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81#

回复 393# 去吧 的帖子

您好。"艺术理解"这是必然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有听力水平,没有听力水平就更不可能会有“调教功力”。

您看看我上一帖蓝色字那里,第一不是“艺术”吗?这几项是会产生循环机制的,每一次的整体机制进化就代表您的又一次跃进。这就是真正的“音响艺术”。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3:31:5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2#

回复 393# 去吧 的帖子

小弟以前在别的帖里曾经说过:“您的音响系统不用开机,只要看看您的软件去到什么水平,在正常的情况下已经知道您的系统去到什么品位了”。没有一套好的音响系统,您是无法留得下好的软件(看书买碟的就除外、但难得精品)。并且,调较系统时用错软件来调教的话,整套系统最后出来的较果就完蛋了,以后再进软件就很难听得出软件真正的内涵和品质,因听不出内涵和品质,又怎么能留得下软件呢?这也是一个循环机制。

至于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7 11:18:2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3#

回复 396# 八先生 的帖子

好呀!但要明天 ,八先生您想那个类型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4#

昨天有人说到录音、三维音场、钢协。我明天上一张神奇录音,极品钢协,超级配器。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7 10:48: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5#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8-27 12:13: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7 0:00:00 发表
好呀!但要明天 ,八先生您想那个类型呢?

小提琴,鋼琴,歌劇,交響樂,室內樂。。。。皆可。
記住:图片中您那签名就不必啦,我还是在处于看画阶段,要存起来的!也别跟卖盘似的,哈哈。。。。


您好八先生。都可以,但要慢慢来,拍照作图很烦的。

为免图片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利用,图片签名是必须要有的,请八先生见谅。现今世界什么款式都有,八先生您可看看A~Z还没懂的也会教歌剧,汽车想飞天,飞机想潜水,什么样都有。反正500岁还没死,天天都有笑话。哈哈~~~

卖碟的人在图片上签名的目的与我不同。反正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见解,这与事、物无关,只与其心有关。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7 13:14:3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6#

看了前几个帖子有点好笑。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7 13:20:2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7#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29:4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8#

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0: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9#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07 23:03:4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8-27 17:06: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6 23:39:00 发表
您的音响系统不用开机,只要看看您的软件去到什么水平,在正常的情况下已经知道您的系统去到什么品位了

靠,虽然从未谋面,但咱是同类型的人,握个手。
我喜欢看软件,是想看看能否在唱片上找到共同的语言。
依书购碟的,事实上还会看出蛛丝马迹的,
因为有许多精品,都要靠音响系统去发掘。
写书的人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好唱片都听过,
像刘汉盛《唱片圣经》都出现许多:遍寻无着,报到从缺。


您好杰兄!握个手。
能达这个水平的小得不得了。
音乐、唱片的内涵和发掘是靠听出来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1#

您好J兄。NO、NO、NO,只是古语有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8 02:20:4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2#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07 23:02:3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3#

RCA(英国头版LP)ARL1 0707《CITIZEN KANE》


RCA(英国头版LP)ARL1 0707,Charles Gerhardt指挥英国国家爱乐乐团《CITIZEN KANE》,这张是神奇的录音、超级宽深度、超级钢协、超级配器。此碟由Wilkinson录音,George Korngold制作;大家都知道最难录音的是钢协,而这张录音就把钢琴与乐队的距离、层次和形体比例、钢琴的质,彻彻底底地录制得近乎完美;音场的宽、深感很惊人,并且各部配器的层次、方位和质感清晰玲珑,互不干扰,很接近音乐厅的真实感觉。这张应该可以说是Wilkinson这辈子的最颠覆之作了。这张也是卡娜娃的初出之作。

超级配器:您听过多支巴士号再加上消声器、八支法国号一齐奏、九座竖琴一齐奏和九个中音鼓出来的气势和美妙之音会是什么样子吗?如果没有试过,这张唱片就可以在您家实现出来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0:3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4#

整天说音场宽、深感的朋友,就要听听以下这张了。


什么叫三维音场、堂音,听这张就知道了。

1、Argo ZNF 1,布里顿自己指挥英国歌剧团,主唱:Brannigan、Res、Angadi《诺亚方舟》。这张因太多书籍介绍过,就不讲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1:0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5#

