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朗朗與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 [复制链接]

查看: 10311|回复: 57
21#

这场演出背后还有个挺有名的故事呢——
话说当天下午LL和乐团合排的时候,音乐起来LL才发现,乐队准备的是莫24,而自己准备的是莫17……
然后查了一下,当初说的确实是24,节目单上也是24,LL自己记错了。
于是LL的一干经纪人和主办方全体动员找莫24的钢琴独奏谱。
此时观众已经陆续开始进场了,主办方一人眼尖,看到观众席中有一位郎粉带着谱子来追星,欣喜若狂。跟人家一说,郎粉二话没说把谱子借给偶像用了。
于是,乐团和独奏双方未经一分钟排练就上场演出了,这就是楼主看到的这场录像。

不谈音乐,对于LL的敬业精神和他背后团队的支持能力,我真是无话可说~
TOP
22#

现在年少轻狂,经过岁月洗礼就含蓄了,璞玉不也需要时间磨砺吗,对年轻的钢琴家稍微宽容一点吧,说话不要那么刻薄。而且只要上了舞台为了带给观众满足都有表演的成分,含蓄或夸张各人个性不同罢了。李斯特还被人说是“哗众取宠”呢,李赫特留在台上照琴谱的那盏灯不也挺“爱现”的么,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喜欢他们的音乐。
TOP
23#

朗朗在中国不少资深古典乐迷中因演奏水平受到质疑并不受待见,但在美国却颇受欢迎。看来那些受古典音乐传统熏陶的鬼佬水平也不怎么样嘛,根本没有理解古典音乐。
TOP
24#

我们不必迷信老外对于古典音乐欣赏水平,把朗朗琴声捧上天的人,不妨做个比较:
1.老柴的钢一,DG版的朗朗同比里赫特、阿格里奇,结论是朗朗的唱片被我扔垃圾筒里;
2.肖邦乐曲,DG版的朗朗同比齐莫尔曼、波利尼,结论是朗朗的唱片被我送人了。
TOP
25#

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宽容社会,不喜欢看的可以评论,但切莫拿自己的观点当真理。不同文化可能欣赏人的角度不同。在美国,一个跟你熟悉的老太太见到你可以眉开眼笑热情地跟你拥抱,在大陆人家就会当她是疯子。联想到人们对政治人物的评价亦是如此。当年的要帮书记,大家就说他一点不稳重,说话手舞足蹈,看看人家毛老人,多稳重多有领导气派。有时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我甚至认为中国人就活该由那种冷血人物来领导,因为他们欣赏那种面无表情冷酷无情的人而不欣赏稍有个性表达的人。没逻辑地乱说啦。
TOP
26#

原帖由 chiphi 于 2011-3-12 14:57:00 发表
这场演出背后还有个挺有名的故事呢——
话说当天下午LL和乐团合排的时候,音乐起来LL才发现,乐队准备的是莫24,而自己准备的是莫17……
然后查了一下,当初说的确实是24,节目单上也是24,LL自己记错了。
于是LL的一干经纪人和主办方全体动员找莫24的钢琴独奏谱。
此时观众已经陆续开始进场了,主办方一人眼尖,看到观众席中有一位郎粉带着谱子来追星,欣喜若狂。跟人家一说,郎粉二话没说把谱子借

菜鸟不懂,弱弱的请教一下,这种协奏演出事前不需要排演一下下,或者至少电话沟通一下下吗?
TOP
27#

回复 26# 新菜鸟 的帖子

你想的是对的啊,这是常识,认真点的至少合两次再上吧,再忙的也至少当天上午见面碰碰合一遍。大家采用什么拍子、力度之类的,还有采用华彩的版本等,基本看法要达成共识啊。
像他这样,就差不排练直接上台了,而且连曲目都没搞对,实在让人无语。这种做法,我认为是对音乐本身和到场观众极大的不尊重。
侧面也说明了他和他的背后团队之浮躁吧~
最后编辑chiphi 最后编辑于 2011-03-13 00:23:05
TOP
28#

朗朗很会自我炒作,
感觉很张扬没内涵,
说学器乐可以提高素质什么的,不全对..........呵呵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