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55662|回复: 1101
11#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14 18:39:00 发表
合唱在后排,舞台在中间,下面还有乐团,你的音响系统能否将这3个纵深层次、间隔清晰地反映出来?
而且歌唱演员还在舞台中间不停地移动,你的音响系统能否清晰、自然地反映他的移动位置?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说:他的平价音响系统如何调整搭配得当、如何打败高价音响系统............
高价系统调整搭配不当,显示不出其价值不奇怪。
但有那套平价的音响系统能够完美地将歌剧的精粹重播出来???

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判断事物不能绝对化。因此“绝对”的本身就是一种谬误。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15 21:43:00 发表
我的是平价系统,所以不敢听歌剧。

听老兄对音响方面的许多见解,相信老兄的音响系统表现水平已非同小可,老兄谦虚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16 17:25: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15 23:07:00 发表
听老兄对音响方面的许多见解,相信老兄的音响系统表现水平已非同小可,老兄谦虚了。  

我就是一个泥瓦匠,高楼大厦没少建。
自己嘛.....还是睡在茅棚里。

即使如此,此“茅棚”也非彼“茅棚”…………
器材不在价高,只要达到一定级数,发挥的好与不好差别巨大,好玩也在于此。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

原帖由 600122 于 2011-9-19 7:45:00 发表
呵呵.带均衡曲线的唱放不是一般的人能承受的.都是天价

不知道是我理解错你的意思还是你理解错了RIAA均衡曲线?
RIAA均衡曲线是唱放的基本设置,几十元的唱放都会设置了RIAA均衡曲线,只是均衡曲线的参数和精度及其性能会有较大差异而已。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

原帖由 600122 于 2011-9-19 13:15:00 发表
回松大侠.没有RIAA均衡就不叫唱放了,贴已编辑

(生产)刻制LP唱片过程RIAA曲线处理的目的:
1:通过对低频作一定程度的压缩,减少低频坑纹宽度和深度。同时可以延长每一面的播放时间。
2、通过对高频作一定程度的提升,提高高频坑纹宽度和深度,解决刻制LP时高频坑纹太浅容易丢失的问题。
过程RIAA曲线处理,可以使得刻制到LP上的中高低频坑纹深浅度基本“均衡”,唱针更容易读取。

播放LP唱片(还原过程)RIAA曲线的目的:
是刻制LP过程RIAA曲线的应用的镜象过程(逆向过程)。
1、对低频作一定程度的提升,得到原来压缩前的幅度。
2、对高频作一定程度的压缩,得到原来提升前的幅度。

这个RIAA曲线应用的镜象过程,理论上最终得到频响平直(平衡)的还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

回复 1088# 八先生 的帖子

每个人喜好,口味各异,但没有影响我们的交流与往来.

似乎中庸,可这才是面对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顶顶八先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

回复 1094# 青菜爱乐 的帖子

其实LP相对于CD,弱项在于信噪比指标、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低于CD,实际听感信噪比也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干净、状态好的LP唱片背景噪声已经很小,即使较大音量下听音位上也基本听不到“背景噪声”了。声场声像分离度,定位,音场,动态方面,实际听感上LP也明显优于CD,只是LP相对难玩,变数较大,同样的器材由于调较差异声音往往大不一样。但是黑胶系统调较好后,还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长期稳定的状态,完全不必短时间内常常调整。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11-10-14 11:12:0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

回复 1097# 老浦东 的帖子

干净、状态好的LP唱片基本上是没有炒豆声的!!偶尔很小的炒豆声根本就不会引起你的关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0-14 23:42:00 发表
回复 1096# 松香味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14 11:11:00 发表
其实LP相对于CD,弱项在于信噪比指标、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低于CD,实际听感信噪比也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干净、状态好的LP唱片背景噪声已经很小,即使较大音量下听音位上也基本听不到“背景噪声”了。声场声像分离度,定位,音场,动态方面,实际听感上LP也明显优于CD,只是LP相对难玩,变数较大,同样的器材由于调较差异声音往往大不一样。但是黑胶系统调较好后,还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长期稳定的状态,完全不必短时间内常常调整。



您好松香兄!

对您说的:“其实LP相对于CD,弱项在于信噪比指标、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低于CD”。这个不解?

CD的指标是:16Bit,44.1Khz;那LP的指标是什么?

为什么LP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低于CD?

既然,LP的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低于CD,又为何会:“声场声像分离度,定位,音场,实际听感上LP也明显优于CD”?
这个我就更不解?


