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5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纯属胡诌 [复制链接]

查看: 353404|回复: 566
431#

录音和混音水平太差

国内好些被称为发烧碟的都如此。
路很长,慢慢走。走急了会摔跤!
TOP
432#

最近发现一个地方的碟又好又便宜,买了两批,音质比书城那些一百多块的还要好
http://hlyi2008.taobao.com/?asker=wangwang&wwdialog=tbdasale

其中有个叫 AMADEUS 的唱片公司,2张CD的合集才10元,真是超级划算。这是一个意大利的小公司,购买大公司的录音自己压片出碟,制作精良。我对比过同一部作品的两张碟:《罗斯特罗波维奇、里赫特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一张是地摊上买的AMADEUS出品,一张是我在书城花150元买的PHILIPS出品,细比之下,A的音色更好更细致。
这部作品是PHILIPS公司录制的,版权属PHILIPS,但是我在书城买的这张碟,就不知道第几道的压片了,甚至国内制作的也有可能;而AMADEUS这张有可能是母带直出,小公司产量有限,不大可能一版一版的再制。所以A碟比P碟质量好,完全也不出奇。

前阵子我看到有乐友在问这个AMADEUS公司的唱片质量怎么样,我的观点是:如果是5-10元一张,有多少全买下!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7-10 09:54:44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3#

上周末没事带老婆孩子体验家门口新开通的地铁,完了我独自溜到高烧友老J那里听音乐。
老J在我看来是个传奇人物,高烧40年至今热情未减。听的是一对20几万的西敏寺,他在别处还有一套天朗GRF+麦景图275,皆一代名品。
老J闲时热衷于DIY和摩改,现在西敏寺配的胆前后就是他买国产廉价胆机摩改的,已加大量古董管,有些里面的电容什么的,老J说已经全部换过,原来的基本就剩个壳了。音源则是他自己DIY的一部电脑主机。

这部主机由声卡直入功放,中间没有加什么解码升频之类的机器。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无法想象,一部电脑能直接出这么好的声音。中间有段周华健的录音,钢琴音色无以伦比,可以说是我听过的最美妙的钢琴声,老J捂嘴笑道:“这是MP3。”

老J一边惬意的靠在沙发上,用IPAD遥控选曲,一边跟我详细讲解。乐曲大部分也是他在国外付费购买的头版数字音源,他说他有6T数字音源,连续听几年都听不完。
由于老J说机器还未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本人先不详细描述其配置。

由于好奇,带上了385的AQ科罗拉多信号线去试下(本人系统比较低级,想试试这线在高级系统上表现如何)。
我刚进去时老J用的是一根自己DIY的信号线线,他说才几十块,听了没啥感觉。后来他换了一根,这下就非常棒,透明度、空气感,低频量感、下潜都非常好。一问:这根线是台湾一大师用日本纯银线基手制的,插头要7-8百块一对,里面的银,称重可以卖2K多,这还是几年前的行情。

我原来以为银质线材的音色会很亮很薄,今天大大改变我的看法,镀银和纯银是完全不同的,纯银线的粗细程度,表现也大不相同。之所以低频这么有量感,是因为这条银够粗,所以能在保持量感的同时,又保持了透明度和空气感,完全不含糊迟滞,也不会过亮而显得轻浮。

换上AQ科罗拉多。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条线还不错,透明度和空气感稍稍差些,这主要是铜和银的区别。低频量感也可以,就是下潜度稍稍差点,听鼓声的时候,银线和科罗拉多的声波都能震到裤管,但银线能让你感觉到裤管进风。
另外又试了AQ科罗拉多的不同电压,甚至拔掉电池,最后发现,在老J这套西敏寺上,不插电池似乎跟他的系统更相配。
光以声论价来说,这条AQ性价比真不错。

老J说他这辈子唯独听的进275,那种甘泉一般的音色,没有其他机器能表达。过段时间要把它搬过来,有好银线也帮我带一条。。。

跟发烧友们交往相处请教学习,真是充满奇趣又让人感动啊。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4#

上周我那MLD KT88胆机因电流不稳定,一只管冒火花,于是抱到L生介绍的LI师傅那里检修。
LI师傅在福田某城中村,进门一看,屋内十分拥挤凌乱,小小的客厅堆满各种器材零件,他工作的地方,也只是在一只茶几上。我碰到的几位从事类似工作的专业人士,皆十分不易,心中不免稍许黯然。

LI师傅是个十分悠然的人,表情言语皆不多。先坐下泡功夫茶茶,这让我十分有好感,首先我爱喝茶,第二我很少看到有此行人士还有闲心泡功夫茶。
而这茶竟然十分好喝!比我喝过的上千块的什么大红袍、金俊眉、普洱都好。一问,LI太太说,这是他们老家山里的种的,他们喝的这种,是专门种来自己喝的,跟拿出去卖的不一样。

一边喝茶一边放乐。正好老L有台“哈曼卡顿”第一代的KT88古董后级拿来这里检修,播音器材是:丹麦B&O CD机+LI师傅土炮前级+哈曼卡顿KT88后级+土炮音箱(一个15寸的飞利浦低音喇叭和一号角高音),线材是自己杂七杂八搭配的,喇叭线是老L那种古董德根线。

