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之旅:《新音响》赖英智主编家访。 [复制链接]

81#

回复 79# shotchen 的帖子

高格式的优势是在太大,Cd面对高格式载体显得有些无力,问题就在于今后的发展趋势,蓝光或者高格式文件能否发扬光大。在两声道系统上播放新的24 96录音,CD都被打得满地找牙,多声道系统更加能体现到高格式的大动态的优势,就是赖主编说的单打独斗和打群架的区别,今次我们在赖主编家里试听的仅仅是24 48的高清视频音轨,已经把CD的效果给抛离,播放蓝光时候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82#

原帖由 Willson 于 2011-11-24 15:46:00 发表
高格式的优势是在太大,Cd面对高格式载体显得有些无力,问题就在于今后的发展趋势,蓝光或者高格式文件能否发扬光大。在两声道系统上播放新的24 96录音,CD都被打得满地找牙,多声道系统更加能体现到高格式的大动态的优势,就是赖主编说的单打独斗和打群架的区别,今次我们在赖主编家里试听的仅仅是24 48的高清视频音轨,已经把CD的效果给抛离,播放蓝光时候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

确实如此,主要问题是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太多机会去感受这种多声道的魅力,还停留在多声道只能放大片这种认识水平。要真正体现多声道的威力,就有赖于媒体和商家的推广了。
TOP
83#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1-24 13:19:00 发表
这套系统给我的感觉很特殊,考虑了很久还是说出来吧,那就是:多声道高格式蓝光来了,两声道CD的末日还会远吗?

我也希望这样啊,几年前在白天鹅展听过多声道系统再去听两声道的就索然无味了,多声道系统如能普及是广大发烧友的福音。

可惜至今片源还不多,使用的人特别是媒体人使用的也不多,如多几个赖主编式的主编恐怕普及会快很多,因为媒体人影响力大,到时将会片源和烧友大增。

呵呵,邝版就在168带个头吧。
TOP
84#

蓝光音乐碟很多啊,就怕自己够不够时间看完。
TOP
85#

回复 77# Dr kuang 的帖子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1-24 13:19:00 发表
这套系统给我的感觉很特殊,考虑了很久还是说出来吧,那就是:多声道高格式蓝光来了,两声道CD的末日还会远吗?


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这里80年代的头版CD多的是。
但新、近演、录就难讲了。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6#

80年代头版CD和同期黑胶比听感?
收藏CD现在看来是件相当冒险的事。
TOP
87#

回复 86# Dr kuang 的帖子

不会冒险,如是80年代演、录和压碟的头版LP与CD;假设LP是100分,头版CD也有90分。
真真正正的首版CD,并不会像再版CD这样的。

不是最顶尖和最经典的首版CD,我是不会收的。呵呵。

我也一直在玩LP,为何已有完美品相的头版LP,我还会去收首版CD呢。您想想这个问题?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17:12:0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8#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1-24 17:01:00 发表
80年代头版CD和同期黑胶比听感?
收藏CD现在看来是件相当冒险的事。

没错,以后CD和黑胶一样,很可能会成为孤芳自赏的东西。赖主编的多声道系统同样把黑胶系统远远抛离,无论质感、密度、动态、规模感、谐波的丰满程度......。
TOP
89#

如果有机会用蓝光CD与80年代压碟的首版CD,VS一下就好啰。

我估计蓝光CD的优势在于格式比CD要高,而80年代的首版CD在于更靠近原始母带的初型。所以两者也会有优势的。

如果蓝光CD是在80年代压碟的话,CD就将会彻底完败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21:50:1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0#

听商人这么说过........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91#

CD的16/24始终是死穴,不管它是头版、还是什么××CD也好。而多声道播的蓝光、以及24/48、24/96、24/192等高格式文件,在先天上已优于CD,所以CD是根本没得比的。
头版、××CD比起普通CD的改善是局部的,而蓝光、高格式文件的改善则是实质性的。
TOP
92#

