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67321|回复: 1101
111#

回复 473# 阿杰 的帖子

对这张有英国闪电RCA的,这张是英国录音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3:33:1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2#

回复 475# mxtq 的帖子

要快手才成呀!
现在的黑胶一天比一天贵,品相越来越差。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3#

回复 473# 阿杰 的帖子

您好杰兄。请问您的英版EMI“白金狗”筹成(一条龙)没有?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4#

回复 478# 阿杰 的帖子

十多年前不管什么曲目,RCA“阴影狗”均价80元一张,《皇家芭蕾》也不例外。现在已成为天方夜谭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17:43:4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5#

回复 479# mxtq 的帖子

唉......MX兄呀,既然早年前就中了黑胶毒,为何不行动呢?现在才入碟。晕啦。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6#

回复 481#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9 17:36:00 发表
您好杰兄。请问您的英版EMI“白金狗”筹成(一条龙)没有?

不瞒你说,地球牌和白金狗都超贵,电平又低,
我也没有好唱放,所以都不怎敢碰那些DD。


杰兄这个就有点误会了。很多人也向我反映过这个情况。
有些人播放“白金狗”和“蓝银地球”电平低,无什么高音,但这类型系统播放“大Decca”就会很好。另一种情况:播放“白金狗”和“蓝银地球”非常出色,但播放“大DECCA”就会肥大,底音“嗡嗡”。

这事情,本来我上周想讲的,但后来忘记了。现杰兄提起我才记得。这些问题完全是“唱头放大器”在作怪;主要是唱放里的“均衡曲线、标准”计算精确度问题。高级的唱放是不会有以上的情况出现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18:19:3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7#

回复 486# 阿杰 的帖子

您还记得很多年前“海印”地仓,罗大哥那里,头版一率80元/张。黑胶当时买来买去都几条“油仔”,店下班时还放下钥匙,说:你们挑完碟后,记得帮我锁门的事吗?那时候因无米,所以买的不是很多。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18:20:4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8#

回复 490#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8-29 18:05:00 发表
这个我当然知道,就是能播好“白金狗”和“蓝银地球”的唱放都超贵。
可以分身家的器材啊。


外国,很多前辈也说过,在黑胶系统上能播好“EMI 蓝银地球”的话,播放什么黑胶唱片都是“吃生茶”这么简单。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9#

回复 493# 阿杰 的帖子

唉........后悔吗?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20#

回复 495# jacky70 的帖子

NO.NO.NO。这不是70年代的事,是70年后期与80年代初的事。这以前RIAA还未成熟和定型世界标准。80年代以前一共有:RIAA、FFRR、EMI、RCA、Columbia、Decca,这么多个标准。

J兄应明白唱放发生什么事了吧?如不是RIAA、FFRR、EMI、RCA、Columbia、Decca这些标准都齐备的话,这就不是有些品牌唱片能播得好,有些品牌唱片就播不好的原因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9 18:31:4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