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原帖由 [b]道法自然[/b] 于 2012-5-5 17:25:00 发表
是啊!昨天播放柯岗的贝多芬小协给老婆听,她直说好听,都能听出差别呀; [/quote]
耳朵好。 听音乐只要好耳朵和好悟性就够了, 别的是多余。
还加一句: 器材本身没有音源(唱片)重要。 器材只是让音源更好地还原--可能还有音染。 很多人烧器材过了头, 忘记了音乐的内容本身。
小提琴里面海菲茨,尤其是早期单声道, 平均水准最高。 海菲茨的小提琴用两个字说就是精准--相比之下内晶子(她用海菲茨的琴)之类的拉一下梁祝
还行, 高难度的曲子就显得仓促: 有些音干脆就滑过去了。 这在海菲茨的眼里看是决不能接受的。
拉宾的技巧和节奏应该是最高: 绝对的天才。 可惜, 死的太早。 有人开玩笑, 说拉宾死了, 海菲茨可以长长第舒口气了。 你听海菲茨和听拉宾的感觉是不同的:
海菲茨像尼康镜头 --- 奇锐无比, 极小的细节都逃不掉。 拉宾像佳能镜头 -- 初看不锐, 其实所有细节全在那, 而且还润一些。 拉宾尤其在拉那种变态的高难度曲子上,
简直是天人, 游刃有余。
科刚是听味道 -- 整体音乐的节奏和细节力度的把握, 再加上他对音乐自己的理解。 科刚最好的是柴小协和贝小协, 还有无数小曲子, 简直无人能敌。
你先听听别人拉的柴小协, 肯定觉得不错。 然后再听科刚的, 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古典音乐最贵的两张碟应该就是科刚的: 一个一万多一个两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