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趣文章
贵族喇叭的超值演出
评Dynaudio Audience 9喇叭 杨德宜
规格: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设计,响应频率36Hz-20KHz,阻抗4奥姆,效率89dB(2.83V/1m),建议功率30瓦(中型空间),60瓦(大型空间)。尺寸271x1097x338mm,重量28kg。售价:88,000,代理商:功学社(02-7091266)
声音特色:解析力、透明感出色,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极大的承受功率与播放音压。
参考器材:Proceed cdp雷射唱盘直入Mark Levinson No. 331XL后级扩大机,Micromega Solo CD唱盘与EAR 834以及Ensemble Evocco综合扩大机,Image Mirror讯号线与XLO喇叭线。
这是几段狂想曲:
有一天,某位专门以生产高功率扩大机闻名的国外厂商总裁来访,顺便发表他们最新推出的王牌后级。就在他趾高气昂的吹捧这项新产品拥有不可思议的推力时,我们几位主笔当场告诉他说,聆听室里正好有一对非常难推的喇叭,不知他是否有兴趣试试。只见这位老外轻蔑的看我们一眼,嘴里说着:「No Problem!No Problem!」然后指挥我们几个人搬动重达百公斤的二部单声道后级。可是正当我们跟着他要跨进聆听室时,忽然看见这位身形高大的老外停了下来,满脸涨红的转过头,然后用极度愤怒的生涩国语吼道:「Dynaudio?又耍我!」然后便气急败坏的走出大门,后头紧跟着的代理商老板还频频回过头来嘀咕,留下我们几个人满脸错愕的扛着后级杵在那里…。
隔了几天,又有一位专门从事高功率后级设计的原厂工程师来访。这次我们就比较谨慎了,先是暗示聆听室里有一对很难搞定的喇叭,请他帮忙指点一番。这位文质彬彬的外国人非常谦虚,直说指教不敢当,但必定尽力而为,于是便由代理商陪同进入聆听室内。正当我们几位主笔在门外握手互道恭喜,庆幸好不容易找到救星之际,忽然从聆听室里传来一声凄惨无比尖叫;等我最后一个冲进聆听室时,只见众人扑倒在地上,试图压住那位满地乱滚的外国设计师,布满泪水的面孔极度扭曲,对着我哭喊着:「是Dynaudio啊!我不要,不要啊!」
接连发生了二次意外,我们只好转而采用更谨慎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由「音响论坛」主办一场座谈会,让扩大机厂家自愿接受挑战总行了吧?实时广发英雄帖后,音响界一时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好汉赶赴会场,议论著音响武林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嗯,各位扩大机设计先驱们,今天如此劳师动众请各位远道而来,主要是因为我们碰上了一个难题。目前在我们的聆听室里,有一对Dynaudio的喇叭....」忽然「轰」的一声,台上话才说一半,台下原本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下子全部往门口挤出去,只剩下几个大家常见的熟面孔留在座位上,和我们面面相歔。
以上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不过这些可不是我一个人无聊所编出来的,而是在编辑部同仁多次领教过Dynaudio难推的特性后,长期累积下来的笑话。您可能会怀疑,真的有那么夸张吗?其实如果纯粹以扩大机功率与喇叭效率之间的关系来讨论音压分贝值的话,当然没有那么夸张,因为即使一对效率只有80dB的喇叭,也可以用中功率的扩大机在一般的房间里推到爆棚。可是身为音响迷,您相信这套说法吗?如果扩大机与喇叭之间的关系真有如此简单,为什么市面上会有那么多动辄二、三百瓦的大电流扩大机呢?虽然「推力」的迷思可以朝许多方向去解释,但是我们不妨先来谈谈,为什么Dynaudio的喇叭会那么「难推」?
