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声机》中文版将复活 [复制链接]

查看: 16101|回复: 68
1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中国名酒网:www.cnmingjiu.com
中国名酒,为酒商打造第三平台:www.cnmingjiu.com
TOP
12#

希望以后看到的是《留声机·中文版》,而不叫《人民音乐·留声机》。
TOP
13#

什么要能引进BBC Music Magazine中文版就好了,我觉得不比留声机杂志差。
TOP
14#

首先,我说点难听的。各位不是毛泽东,不要去做好心奶奶,搞什么理想主义去玩积木游戏。各位觉得好的高雅东西不要就去想这什么培育,去想着它的衰败。关各位鸟事?忧国忧民干什么?(行动者我才佩服,不过我不想去接触。)
我最烦好心大妈。
还是让它去自由发展吧。

我没接触过该行业。当年只买过两本《留声机》的杂志。我是感觉这杂志在中国是非常难做的。

外部不稳定:
到底是给谁看?烧碟的?烧器材的?烧现场的?大学生?下载控?
这么多人怎么个权衡?
人家就做教育。娃娃们,比如《小音乐家》那样,卖家长,卖老师。弄点乐谱,搞什么报名,搞点广告。每几年普及的内容再重新印刷一遍教育新娃娃,这样就活下去了。
乐迷大分裂的年代,《留声机》到底给谁看?
本来,西方的那一套文明在中国推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不是那么全面的人,不是对各个板块都有兴趣。
我还是个粗人、俗人,有的玩意还看不明白。

内部不稳定:
招人,一月三五千来块的编辑。要求会外语,会音乐。还要有杂志经验。这么浮躁年代,在北京干什么不比这个来钱?有理想也要吃饭啊。
TOP
15#

个人认为《人民音乐留声机》要远好于《三联爱乐》和《音乐爱好者》。《三联爱乐》复刊后头几期还可以,现在基本成了一家之言(或几家之言),死气沉沉,毫无新意,某些专家的水平还不如论坛里的业余水平。让我想起来我们以前学英语,先教一堆语法句型什么的,枯燥无味。办刊理念急需改变,应该开门办刊物,而不应自己钻到象牙塔里。尽管现在每期都买,但实在是因为没得可看;作为三联忠实的读者,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三联办的刊物。
TOP
16#

普罗艺术王老板当年引进留声机,从《人民音乐》搞来刊号,走的就是高端路线,要将留声机中文版办成《时尚》集团的那些杂志一样,请来刘雪枫掌舵,刘雪枫心高气傲的文人气质注定是无法在这样的氛围下长期合作的,然后又把姓唐的那位小弟弟扶上主编位置,可是市场不管你谁做主编,反正不买账,连续亏本,民营资本经不起这么亏,然后只能停刊。
TOP
17#

无论如何,都是好消息。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18#

根本原因是,在我天朝,听音乐——尤其是那传说中的古典音乐的——人,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连一本杂志都养活不起——这就是我天朝的文化现状。我们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一点点诗意,正在被连根拨除。一种没有任何诗意的生活正在席卷而来——一本杂志、一张碟、一本书,它们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虽然它给我们某个个体曾经带来让人不能忘却的美好憧憬。一种毫无个性和智力的娱乐充斥媒体——谁都知道这没意义,谁又都在那里胡搞。一个博傻时代,一个笨蛋时代,当我看见某当代画家笔下的秃头式、表情一致且呆板的面相时,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

音乐终将离我们而去,剩下的将是X辐射,以及只知吸、不会蒸发的水泥地,这玩艺正以毫无表情的气势覆盖着整个大地,还有那明晃晃的建筑玻璃——科学技术,以及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毁坏着我们的生活及一切,音乐,以及旧文明时代的一切财富和家园都将如烟散去——那只是人类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曾经享受过的东西。剩下的只有噪音,在废墟的背景上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

古典音乐跟商业不是永远都冲突的,端看如何经营. 像台北爱乐电台就经营的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