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昨天无聊重新整理CD柜。。。累啊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futewen 于 2011-10-8 13:35:00 发表
原帖由 条顿骑士 于 2011-10-8 13:15:00 发表
唱片要保存好,否则出手的时候减价太多。

和任何工业化产品一样唱片大减价是必然,90年代初我买CD一张最少就是130元以上,那是普通工人月工资高的不过100左右,到现在一个月工人至少2000大元 可以买多少张CD?CD拆封后不管新旧至少减价30%。我在国外看见老外有的CD听完就扔垃圾

我93年大学毕业的,工资记的是206元一个月,那时候没见过啥CD,一般只有磁带好买。
奇怪的是中图的进口CD似乎十数年都是一个价格,看来也不容易呀。
TOP
42#

楼主不走寻常路,哈哈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43#

对呀,以前的人一个月工资才3百,怎么买130大洋一张的CD啊?

我们八零九零后算是幸福了,工资好几千,音乐资源又丰富,买碟渠道又多。。。
最后编辑古典之最168 最后编辑于 2011-10-09 02:18:07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44#

看着满柜的CD,就象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TOP
45#

其实,每次听完都会把塑料纸包上,防止灰尘和污垢。。。。


还以为没开封。
拆新唱片时,怎么能保留塑膜完好呢?
TOP
46#

中屠最早以前高价版貌似是92元。
TOP
47#

中图很多年正价版数字吉利:168元。Telarc的196元。不过CBS最初登陆中国采用低价策略,象瓦尔特大头系列的CD,霍洛维茨的CD那时都是32元一张。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11-10-9 17:39:00 发表
中屠最早以前高价版貌似是92元。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1-10-09 20:25:22
TOP
48#

中图宝丽金正价:89元
TOP
49#

93年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我所在的沈阳已经有很多古典CD了。当然磁带还是主流。那时古典密纹满大街,品种远超CD和磁带,十五元一张。我89年大学毕业月进入国企工资只有78元(第一年实习只有54元),但因经常到北京外经委和机械部办事,每次有出差补贴,在北京买了很多磁带和密纹,看着CD只能流口水,人穷志短,呵呵。92年进入美国咨询公司驻华办事处,93年月薪升至5000元,开始大规模买CD,第一次和当时尚在沈阳工作的刘雪枫到北京扫货,身上带的六千元都花光了,主要是在声泰买的,在华彩和中图也买了些。

原帖由 最期之诗 于 2011-10-8 17:13:00 发表
我93年大学毕业的,工资记的是206元一个月,那时候没见过啥CD,一般只有磁带好买。
奇怪的是中图的进口CD似乎十数年都是一个价格,看来也不容易呀。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1-10-09 20:40:19
TOP
50#

原帖由 qsyd 于 2011-10-9 20:38:00 发表
93年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我所在的沈阳已经有很多古典CD了。当然磁带还是主流。那时古典密纹满大街,品种远超CD和磁带,十五元一张。我89年大学毕业月进入国企工资只有78元(第一年实习只有54元),但因经常到北京外经委和机械部办事,每次有出差补贴,在北京买了很多磁带和密纹,看着CD只能流口水,人穷志短,呵呵。92年进入美国咨询公司驻华办事处,93年月薪升至5000元,开始大规模买CD,第一次和当时尚在

亚当兄当年分配没受影响?话说我也是事件的受害者,当年我刚好考大学……
TOP
51#

原帖由 qsyd 于 2011-10-9 20:38:00 发表
93年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我所在的沈阳已经有很多古典CD了。当然磁带还是主流。那时古典密纹满大街,品种远超CD和磁带,十五元一张。我89年大学毕业月进入国企工资只有78元(第一年实习只有54元),但因经常到北京外经委和机械部办事,每次有出差补贴,在北京买了很多磁带和密纹,看着CD只能流口水,人穷志短,呵呵。92年进入美国咨询公司驻华办事处,93年月薪升至5000元,开始大规模买CD,第一次和当时尚在


刘雪枫出过一本书,说到去北京公干扫碟的趣事,原来老兄也是当事人之一。呵呵
最后编辑ADWS 最后编辑于 2011-10-09 23:21:22
TOP
52#

怎么说呢,一切都是天意吧。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会打开一扇门。

本来是去北京读研(我媳妇那时在北京读本科,保研),四月份去见导师赶上四月底那次大游行,也没见到导师,却跟着游行队伍一直到后半夜。到六月中,显然读研不是上策,当时已经开始空校运动,我赶紧回沈阳找了个接受单位。我大一入党,是校学生会文艺部长、院学生会主席、校足球队主力、校乐队长号手,办过个人画展,英语在当时算很不错的。工厂正在搞引进,急需机械专业出身精通外语的“又红又专”的人,我自己撞进去他们象捡了个宝儿似的。进厂后一个月给厂里翻译了二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和合同,也是厂足球队主力、各类文艺汇演和舞会伴奏的干将。实习没转正就提为科级的外经办主任。我媳妇也没读研,考进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后被中化派驻到沈阳一家中化与日本、韩国两家银行成立的合资企业作代表。

