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大汽车厂家拼高新技术降低汽车油耗,从发动机节油到提高变速箱效率到改用节能灯具如led,到优化汽车外形降低风阻等,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这玩意真的如吹嘘的那样不贵又有用,各大厂家早就直接装在汽车上了。残酷的事实证明,内燃机的热效率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已经挖掘到尽头,大幅度降低油耗的可能性已经没有。要降低油耗必须走混合动力或者干脆直接用电动的技术路线.
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绝大部分是采用的多点电喷技术,分两个工作阶段:(1)开环阶段(车辆起动.预热.加速),(2)闭环阶段 (车辆匀速行驶)。在开环阶段--车辆供油是根据车辆运行状态由车载电脑ECU按指令供油。在闭环阶段--车辆为了保证尾气达标实行反馈控制,即通过氧传感器时时测控排气管中氧分子含量(氧分子含量增加,ECU就会增加喷油量,反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体了解了电喷汽车的工作过程。LPD的东西算提高燃烧效率一类,但汽油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很复杂,因为构成燃油的烃类的构造多种多样,在高温反应时氧化极快,许多中间产物又极不稳定,要想确定各种中间物的存在和作用也较难。许多学者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燃烧理论认为:烃类的氧化过程本质上是一系列通过自由基的链反应过程。通过热、电、磁、声、光等高能物理方法对燃油施加活化能,令燃油分子层甚至是原子层产生共振和能量跃迁,令燃油饱和分子链断裂,释放出自由电子,产生大量“自由基”,能够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因此,此类节油器在理论上是有其根据的。
但实践上如何呢?根据清华大学所做的燃烧实验,电喷汽车汽油的燃烧率在闭环状态已经达到95%左右。开环状态下汽油燃烧非常不充分,但主要因素是发动机进气不足造成的,无论汽油分子如何活化,氧气不足它都没法充分燃烧。考虑到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即汽油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推动汽车运行动能的比率)只有20-30%左右,因此从汽油的燃烧效率入手实现节油不可能超过3%。
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令燃油饱和分子链断裂,释放出自由电子,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一过程在实验室里虽然可以实现,但是所需设备非常复杂,所需能量非常强大,因此,磁性、纳米、节油贴、远红外线一类产品无法实现3%以上的节油,甚至绝大多数产品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用的是主动式涡轮增压 在空气滤清器和发动机进气管之间安装涡轮,利用汽车尾气排放的高速气流或者外接电机等方法提供动力,推动涡轮高速旋转,为发动机提供增压空气,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实现稀薄燃烧,大幅度提升发动机动力。其节油性能在高匀速状态下(即发动机闭环状态)最高可以达到10%左右,在起步、加速过程中(即发动机开环状态)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