内容对于普通的学习器乐或声乐的学生不是很重要,但的确有必要记住,也很不好理解。但这毕竟也是音的现象。但这部分内容对于和声学或是音响学来说就很重要了,它是音的现象。
8.泛音(Overtone)在声学和音乐中,指一个声音中除了基频外其他频率的音。
乐器或人声等自然发出的音,一般都不会只包含一个频率(参见纯音),而是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音的叠加。声音的波形是具有周期性的,因此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理论,声音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纯音的叠加。这些频率都是某一频率的倍数,这一频率就称作基频,也就决定了这个音的音高。假设某个音的基频为f,则频率为2f的音称为第一泛音,频率为3f的音称为第二泛音,等等。
基音和不同泛音的能量比例关系是决定一个音的音色的核心因素。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8.1自然泛音
自然泛音的特点就是音高准确,虽然手指稍偏向弦枕会使泛音的发音偏低,偏向琴马会偏高,但这种音高的变化要比实音小的多,只要触点不太偏离琴弦的泛音点,泛音就基本上是准确的。很多作曲家在为提琴谱曲时尽可能地使用自然泛音(尽管音色上没有特别的要求)。
弦乐器的自然泛音
拉这个音时,手指不按到指板上,仅在音位上轻触(不揉弦),拉奏出来的声音犹如哨声。常用的自然泛音,一个在空弦高八度的位置(即弦长的1/2处),它的实际音高比空弦高八度;一个在空弦音高纯四度的位置(即弦长的1/4处,第一把位的3指音),它的实际音高比空弦高两个八度;一个是在空弦音高纯五度的位置(即弦长的1/3处,第一把位的4指音),它的实际音高比空弦音高8度+5度,也就是这个4指音的高八度。其他自然泛音就极少用了。
8.2人工泛音
演奏人工泛音需要用两只手指,一手指实按在音上,四手指(小、中提琴)、五(大、低音提琴)手指虚按在琴弦上。通常两手指保持4度或5度的距离(即虚按位置在实按位置的1/4或1/3处),泛音比实音高两个8度或8度+5度。把位较高时,人工泛音还可以是第三泛音,即泛音比实音高十二度。人工泛音的音准主要决于实按位置(食指位置),但虚按位置(小指位置)不能太偏离琴弦振动段的四分点或三分点。人工泛音在低音提琴的高把位上可以有条件地实现
9.泛音分析
在基础音上面发出饿微弱声音。这种基础音(第一谐音)是由一根弦或空气柱整体振动时产生的;如果分成几段振动就产生泛音(较高的谐音)。听者一般能清楚地听到基础音,很专心时能听到泛音。泛音是由分成等分的部分(如1/2、1/3、1/4)振动而产生的。有些乐器能产生非泛音列中的泛音。音乐的色彩和声音的音色受某一乐器独特泛音的极大影响。因此,单簧管由于较低的泛音使声音柔和丰满,而双簧管则缺乏类似泛音。
一件乐器的音色是由其泛音的比例决定的。一把小提琴和一根笛子大家都奏440赫兹的A音,但听上去谁都能辨认哪个是小提琴的声音,哪个是笛子,就是因为小提琴的泛音,和笛子的泛音不一样。
如果基音A是440赫兹,那么泛音列就包含了880、1320、1760、2200......的一系列频率。小提琴的这些泛音的彼此之间的比例和笛子是不一样的,怕瓦落地和周杰伦唱同一个音时的泛音比例也不一样,造成我们可以轻易分辨他们的声音。
所以单独说“泛音听起来是怎么样的”毫无意义。泛音离不开基音,否则就是无本之木了。泛音和基音一同共鸣,才形成了丰满完整的音色。当有人说某某耳机泛音好时,其实意思是它的高频响应好,可以重播出很高频率的泛音。
吉他的泛音奏法简单说就是抑制了基音,强调了泛音。
吉它上自然泛音是以空弦音为基音,在六等分以内的各等分点上演奏,即以空弦音为基音,在吉它的第十二、七、五、四、三各音品上发出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小于第三品以上的泛音很不清晰响亮,通常不用。
小提琴演奏中也有这种泛音演奏法。也分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缺乏了基音的泛音是不好听的,很空洞的。
某些乐器如小提琴的泛音频响可以到20000赫兹,所以很难忠实还原。要准确重播出一件乐器的声音,首先就要完整重播出它所有的泛音列。
弦乐器的泛音音域要比实音高很多,例如小提琴在第三把位上,实音a2上的人工泛音是a4,这就已经达到独奏的最高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