在Dynaudio还未开始制造喇叭之前,他们家的单体早已在音响界扬名立万,在许多高价位的Hi-End喇叭上都可以看到Dynaudio单体的踪影。从昂贵无比的T-330D与D-260,还有价位稍低一点的D-28/2,D-21AF高音单体,都只有大约90dB(1m/2.83V)的效率。中音单体呢?无论是小型的D-52AF,或是著名的D-76单体,在1m/2.83V的测试条件下都还不到90dB。至于低音单体就更离谱了,在目前现役的型号当中,绝大多数都低于85dB以下。您可能会问,一般喇叭的效率不是也差不多这样吗?错了,绝大多数喇叭所使用的单体原先都有上百dB的效率,只是加上了分音器之后才会降至90dB左右。当Dynaudio的单体只能提供平均不到90dB的效率时,成品降至80dB左右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效率低,当然就要由高功率的扩大机来驱动。虽然Dynaudio的喇叭大多是平均四奥姆的阻抗,扩大机的功率理论上会自动增倍,但是这对于电流量的需求也会相对的提高。前二期在制作「鉴听喇叭专题」时,无意间翻到了Dynaudio小型鉴听器C1的规格,赫然发现原厂为它所设定的建议功率为「最大不超过一千瓦」!以业界长期以来设计扩大机的方式看来,要能够满足Dynaudio的需求,恐怕还真没有几家公司办得到,这也难怪Dynaudio要推出天价的Arbiter前后级了。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花上几百万去买一套前后级,所以Dynaudio原厂又指定Chord公司的总裁John Franks,为他们家的的专业版鉴听器M系列设计与制造专属的扩大机。我虽然没有仔细比较过Chord扩大机与其它厂牌的产品有何奥妙之处,不过既然Dynaudio对其深具信心,John Franks又曾在英国向我当面表示,他的扩大机与「简直是在开玩笑」的Arbiter前后级具有同等的推力,我想任何一位Dynaudio的拥护者都应该找一部来试试看。
搭配器材
这次代理商送来的喇叭,是Dynaudio在高级喇叭享誉多年后,为平价音响迷所推出的Audience系列中最大的一款。既然是Dynaudio家族的平价机种,应该不至于太难推啰?说实话,我仍然无法将眼前这对Audience 9归类为「好推」的那一类喇叭,因为89dB(2.83V/1m)的效率,充其量也只能勉强称为中效率喇叭而已。我对家中那部二百瓦的Mark Levinson No. 23.5XL是颇有信心的,不过碍于这对喇叭装箱后的体积,只好先在杂志社里用现成的扩大机开声,试试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幸好,常驻在聆听室中的Mark Levinson No. 331XL虽然只有一百瓦,不过仍可以在十坪大的聆听室里,将所需音压范围内的低频控制力表现得有模有样,所以我便搭配它的同门师弟Proceed cdp直入使用。
声音特色
我相信任何熟悉Dynaudio音色的人,都可以很轻易的在Audience 9上找到Dynaudio高级喇叭的感觉 - 精致、绵密、且锋芒内敛。在我的主观意识里,总是会把ATC、Westlake与Dynaudio归类在一起,因为它们所带给我的感觉非常的接近,都能够表现出非常平实且稳重的声音特色来。当我把Audience 9依照「三一七比例」大约摆好位置后,一个形体清晰的音场很快的就展现出来,而且宽度、深度都能让我相当满意。这个结果对一般中/大型喇叭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也让我可以更轻易的掌握住它的声音特性来,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寻求最佳的摆位方式。在播放爵士乐演奏时,Audience 9能够轻松描绘出各个乐器之间线条比例,流畅、平衡的感觉随处可见,丝毫不会有平价喇叭常出差错的粗糙质感。以音色的柔和度来说,Audience 9并不是属于晕黄色系的感觉,因为它能够在精致质感的显现过程中,透露出它相当强悍的一面来,事实上,这是我对Dynaudio喇叭最激赏之处。很难体会这种感觉吗?没关系,我们拿一张「非发烧片」来试试看就知道了。最近社里刚好有人拿了一张重摇滚的Bon Jovi精选集来,我原本只是想重温一下年轻岁月的热情,没想到一试就上瘾了。在播放这一类的热门音乐时,不管喇叭原本是属于哪种个性,您都不应该会听到吵杂的声音,要不然那些身经百战的录音师岂会让它们过关呢?一般「悍」不起来的喇叭,遇上了这种音乐通常只会让您更听不下去而已,因为您所得到的声音不是充满金属撕裂声,就是平平板板而呆滞无比。在这里,Audience 9不但爆得起来,还可以在高度音压摧残下,将「音响二十要」表现得有模有样,彷佛就像是眨着眼睛对您说:「你看,我有平直的响应频率,有充满余裕的动态范围;最重要的是,我还可以在强大的音压下,透露出别人所没有的细节来!」
