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咋叫还原现场声,设计师和烧友们全都在盲人摸象 [复制链接]

查看: 68340|回复: 403
71#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1-2-24 9:42:00 发表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1-2-23 16:55:00 发表
建议烧友们多去现场,多去音乐厅。这样就慢慢会找到正确的感觉的。

胡兄提到的完全支持,即便不是烧友,我们作为一个在世上走一遭的活人,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接触艺术,多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说到根儿上是支撑人之为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当衣食无忧的时候,精神需求自然冒出来,而艺术恰恰使人们


建议三色朋友到凌总的微博里去与凌总实际交流一下,尤其是凌总对唱片和录音以及录音场地对旋律的影响等等问题,都是他实际去现场再结合相关唱片录音得出的亲身感受,应该可以打消不少顾虑的。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11-02-24 11:21:57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2#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3#

要知道器材还原录音的原貌,就应该知道那个原貌是怎样的。如果自己并不知道那个原貌是怎样的,又如何判断器材还原到何种程度呢。凌总到实地去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就有实际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尊重,也是珍贵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4#

我们应该清楚一个目标,那就是对现场的还原的努力。这个努力和努力的目标是正确的。问题是应该同样清楚录音和放音都是在尽量接近现场的努力过程。所以就有程度的深浅。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5#

要把握现场就应该多多地实际去感受现场。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怀疑上。多做实际行动,多去现场,多去音乐厅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感觉。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6#

慢慢自己有了感觉,同时就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当然,这一切是基于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上的。不管是去现场欣赏音乐,还是通过器材和系统再现音乐的欣赏。如果现场音乐也像音响那样并不能让你满意,或者体会到一定的艺术美感,那谁也帮不了你去正确判断器材,更难谈现场了。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7#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1-2-22 12:57:00 发表
完全同意胡兄的观点,文中我也说完全赞同凌总对音乐的理解和重播理解。但是,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录音师录出的不同唱片,播放出来没有区别,都是一样的风格,如同器材成了一个模子,啥面放进去都能压出外表一样的饼子。这种情况只能是器材的问题,与cd片有何关系呢?


以我多年使用新德克器材的实际感受来说,我的系统对不同唱片录音是能够分辨出优秀与否的。但是,并不是说挖掘唱片的旋律程度比其他器材多了,音乐味好了就是失真了。对保留旋律程度越多的唱片录音就越播放得有旋律,就越能够把现场的音乐神韵和气质再现得理想。录音和回放都有功劳,是相辅相成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8#

原帖由 morefeel 于 2011-2-23 18: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1-2-23 18:10:00 发表
即便录音师、音乐家和器材设计师统统组合成为一体,也并不能表示这个设计师的作品三色朋友就一定能够理解和认识。关乃忠就是这样的,三色朋友对关先生的DIY熟悉和认可吗。当然,关先生的DIY器材我也没有听过,但我听过他的录音,他的音乐作品。我还是比较欣赏的。我觉得很多东西还是应该亲自去实践,自己去找感觉。多实际


我说的不是关氏胆机,我说的是作曲家关乃忠,他的个人DIY器材没有听过,但他在雨果的录音作品和音乐作品的录音就经常听了。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9#

哈哈哈哈。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80#

我看三色朋友还是先把这个错误的标题给改改吧。其实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凌总的理念。虽然你的想法是对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