毕业前那两个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被上了哈尔滨公安的学生领袖榜,哈尔滨公安九月底英勇地追杀到沈阳,工厂不让把人带走,把我拘在厂党委的一间办公室里。国庆节我媳妇、我的家人和媳妇的家人都没过好,做好我长期被关的准备。好在,亲属动用当地的关系,成功地把人留在沈阳公安,哈尔滨公安走后没多久就给放了出来。因为没什么政治结论,国企也没当回事儿,后来还挺重用的。那时候但凡有点良心的人,在处理学生的事情上,能睁一只眼睛绝不睁两只。

都是很久远的往事了。


原帖由 最期之诗 于 2011-10-9 22:27:00 发表
亚当兄当年分配没受影响?话说我也是事件的受害者,当年我刚好考大学……                                
TOP
53#

我还没拜读过。那是我和他一起只去过两次。他在北大读本科和硕士,又经常去北京公干,北京的大小胡同都很熟悉。到哪儿去抄家,都是他带路。跟他一起淘片当然是很幸运的事儿,身边就一高参。

原帖由 ADWS 于 2011-10-9 23:20:00 发表

刘雪枫出过一本书,说到去北京公干扫碟的趣事,原来老兄也是当事人之一。呵呵

[quote] 原帖由 qsyd 于 2011-10-9 20:38:00 发表
93年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我所在的沈阳已经有很多古典CD了。当然磁带还是主流。那时古典密纹满大街,品种远超CD和磁带,十五元一张。我89年大学毕业月进入国企工资只有78元(第一年实习只有54元),但因经常到北京外经委和机械部办事,每次有出差补贴,在北京买了很多磁带和密纹,看着CD只能流口水,人穷志短,呵
TOP
54#

原帖由 qsyd 于 2011-10-10 2:45:00 发表
我还没拜读过。那是我和他一起只去过两次。他在北大读本科和硕士,又经常去北京公干,北京的大小胡同都很熟悉。到哪儿去抄家,都是他带路。跟他一起淘片当然是很幸运的事儿,身边就一高参。

[quote] 原帖由 ADWS 于 2011-10-9 23:20:00 发表

刘雪枫出过一本书,说到去北京公干扫碟的趣事,原来老兄也是当事人之一。呵呵

[quote] 原帖由 qs

YW兄给朋友们讲一讲“卡米娜”的故事,我们是打那个时候认识的。
TOP
55#

论述陈年往事,点点滴滴......

89年闹学潮之时(离毕业差一年),俺也参与了,后来被逼写了政治检讨......
TOP
56#

回复 53# qsyd 的帖子

那年俺也去过天安门,没有写进档案,分配没受影响,但那事之后我成为彻头彻尾的民主法制派。。。。
TOP
57#

原帖由 futewen 于 2011-10-8 13:35:00 发表
原帖由 条顿骑士 于 2011-10-8 13:15:00 发表
唱片要保存好,否则出手的时候减价太多。

和任何工业化产品一样唱片大减价是必然,90年代初我买CD一张最少就是130元以上,那是普通工人月工资高的不过100左右,到现在一个月工人至少2000大元 可以买多少张CD?CD拆封后不管新旧至少减价30%。我在国外看见老外有的CD听完就扔垃圾

支持一下,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CD就一消费品,准备收藏赚钱没必要,虽然听完了不至于扔,但是也不打算卖,买回来就是为了听,把音乐记在脑海里才是CD价值的最大化。
TOP
58#

用电脑把CD照下来,按CD号排列,用记号纸标识音乐类别和喜欢等级。
TOP
59#

J老师,这个我不讲了,雪枫将来说不定写到书里,读着会更有趣。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0-10 8:48:00 发表

YW兄给朋友们讲一讲“卡米娜”的故事,我们是打那个时候认识的。

TOP
60#

古典音乐,浩瀚如海. 个人觉得应该去粗取精. 收藏自己喜欢的曲目,好的版本.经典的录音.碟在精而不在多. 收藏的都应该是自己喜欢的曲目.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