继承研究音场深度


EMI ANGEL(英国头版,白金天使)SAN 140-142(3LP)普莱特指挥巴黎歌剧院乐团、丢克洛合唱团、辛德莱斯合唱团,主唱:Callas、Gedda、Guiot、Massard等《比才:卡门》。这套唱片应可说是《卡门》全剧演、录的顶峰了;艺人和团队,演、录、制作全属顶尖,也是主唱歌剧女神卡拉丝的颠峰时期;所以这套《卡门》EMI公司专为卡拉丝设计了一个专用商标“红金天使”给予她对音乐界的伟大贡献。


     音场的深度和层次感非常令人吃惊,闭目听感:第一排乐部至最后一排乐部大约感觉有50米左右深度比例距离,某些前辈的系统可达60米左右深度的听感;堂音正确。如果有人认同上一帖的Argo布里顿自己指挥的《诺亚方舟》头版LP音场深、宽、层次好的话,这套《卡门》就更优胜了,并且质感更强列。


先请看看以下的图(1、2、3、4)各个艺员和乐部的摆位。


当您坐在“皇帝位”闭目一直听下去,您就会如同进入以下图(4)中,坐在指挥家的后8米左右听一样,整个音乐厅和当时的情景就会在您的面前呈现出来.........当出现这种情景时,您会最讨厌唱完一面唱片要反碟了.........呵呵。


当您看着图(4)听这套《卡门》时没有出现照片中的情景,这不是唱片的录音问题,而是您的音响系统问题了。

您看看图(5)当时现场的录音师们都看到目瞪口呆啦!!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1:2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6#

能在家中产生象音乐厅的Feel吗?以下这张可以帮您实现



         EMI SAX 2418(英国蓝银地球),这张唱片是小弟所有垃圾唱片中,唯一打100分的四张唱片中的其中一张。当您听这张《老柴:意大利随相曲》时,没什么的,就好象坐在演、录这张唱片的音厅中,第10排中间位的位置一样,前方的整队乐队就会出现在您面前。小弟用最严格的扣分机制来打这张唱片的分,但无办法能扣它一分。

        假如现场音乐厅产生的效果算100分的话,在音响系统播放这张唱片就会得到音乐厅的95分。

        至于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1:3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7#

讲回上几天,关于海菲芝中后期用"瓜内里"还是用“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



我前帖发表过关于:“海菲芝和鲁宾斯坦的大部份演、录是被CD害死的,因CD声音的干、粗、硬、薄、蒙;翻制的CD己严重改变了其本质,所以很多人说两位演奏家很多的演出都不好”。

因这发表引出了,关于海菲芝中后期用“瓜内里”还是用“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这一讨论。

小弟的看法是这样的,作为怎么样的讨论也好,最好有实质上的依据才好。

以下这张唱片就可以完完全全地证实海菲芝中后期用"瓜内里"还是用“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

RCA SB-6527(英国头版,无狗,闪电RCA,1963年演、录、压碟),Wilkinson录音,Eric Smith制作;海菲芝:小提琴,萨金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布鲁赫:小协≫和《莫扎特:D Major小协》。这张唱片可以非常精确地反映海菲芝当时用什么小提琴。

小弟今天用这张黑胶对比过头版CD,两碟的小提琴声的确相差什远。究竟讨论几方是谁正确呢?小弟就不发表了,待他们自己听听英国头版黑胶和头版CD后,自己修改帖子吧!

请别问我究竟用什么小提琴!

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1:5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8#

哗...........八先生您这套是老大呀!!头版限量版呀!小弟7年前见过,因品相未达我要求,所以退回碟商,直至今天还没有见过第二套。八先生有这套就利害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8 02:18: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9#

回复 436# markh 的帖子

您好markh 先生。您的说法比较正确。

RCA在英国Decca录音、压碟的98%比米国压碟发行的好。米国RCA录音、压碟的,85%比不上,由英国Decca制作与压碟。总之无绝对是谁最好,听过、对比过就知道了。

例如:英版SB-2002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Heifetz),红标。米国版(LSC-2129)。这两张比较,因英版较蒙,声像发大,层次模糊;所以就比不上米国压碟的“阴影狗”了。

例如: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白头佬》,虽然是米国录音,但英版闪电RCA会比米版好很多;听完英版闪电RCA后,再听米版"阴影狗",您会发现米版小了些配器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8 13:08:0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00#

回复 434# 八先生 的帖子

您好八先生。这篇闪电RCA的论文,估计作者是酒后写的吧!!呵呵........

小弟看了后差点晕了,看了几次后才大概明白他的意思。小弟本来会分闪电RCA版本的,看了后差点反而不会分。
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