中山张兄:

1、信噪比容易理解啊,CD机理论信噪比可达到96dB,很一般的CD机都能够达到90dB以上。而LP从唱头放大器输出端检测信噪比指标能达到67dB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系统了,与很一般的CD机比都还相差甚远呢。

2、LP的分离度,较好的唱头1000Hz时,左右声道分离度也不过二十多dB,能达到30dB以上的已经少见;而CD机通常可达到90dB以上,很一般的机器至少都可达到80dB以上。

以上两个指标CD系统明显优于LP系统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实际的听感效果。(对应解释上面两个指标与实际听感的关系)

1、我们的听音环境本底噪声通常在35dB左右或以上(我这里关上门窗听音室内可达到30dB左右)。白天,城市环境里的私人住宅室内本底噪声往往达到50dB或以上,现在我们就以一个经过精心隔音处理过的听音室本底噪声为35dB的情况来说,假如我们需要听到音乐的最大声压为100dB左右(已经很大声了),那么LP系统(唱头放大器)输出端的信噪比只要达到65dB就差不多了,因为开到这个“音量”时,从音箱输出的噪声大概也就相当于室内环境的本底噪声35dB,而听音位还会远离音箱一段距离(约两三米),音箱发出的这个噪声在听音位上就会小了很多,加上环境的本底噪声干扰(掩盖效应),就几乎完全可将这个大约相当环境本底噪声的音箱噪声给掩盖掉,我们会“听感”到它已经十分安静。

这就是实际听感上LP(信噪比)并不差的根据所在。

当然,你如果需要聆听非常大声的例如110dB声压,甚至需要振耳欲聋的120dB的最大声压时,在本底噪声为35dB的这个听音环境里,毫无疑问听感上CD系统的高信噪比指标将会明显显现优势(注意:在本底噪声为55dB以上的较差的听音环境里还不一定哦)。

2、首先我们要了解左右声道分离度的意义,它是指左右声道相互串扰(程度)的指标。简单的说就是左声道的声音信号串到了右声道,右声道的声音信号串到了左声道。这种“串扰”当然是越小越好。

不过,假如左右声道的音乐内容它们的频谱近似或频谱差异不太大(是广谱频率而不是单一的频率),从掩盖效应可知,一个较大的声压可掩盖掉一个较小的声压,使听感上感觉较小的声音如同完全不存在一般。不同的单一频率之间的掩盖效应声压差是不完全相同的,而音乐是一种广谱频率(如同广谱噪声)信号,通常认为较大的声音大于较小的声音15dB以上就可以将较小的声音“掩盖”掉。而传统唱头的左右声道分离度基本上都大于20dB,较高档的唱头还能达到30dB左右的较高分离度指标,即左右声道的声音信息都比左右声道相互串扰的声音信息高出20~30dB,这个情况下,听感上串扰的信息将被掩盖而如同不存在一般,即我们听感不到串扰的声音(掩盖效应)。

3、为什么听感上“声场声像分离度,定位,音场,实际听感上LP也明显优于CD”呢?

个人认为:哈斯效应、.·波埃效应、劳氏效应、李开试验,是立体声系统定向定位的理论基础。频率的相位延时、时间差Δt、声压差Δp,是主导立体声系统声场声象立体空间定向定位的决定性因素。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达到一定水平(掩盖效应值)后,左右声道分离度指标的高低并不影响频率的相位延时、时间差Δt、声压差Δp,调教到位的黑胶系统在还原唱片里【原有的】频率的相位延时、时间差Δt、声压差Δp信息方面,具有仅仅经过唱放RIAA相对直接还原的过程,失真相对较小,“简洁至上”的理念在这里可说是获得了较好体现。而CD系统在存储和还原这些频率的相位延时、时间差Δt、声压差Δp信息过程中,经过的电子元件及电子电路就复杂得多,加上时钟抖晃等等因素,信号频率的相位延时、时间差Δt、声压差Δp信息“还原”输出时,势必已经存在相对较大“失真”。


当然,唱针读取黑胶唱片信息坑纹的过程是一个机械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引起“失真”的过程。唱头的素质、唱臂的巡迹能力和调教功夫的高低可明显影响这个机械读取过程的“失真”大小,唱头、唱臂、唱放的素质要求自不用说,仅仅“调教到位”的要求,在黑胶系统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举足轻重。这可说是“黑胶难玩”的根本所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