它的好处就这么多吗?当然不只。从前二个月接触Confidence 3的经验,我察觉到原厂试图在正统Dynaudio的路线上,另外再为Audience 9注入平价器材所应有的好处:很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与量感。看到这里,您大概快开骂了,突出的高低两端延伸与量感应该是昂贵喇叭的专利,你怎么会说成是平价器材应有的好处呢?别急,先听我把话说完。高价位的喇叭通常最能表现出来的特质并不是有多么刺激,而是极为高贵的音质,这个抽象的形容词在Confidence 3上便可以很清楚的察觉到,而且当您用越好的器材去搭配时,这个特点也会越明显。平价喇叭办得到吗?对不起,在我听过的喇叭当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表现出这种特质来,而且大多是小型设计的喇叭,高低两端的延伸当然有限。当设计者在音质与高低延伸(尤其是低频)无法兼顾时,如何取决就完全依赖设计的理念与公司的经营形态而定了;换句话说,当一对喇叭两这都无法兼顾时,是不是该拿去填海了?Audience 9的音质高贵吗?与其它同价位的喇叭相比,它的高贵程度绝对排得上前几名,可是如果您的目标是放在将近三十万元级的Confidence 3那种高贵程度,那可真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是在这个大聆听室里,Audience 9所表现出来的低频延伸与量感,却比先前的Confidence 3更强,这个结果对于空间足够,但是预算有限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为了知道这对喇叭是否只能适用于大空间,我将它移到了六坪的小聆听室来进行测试。在相同的器材搭配条件下,这时候的Audience 9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浓稠的音色,与更直接的高频细节。音色浓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空间变小了,声音自然就浓郁了起来。可是高频的细节会增加?没错,因为聆听的距离变短了,直接音一增加,细节当然也多了起来。虽然能够多听一些细节是好事,不过二公尺半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让我有点招架不住这种感觉,再加上这个房间似乎无法在第一时间容纳下这么多的低频,所以听起来反倒像是「加了响度控制的Dynaudio」了!
喇叭摆位
这个高低频量感的急剧变化,让我不得不开始移动Audience 9的位置,以便求得音域的平衡点。低频量感过多的最有效抑制方法,就是将喇叭的位置往前移,可是如此一来,高音的亮度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一开始就排除了这个想法。把喇叭向中间靠一点后,低频过量的现象虽然获得了些许的改善,可是不但没能解决高音的问题,音场还变得急剧萎缩,丝毫没有大喇叭该有的气势。最后,我只好祭出了刘总编的「螺孔摆法」,先将二只喇叭以大角度的方式Toe-In,再慢慢向内侧移动,直到高、低频量感适中,音场与音像焦点都能令我满意时才算定案。
摆位确定了,搭配器材要换吗?虽然相对于Dynaudio的其它高级型号,Audience 9显得很容易推动,但是基于这个在小房间里所呈现出来的个性,您将会需要一部特性更好的扩大机。低频控制力要更好,以力求清晰可见的乐器线条,还要避免低频在空间中失去弹性;高频要更柔顺,更富有水分,才不会刺耳而不耐听。以Mark Levinson的表现来说,它不但可以在大空间让您称心如意,到了小空间一样会胜任愉快。可是我认为会买Audience 9的人,应该不太可能会用这种价位的后级才是,所以我又开始物色其它等级的扩大机。正巧,杂志社里送来了一部EAR 834综合扩大机,50瓦的功率正好可以让我知道中功率真空管扩大机的适用性。另外,上一期刘总编在试听Confidence 3时,曾经提过那部声音最为「速配」,可惜功率仍有不足的Ensemble Evocco综合扩大机呢?现在遇上了小空间里比较好推的Audience 9总行了吧!所以我就将这二部搭配让我颇有好感的Micromega Solo CD唱盘,看看是否能够找出另外一片天地来。
当我一接上Evocco之后,我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刘总编会特别偏好这样的搭配。经由这部一百瓦的综合扩大机来推动,Audience 9不但能够提供极为美妙的音质,又能兼顾宽广的响应频率与细微处之良好瞬时反应,这对于先天条件优秀的平价喇叭如Audience 9来说,就像是如虎添翼般的神助。另外,Evocco因为拥有与Mark Levinson相同的低频凝聚特质,能够为Audience 9的松软低频段带来互补作用,使乐器线条更加凸显。虽然Evocco在推力上的表现仍不及功率相同的No. 331XL,但是在这间小聆听室里,您还是可以感受到相当不错的控制力,可见得它在供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水平。如果您喜爱的声音特色与我所描述的相同,又有十多万的扩大机预算时,我认为这部Evocco将会是首选之一。
