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051525354555657» / 1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60906|回复: 1101
531#

回复 523# 八先生 的帖子

DECCA SXL 6426这张当然好啦。以前也很贵的,现在太贵啦,Decca二十大贵榜中有它的分。呵呵.........

八先生想Cello玩Cello呀?早说吧,明天来几张Hi Hi的Cello给您的Cello吧!!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30 00:28: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2#

回复 524# 我爱LP 的帖子

您是不是当年的“四眼哥哥”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01 18:12:4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3#

回复 528# 阿杰 的帖子

有时不一定的。如《白头佬》这张,杰兄觉得,米版“阴影狗”好,还是“英国闪电RCA”好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4#

《白头佬》阴影狗制板时有压缩,不及180g爆得狠。
英国闪电RCA老郭那就摆着一张,你不说我还不在意,为什么一直就没有去拿回来听听?
TOP
535#

回复 536# 阿杰 的帖子

老郭那张已卖了差不多3年了,品相一般,好似是Y拿了。啊一姐这么多年才见过两张。

我发现RCA 的米国演、录,在米国压碟发行的,70%比不上英国“闪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23:55:3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6#

请大家帮帮眼。



以下这张(搜寻无着、报导从缺)是刘老搞错了唱片编号(请参阅:图1中的246项),还是小弟误会错演、录版本呢?但这么近的时间应该不可能演、录两次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5:1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37#

有钱有时间就会玩
TOP
53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2:49:00 发表
这个就不清楚了,回来就是这样的。封面是正确的,三张DD内容与封面所述内容一至,但标签为何这样写就不知道了。

但有一样可证明当时的工程师工作较马虎,这些错误都出。很容易就能证明他们做事马虎,钢模用“ZAL”代码?LONDON的黑胶为什么会在英国制版呢?


不可能有这样马虎的错误。盘芯所有信息都说明这张其实就是PHASE 4 系列中杜拉第指挥NPO的德九,刻片师是L(很多早期PHASE 4录音都是他刻片的), 而克尔提斯/LSO的刻片师是G。ZAL是立体声刻片的代码而已。LONDON本来就在英国制版压片,与DECCA没什么不同。
TOP
53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23:43:00 发表


以下这张(搜寻无着、报导从缺)是刘老搞错了唱片编号(请参阅:图1中的246项),还是小弟误会错呢?但这么近的时间应该不可能演、录两次的!


这张SB是头版,而TAS上的LSB是七十年代的再版编号,其实是同一个录音。至于有没有重新再刻片还是仍然采用DECCA的原刻模就不清楚了,反正这张SB就已经很厉害了。
TOP
540#

回复 540# linnsondek 的帖子

这事情我也想了很久了。但包装封面的描述,的确与唱片的演、录一至;并且是我自己(全新)亲手开封的(每张碟的袋口封条也没被人动过,完好的)。这样才是怪事;这样的情况以前也碰到过,但很多小。这个也不好考证,只有当年的工程师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30 00:19:5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