CD在格式制定之日已经决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合适的HIEND级的声源,接触过很多超贵价CD,说实话,即使两声道系统其实播CD的话效果还不如一部几千元级的蓝光机播蓝光高格式音频文件。这并不是说高档CD机做得不好,而是CD这个格式的先天限制。
模拟录音的唱片无疑以黑胶唱片为首选;数码录音自然是高格式音频文件天下。这样一来,CD就成为一种很尴尬的存在了,听早期经典录音的和现代数字录音首选都不是CD。
TOP
93#

老实讲句:我也非常希望现今或未来有新的音原能彻底打败旧演、录的首版黑胶和CD唱片。有的话在购买唱片时就省事了。
但可惜的是,在我们期待新音源的出现时,以前演、录的母带也会一年不如一年,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21:43:1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4#

80年代有黑胶,论音质没有CD什么事。
TOP
95#

回复 94# Dr kuang 的帖子

如果是50~70年代演、录和压碟的头版LP,并且是品相完美者,就会彻底打败80年代压碟的首版CD。

但如果是后期再版或品相不佳的LP(杂声不算在内,只论质),如VS 80年代的首版CD,在这种情况下LP也会很头痛,甚至结果可能也会相反。

其实,现在买回 N 年前发行和压碟的首版黑胶或CD唱片,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比现在发行的唱片更接近母带的初型状态,内里的信息量比现在的多;换句话来讲就是买回已老化母带的青春、买回已丢失的信息,这就是老版唱片存在的价值。格式再高的载体也挽救不了因母带的老化而造成信息的丢失。但新、近的录音用高格就不同了。

但可惜的是早期发行和压碟的首版唱片,发行量小,再加上存世已几十年了,如要求品相完美的话,实属是件难事!非常小。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4 21:55:3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6#

当我有钱可以买尼康F100时,数码相机出现了;当我有决心买CD PRO转盘的CD机时,CD已走向末路。当我舍得买玻璃CD时,估计蓝光CD已大行其道。
TOP
97#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1-11-24 18:08:00 发表
当我有钱可以买尼康F100时,数码相机出现了;当我有决心买CD PRO转盘的CD机时,CD已走向末路。当我舍得买玻璃CD时,估计蓝光CD已大行其道。


更新换代是数码科技的特性。
比如说数码相机出现时你买了套莱卡胶片机,有决心买CD PRO时你买了台古董黑胶唱盘,当舍得买玻璃CD时你买了张头版黑胶,估计你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TOP
98#

两声道系统和老版唱片,能青春常驻;就在于能让玩家玩出自我和迎合自己的口味。HiFi本身就是寻求乐趣的玩具,每个人追求不同,才有今天事物的多样性。
TOP
99#

80年代的录音,如果是CD头版的话,感觉音质还是非常好的,我说的是非常.和黑胶相比,各有千秋的.

当然LP时代的录音,转录成CD就是另外一会事了,母带状态不同了.

昨天买了一张李云迪<RED PIANO>,EMI发行,号称ABBEY ROAD录音,非常失望,到底CD制作怎么了?真的是寿终正寝了.

编曲也是非常失望,云迪兄的演绎也不尽人意.不要小看了中国小品,往往是对中国演奏家的试金石.因为这些曲子我们是从小听到大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的处理,轻重和速度,都逃不过我们的耳朵.也许云迪兄只是适合弹奏西洋作品吧,如果和朗朗的在DG发行的<黄河钢协>,那么就更是显得技不如人了.个人觉得所谓的世界级演奏家,还比不上去年在红馆听的刘诗昆和俄罗斯交响乐团的草台班子般的合作.殷承宗演奏的,还有奥曼迪指挥的那张都算是出色.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15:09:48
TOP
100#

相当漂亮的视听环境和器材.
HIFI是个无底洞!--------乐林8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