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咋叫还原现场声,设计师和烧友们全都在盲人摸象 [复制链接]

查看: 68209|回复: 403
71#

凌君彦 录音工作并不是音响设计师的必修课程,把两者连在一起只是个人想当然的事。卡拉扬的御用录音师们为何几十年都没听出柏林爱乐厅的声音缺陷而录制了那么多浑浊沉闷的唱片呢?他们的录音水平没问题,因为这些录师也经常去德国其他乐团录音,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等,录得效果很好。 (39分钟前)
凌君彦 因此,能听出唱片由于录音地点不同而有没有旋律感,不至于把本来很不错的唱片放出平直僵硬的声音,这样的设计师就不简单。这才是世界上难有的人,而不是会录音的设计师。后者只会用耳朵,前者缺会用心去感受音乐。 (31分钟前)

我还是觉得录音应该是设计师的必修课,如果你有录音经历,难道对你的设计没有好处吗?设计师既懂得旋律感,又知道记录的原貌,设计的产品不是更精准吗。
能否用心灵感知音乐需要悟性,这与录音无关,但录音可以成为设计师的帮手,一支离不开的拐杖。平庸的设计师不会因懂得录音而离艺术更近,但可以更准确。但是天才的设计师会因为懂得录音而变得完美
TOP
72#

“不至于把本来很不错的唱片放出平直僵硬的声音,这样的设计师就不简单。”
你这句话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所说的旋律还是完全存储在cd中的,至于播放出来的效果不同,纯粹就是播放器材造成的。不好的器材放出平直僵硬的声音,那是因为没完全再现。而播得好的呢,就是完全再现cd内容啦,旋律强了,但这旋律并不是后端器材添加的。
换句话讲,音响器材还原的源头就是cd片,器材唯一的目的就是忠实再现cd所录制的信息。
TOP
73#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1-2-22 20:38:00 发表
其实音响性是音乐性的基础,没有了音响性也就没有了音乐性。音响性是为音乐性服务的。实际上我发现很多烧友把不平衡的声音理解成音响性,的确是曲解了音乐与音响。杂志是有责任的啊。


“没有了音响性也就没有了音乐性,”这点我有些疑问请胡兄指点:虽说高端的胆机和石机应该一样的。但是平常我们并不不常见那些顶级的东西。更多见到的胆机绝不是什么顶级货。还有像3/5a之类的箱子、马氏63之类的cd,恰恰落下个音响性不强而音乐性突出的印象,这又如何解释呢?反之为什么新德克以音乐性标榜却又音响性欠缺呢?
TOP
74#

原帖由 cwq 于 2011-2-22 20:49:00 发表
凌道长跟一众大小道士早已羽化成仙,得道颇深,旋律教初具规模,已具开宗立派之威望,这是好事情,应该大力支持。
凡我中华HIFI健儿都应起身相和,为我大中国之HIFI器材扬威于世界而不懈努力啊。
加油。


典型的半瓶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是喝高了吧,咋感觉这么二呢。呵呵
TOP
75#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1-2-22 20:55:00 发表
器材是不可能产生“旋律”的。“旋律”恰恰是记录在唱片里的啊,只是器材在还原时丢失的多少而已。


这就对了嘛,不就是能否忠实还原cd内容的问题嘛。你就直接说新德克的还原能力强,比别的器材忠实还原度更高就完了呗,何必绕来绕去搞个旋律说呢。
最后编辑三色剑 最后编辑于 2011-02-26 14:32:01
TOP
76#

原帖由 yext 于 2011-2-22 22:54:00 发表
LZ的题目出得好“咋叫还原现场声,兼说新德克对声音还原的错误认识”,但第二句的结论看要从那个角度去分析。还是从现场声说起,咋叫现场声,有几种情况:
1、        我们去音乐厅去听的;
2、        在录音棚的;
3、        在公园也能听到吹奏的;
4、        等等。。。。
应该说都是现场声,与现场声相关的因素:位置、距离、环境,
1、        你在音乐厅不同的位子,严格意义上讲,每一个位子会有不同的现场感,指挥位置的现场


分析的很客观,在肯定有点的同时,指出了尚待完善。产品设计有思想、有理念、有个性、有特色,这是值得肯定的,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企业奋发进取的表现。但是似乎新德克的粉丝们只谈优点,不谈缺陷,甚至根本就没认为有不足。这是令人费解最终产生反感的原因。
TOP
77#

如果抛开什么旋律论不说,仅从播放音乐来讲。以自己的亲身听感,我认为的确有的器材听不了音乐,比如曾经听过一套杰士喇叭、声韵前胆后石合并机、力宝声2010.cd。线材没注意。音响性挺强,但是放出的音乐就是冷,机械工业化的声音,绝人千里。根本找不到感动。
具体到新德克,从设计师的理念和众粉丝的热衷度来说,相信是很适合听音乐的。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其实,如能正视不足,广泛听取烧友反映,注重反思,不断完善,一定是很成功的国货。
TOP
78#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2-27 17:13:00 发表
洋人离国货差距如此遥远呐?
表扬新德克也不必往人家杰士、声韵上面泼粪嘛!


哥们儿,这就不客观了。我实际的听感,也不知道具体型号,用家是当av用呢。至于什么调配问题我不知道,反正放出来就那声音。
我也没表扬新德克,帖子里说了,我没听过。且始终对他的音响设计思路有疑问,所以才有此帖子嘛。只是觉得常州那很热闹,也不乏玩儿过高档洋货的。虽然新德克粉丝们大唱赞歌有点让人烦,不过推想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既然敢打旋律感大旗,想必这点是较为突出的。以自己对新德克几条线的感觉,在再现音乐韵味儿、表现流畅悦耳方面还是有谱儿的。
在此声明,我不想捧谁和踩谁,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为此吵得鸡飞狗跳太无聊了。也有辱自己读了半辈子书。只是纯粹的探讨请教。学习而已。也许哪天我找到了满意的器材,当然要说喜欢的理由。也并不绝对拒绝新德克呀,只要实际听过适合就行。
有些器材是在拼命勾引你,给你的只是刺激,时间长了精疲力竭。另有些器材是在默默感动你,给你的是温暖,随时间的经过,历久弥新。它可以是向你倾诉的人,也可以变为你以身相许的精神依托。真味只在淡中求。人生都如此,音响又岂能除外呢。
最后编辑三色剑 最后编辑于 2011-02-27 19:48:18
TOP
79#

原帖由 NEWYEAR3009 于 2011-2-27 18:51:00 发表
你们都是一伙的

呵呵,莫名其妙的。怎一个“乱”字了得。著名的168上谈点正经问题都不容易啊。想不明白所谓烧友们都在想啥呢?真是瞎烧烧糊涂了吧。
TOP
80#

从现场经过若干环节到最后重播,失真在递增,保真在递减,这应该是颠覆不破的吧。面对无法避免的失真,我想对于音响设计师来说,是在力求真实还原的基础上,建立客观cd记录内容为标准的前提下,因为无力避免失真无奈而形成了个性特色,还是根本就不考虑标准,直接就利用失真故意设计成某种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是很悦耳的。以上两种情况有着本质的不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