刚开始我并不很注意,因为放的是80-90年代的那些歌曲。可能老L知道我比较喜欢古典音乐,于是过去换了一盘《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因前段时间我又对这些古董器材播放音乐的全面性又产生了怀疑,尤其是播放大型交响乐,并不指望能出好声,也看不上这些DIY的土炮。但放了两分钟后,我马上开始集中精神聆听。。。

20分钟后,直到现在,我想用八个字来形容这种音乐: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5#

第一大感觉,就是宽松自然、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开小小声,都样样在,很好听,丝毫没有一点压迫感。
其次是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我前段嫌古董器材,就是在放大型交响乐的时候如一团乱麻,而今天这感觉犹如一把神梳捋过,每个声部,每件乐器自自然然清清楚楚。再强调一遍,放小小声也一样清楚,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效果。很多现代音箱因为灵敏度很低,要开很大声才有效果,开大声就有压迫感,就浑浊。不然就对功放的储备功率要求极高,需要很高级的功放才能在细微之处精确控制,这些功放又是天价。
最后是有如甘泉一般清甜细腻丝滑的质感,极淡而不易觉察。可能是老L那台胆后三只巨牛和数只古董管的功效吧。


我拿起CD盒看,2011年的音乐会,应该是全数码录音,表现这么好,而又没有一点点数码味,真是难得。表现胶片时代的录音,效果应该是更好。
内心十分之欣喜,经历过数次失望,我理想中的音乐播放器材,竟然是在这不经意间听到了。。。。。。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6#


接下来拆开我那台胆机,那东西到行家手里,竟然也乖了,冒了下火花之后,不再烧保险丝,所有胆管能亮。LI师傅测了一下电流,说偏压没调好,导致一只管的电流太大,现在这只管已经不能用了,要更换一只。
于是另外拿了一套KT88管装上去,一边把电压调好,插上音乐试听。

听过刚才那套前后级胆机后,再听这个,感觉只有一个:真想把它扔到窗外去。
这东西就怕比啊,这机子我在家推ATC小7,感觉还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啊。

LI师傅看了看里面的零件,说:这里面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第一代出的,有几部是用了真JENSEN,后来就用假JENSEN,你这个连假都懒得假了,零件上面连商标都没有,估计是直接跟做假JENSEN的厂家订货的,不过考虑到这个商业时代,这个东西才卖几千块,也无可厚非。

然后用他的土炮前级接上我这胆机,把它当后级用。一开,音场又好了很多,声音一下子打开,全冒出来了,不像刚才一团浑浊闷在音箱里。但还是粗、直,刚才那种清泉般的韵味没有了。

。。。。。。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7#

学习到不少知识啊!
世霸小名琴——my love!
TOP
438#

回复 437# 水玲珑 的帖子


您千万别这么说。我只是一个十分业余的爱好者,在谈一些感性和直观的感受。离“专业性”和“知识性”差的很远。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39#

   由于4月初至前段一直忙于校庆相关演出,上168认真浏览帖子的次数不多。对老兄的这个帖子有所忽视了。今天方才认真拜读。真有如饮醇酒如沐春风之感!兄能在多种文化元素当中找到与音乐音响的共性进并融汇贯通,进而升华至对人生艺术的感悟,这种修为和境界并非一般烧友可以达到的。您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接下的几天我将慢慢品味老兄的好文。建议老兄开个个博客将文中内容分批的传到自己的博客上。小弟一定常上去捧场。

   同时强烈建议版主将该帖长期置顶。我个人认为此乃hifi168的一笔珍贵财富。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20:28:39
TOP
440#

接下来同LI师傅探讨了我那胆机的修整摩改方案。LI师傅建议做初步的摩改,把其中几个主要零件换掉,把电流调稳定,这样可以提升一个小档次;机器本身综合素质有限,大改没有意义,不如先听几年,今后再整体升级。

听来十分合理。

期间来了位W兄,看样子也是位老烧,下午没事跑来LI师傅这里聊天,看LI师傅干活。大家相谈甚欢,W兄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好乐不出门”。

“好的音乐,你自己在屋子里,静静小声的听,它都一样的清晰、丰富、鲜活而有层次。门外的人是听不到的,你不用担心会吵着别人。”

真是非常有道理啊。 我以前总是觉得放交响乐要雷一样响,才有“气势”,细节部分才能一清二楚,也经常吵的老婆孩子有意见,说实话我自己有时候也听的心烦气躁。今天这土炮加古董,改变了我原来的看法。

LI师傅对现代HIFI设备和音乐的看法,某些观点与我契合:现在是商业时代,一件商品的广告费、代言费、推广费大大超过商品的成本,设计、打造样品、送展的时候可以不计成本,但量产后就要偷工减料以获取利润。
而现代“审美”的主流,也是趋向于一种快速、极度的感官享受,放在音响器材上,就是解析度、瞬态、定位、质感这些HIFI性能。

古董器材,则诞生于一个相对追求电声艺术的时代。

“艺术”是不同人对“世界”、“人生”、“美”等的认识,艺术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应该是百花齐放,毕加索不同于马蒂斯,不同于蒙德里安、康定斯基。

所以“艺术”时代的电声产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味道”,必不能面面俱到,又受制于科技和材料,其HIFI性能也无法与现代产品相比。

。。。。。。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21:12:13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