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里霖的巴赫之声 [复制链接]

查看: 9700|回复: 43
21#

回复 10# 江月 的帖子

呵呵,谢谢!原来是这么一个大包子,暂时还未冲动下手。
TOP
22#

连续听了几天,算是对里霖这套全集有了初步的印象。里霖对音乐里的各种情绪因素的平衡把握得相当理想,欢娱时灵动,深沉时悲悯,庄严时博大,恰到好处,听得很舒畅。醇厚朴实的合唱和器乐音色,无可挑剔的独唱者,使这套全集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我想这大概就是原庄的德国巴赫了,呵呵。第一部便连听了几遍,欲罢不能。我庆幸没有错过这套碟,尤其是以如此超值的代价。
这套全集录于70至80年代,虽然现在听来早年的录音稍欠一点丰润,但并不影响欣赏,后期的基本属于一流的录音,从中我感受到了现场感受过的气氛。另外,刚试听完里霖于90年代末录制的几部受难曲和圣诞清唱剧,不仅录音质量又大有提高,演奏竟也象脱胎换骨。看来里霖的其他合唱唱片也不容忽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3#

期待江兄更多听感。
TOP
24#

昨晚东艺音乐厅的演出很精彩!

巴赫的音乐看来在上海并不吸引人!虽然昨晚空位不算很多,但毫无疑问其中不少是拿着送票进来的;因为,出现上海一贯的糟糕演出现场。台上Rilling和斯图加特的艺术家们高水平巴赫作品演绎的同时,台下上海人一如既往的演绎着聊天、拍照、手机响、乐章之间鼓掌、提前退场。

当然,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们是不会错过这场巴赫作品权威诠释者的音乐会,终场的掌声和热烈反应证明了这一点。在观众席中见到了谭盾和曹鹏。

上海剧场和音乐厅大量送票的唯一好处是,可以拿到非常便宜的黄牛票;昨晚票面300的票50到手。

东艺大厅中的CD摊位上摆着Rilling的那套71CDs巴赫康塔塔全集,一问价格,是1500元。真敢要价!!
TOP
25#

回复 24# joco 的帖子

广州的演出观众的秩序非常好,不知是观众素质提高了,还是归功于执法严明的工作人员。总之,塑料袋一律不准进场,绝对不准拍照,甚至有小声聊天的也马上被制止。据说是演出方的要求很严,但愿每场演出都能维持这样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6#

回复 25# 江月 的帖子

里霖北京也来了,但是叫“巴赫遇见马勒”,巴赫就巴赫呗,不知为什么要他碰见马勒,所以也就没去听——北京的交通也是重要没去的原因。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7#

下单了,还没到手哈。
TOP
28#

回复 26# shenming 的帖子

原因是这样的:节目中有一部马勒杂拌拼凑的巴赫管弦乐组曲,当然少不了加上马勒的看家本领——配器,还加了管风琴和钢琴,不过,我怎么也觉得这纯属画蛇添足。不知把马勒拉扯进来,是否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29#

回复 28# 江月 的帖子

也许是吧,马勒真的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今年的北京音乐节又全是马勒,烦透了。那天也给音乐厅打电话了,没有节目单,又说没几张票了,看来都是马勒的号召力—不知具体演出是马勒多还是巴赫多。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0#

马勒改编的这首其实应该是《弦乐,羽管键琴和管风琴组曲》;乐团来中国显然是没有携带羽管键琴,而国内又不易找到羽管键琴,只好由钢琴替代了。钢琴与羽管键琴的音色差别还是很大的。

注意到节目单上有:感谢某某女士为26日的演出提供羽管键琴的致谢词。看来,在上海前一天的演出用的是羽管键琴;不知那天的演出是在哪里。

北京的演出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中的一场;而今年的音乐节要演出马勒的所有作品,25天的演出大部分是马勒的作品。所以这场巴赫音乐会把马勒拉扯进来,也就不奇怪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