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看90年左右玩发烧音响的来这里,整个动静!! [复制链接]

查看: 22013|回复: 96
31#

86年开始玩卡座,都是自摩的,98年才开始玩品牌机,正式进入漫长的发烧之路。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相逢何用藏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TOP
32#

原帖由 shazi2000 于 2011-5-2 23:34:00 发表
哈哈!好玩吧?不然死气沉沉的?要向你们那样说,我是70年代玩的,当时有个“转头”九牛得不得了!全体羡慕!想起当时我很牛,有个转头!哪是太牛了!!
哈哈哈!!

和你一样,70年代开始玩。谈不上发烧,那时线路板、喇叭都是DIY,曾经组装过几台组合音响。
因爱而烧。由烧生爱。
TOP
33#

楼主这个帖确实勾起很多发烧友的回忆,建议把题名改为“发烧回忆录”更为贴切。
我的发烧经历是从1975年,第一台是马兰士1122DC功放开始,当时港澳流行的功放,尽是日本机的天下,先锋、山水、第一、JVC等合拼机,当时的马兰士刚刚转为日本生产。听了一星期之后又换了较大功率的1180DC功放,折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以上除了第一牌子之外,其余的都玩过了。那时还是黑胶的年代,黑胶盘是乐声的牌子,而音箱是美国的ALTEC三单元的大书架箱,型号都忘记啦。呵呵.......
http://www.ctps.cn/photonet/userpage.asp?userid=M%D0%A1%B1%FB
TOP
34#

进来凑热闹,第一台CD机爱特901,记得是800多块钱,CD WALKMAN   SONY D-33, 4节5号电池只能听完一张CD。
TOP
35#

和E版相同,第一套音响是佛山钻石音响888,父亲为考大学的哥哥准备了读自费的钱,结果哥哥争气,直接考上中大本科,钱省下来了.托中大的老师,团购了一套.那时后,有这样的一套音响也是挺"牛"的,因为学校只有出国留学回来的才会带套免税的音响,其他人很难拥有套装音响.那个年代,港币比较值钱,代用券也还用,还可以用粮票换东西.读大学时经常去图书馆借信息时报看,有时周一(曾经是周三)有音响专栏.记得有个"老梁谈音乐"(老人家好象已去世了)栏目.当时兴起的惠普的一对小书架箱威风一时.很多都是进口单元再DIY箱体装箱卖.还记得有"名将","惠普的M700","威沙通""FOCAL DB系列书架箱;"SONY,CEC穷人的劳斯来斯,珠海爱特CD机","AURA""南海威马前后级功放",中山六路的欧陆音响,海珠桥南的电器城,较场东电器城,后来的西场电器城,卖软件的羊城唱片总汇,起义路的中图……
TOP
36#

90年开始用随身听

当时已经开始比较不同的厂牌型号和耳机了。
92年出来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全拿出来和家人合份买了一套佛山钻石的大型台式组合音响,再从积蓄里拿出一百四十大元买下生平第一张CD唱片,BEYONG的《阿拉伯跳舞女郎》。
93年搬家,有了自己的房间,于是买下第一套音响组合:惠普小旋风CS22落地箱,八达DK-211合并机,CEC-891R CD机,鲨鱼信号线,超时空OMNI-2喇叭线,从此踏上不归路。
最后编辑细钊 最后编辑于 2011-05-03 09:18:23
TOP
37#

回复 1# shazi2000 的帖子

93年我在佛山有一次上街闲逛,突然被一家音响放的音乐所吸引,我不知不觉的到了音响店。发现功放的电容用这么大10000微法以上,当时我就觉得不解自已是做电子这行的,心想滤波电容不需要这么大啊?通常在4700微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么大的容量?就是为了这个问题我就一脚陷入音响这个陷井中,至今还没有拔出来。我发烧走过的路足可以写一部小说。
TOP
38#

也进来热闹一下,80年代只是看着姐夫的钻石音响和许多唱片没有太多感觉,90年家里老爸买了一套广州产类似钻石音响全套,93年家里又重新买了sony全套合并音响,带独立dvd和单独CD层的,我也一直被音响的声音熏陶着,而我却一直对随身听感冒,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开始进入hifi领域,买了自己的全套hifi。
TOP
39#

91年大学毕业开始迷恋发烧音响音乐,当时是很差的“三洋”带LP的组合音响,但也自得其乐,96年荤后,添置了人生第一套初级hifi:飞利浦931,NAD312, ROGRERS/LSI。 真正跨入快乐的发烧不归之路,流失似年,期间又先后添过:八达飘云1号,写作3号,朱丽达J202和CD100,ROGER40a,力士35胆前级,KEF3/5a,早期英国之宝分体转盘+解码前级,松下15寸三分频落地箱,V8i, 德国小s,马兰士CD11,雨后黑檀木HL-5, 音乐时空300B, 雅燃EL84,老浦东4.8寸全频,发烧有二十余年,热情依旧,现在酷爱声乐作品,喜欢温厚,不乏动态细腻风格的器材。
TOP
40#

86年,高一,老爸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奖励我一台三洋四喇叭收录机,每周十元早点钱和每学期近二百元奖学金,除了买书,全部买了宝利金磁带:保罗.莫利亚、曼托.凡尼、詹姆斯.拉斯特,这些磁带现在还存有二十多盘,偶尔还放一下听听。
93年大学毕业,工作后第攒了钱首先办两件事:1、给女友(也是现在的娘子)买了一套好衣服;2、买了一套组合音响。
音乐听到现在,一直保持一家三口同乐乐。
那时期买的飞利普951CD机、美之声监听一号、剑桥功放,现在还在用,足以证明:时光车间根本不算个发烧友。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1-05-03 11:08:5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