当EAR 834一开声时,声音的柔软度马上就增加了几分,而且竟然会朝向些许晕黄色调的感觉去发展。这种声音与我先前所得到的几乎是背道而驰,不光是我吃了一惊,就连同时一起聆听的杂志社同仁都吓了一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吓了一跳」的过程并不光是建立在音色与音质的改变,其中细节「奇迹般」的增加才是让人瞠目结舌之处。Audience 9的细节表现原本已经相当让我满意了,但是这个结果却可以听到更多的情报量(我实在很不想用这个字眼,听起来好像是日本人的评论,不过是时确实是如此)。照这样说来,EAR 834比其它二部扩大机适合啰?如果纯粹以声音的走向来说,我的确最喜爱它们二者搭配时的表现,但很可惜的是,由于EAR 834只能够接驳八奥姆的喇叭,所以您还是可以察觉音场的不自然与其受压缩的程度,以音响评论的角度来看,当然不能建议您采用这样的搭配方式,所以这个结果仅供读者们作为参考,以便找出最佳的器材搭配原则。
注意事项
假若您买了这对喇叭,将会得到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全新感受,那是一种美感与力道兼具的声音;不过,千万不要忘了我以下所列出的经验谈,以免听不到我所听到的声音:
第一、如果您的客厅(或聆听室)是开放式的空间,实际使用的部份最少也要有六坪以上。密闭式的空间当然要更大,如此才不会让低频的能量太过集中,导致响应频率不平衡的现象发生。另外,聆听的距离也不能太近,否则会像我在小聆听室里调整摆位时一样,听到高频过于强调的声音。如果您的空间没有这样的条件,请试试Audience系列较小的型号。
第二、绝对不能用小功率的扩大机推它。Mark Levinson No. 331XL虽然贵,但是个性与功率都非常适合,Ensemble Evocco也不错,可见得实实在在的一百瓦仍然是免不了的。真空管机至少要有六十瓦以上,而且一定要有四奥姆的输出端子,否则功率不足将会使它唱得很不自然,音场也会急剧收缩。
第三、这对喇叭的低频量感已经相当足够了,所以决胜关键在于您是否能将它控制好,以便乐器线条清楚的浮现出来。这对于大功率晶体机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您偏好真空管机,请千万别用太「老声」的个性去搭配它,否则当「黏糊」的低频涌现时,那可真不会是您所乐于听到的声音。
第四、除非您的空间是属于非常软调子的个性,或者聆听距离可以长达三公尺以上,否则千万别用太尖锐的线材去搭配它。前面说过,因为这对喇叭的高频相当的凸显,如果您未能善加处理,恐怕会有声音毛躁的现象发生。在我的经验里,MIT线材高频柔顺的特质应该非常适合,您不妨试试看。
对于喜爱Dynaudio喇叭的人来说,Audience系列的出现可以说是Dynaudio原厂的一项德政,因为它不再高不可攀,也不再需要洪水猛兽级的扩大机来驯服。虽然它不能让我听到Confidence 3那种高贵异常的声音,但是以这个价位来说,它的表现已经算是相当难能可贵了,尤其是考虑到高低两端的延伸表现,与它在AV系统所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只要您对Dynaudio有兴趣,这个价位又正好在您的预算范围内,Audience 9绝对值得您对它行注目礼!
Sara K. :Hobo。编号:Chesky JD-155(福茂)
Chesky发表新录音,主力爵士大将Sara K.当然列为首选。无论是从活生感、空间感、以及残响的自然程度来看,这张录音的表现都相当好,可以让您得到非常平实正确的音场还有形体比例,不信的话听听由音场边缘传来的钢弦吉他就知道了。另外,这张专辑中录制了相当多的打击乐器,对于测试系统在微弱音量的瞬时反应当然再适合不过了。
史麦塔纳:钢琴曲集Ⅰ。编号:MDG 3120483(韵顺)
很难想象一部钢琴在空间颇大的演奏厅中独奏,竟然可以用充满残响的声音让我列为冲击性测试片。MDG的录音向来标榜完全以自然为主,音效不加以任何的修饰,所以录音的场所选择自然成为一大课题。在这张专辑中,您可以很清楚的听出录音师将麦可风摆放在相当适中的位置上,让自然残响与直接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而击弦质感与充满变化的动态范围更是一绝。
Laura Fygi:The Lady Wants to Know。编号:Verve 518924-2(宝丽金)
基本上来说,Laura Fygi的唱片都不能称为发烧片,但是这张唱片却有着相当不错的乐器质感,可以用来测试喇叭重现中性音质的能力。虽然过长的人声残响不是为音响迷所设计的,但在享受她迷人歌声的同时,请注意您的系统是否也能将这样的大众唱片表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