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与其说是意大利音乐,不如说是南美音乐,非常爽的Tango音乐。奥斯卡的获得者。

(转)《IL POSTINO》是1994年一部具有典型意大利风格的电影。本片的配乐由Louis Bacalov操刀,Parlman本人精彩的小提琴演奏,再加上动人的口琴,搭配得十分绝妙!
1995年,《IL POSTINO》的电影音乐战胜当年的大热门《Braveheart》,获得最佳电影原声的奥斯卡奖。这部电影的音乐甚过电影本身,在这个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那悠扬的旋律总是提醒我们,即使平凡如Mario,也不要舍弃对文学和艺术的向往~
1945年,智利诗人帕布洛·聂鲁达(Pablo Neruda)当选为参议员。在右派掌权时,作为**员的聂鲁达被迫与其他左翼分子一起转入了地下。这位有“受奴役者的诗人”之称的革命家在数年后,曾与年轻的妻子流亡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岛上,直到1952年当权者撤消了逮捕左翼作家与政界进步人士的命令以后,夫妇两人才回到祖国。1994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邮差》,讲述的就是在聂鲁达流亡意大利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失业的青年马里奥是岛上渔民的儿子。在电影院里他从纪录片上得知,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的避难场所就是自己的家乡——位于天涯海角的小岛萨利纳。大家热烈欢迎著名诗人的光临,马里奥还幸运地得到了一份邮差的工作——专门负责给诗人送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开始雪片一般地飘向原本宁静的海岛,所以马里奥骑着自行车跨越山路,每天都要光顾诗人夫妇居住的小屋。在聂鲁达的启发下,他开始感悟到了诗歌艺术的美。邮差与诗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真挚的友情。
多次出现在镜头中的音乐主题,标题为“Bicycle(自行车)”。在一个律动均匀、富于动感的节奏上,单簧管和班多钮(Bandoneon)手风琴交替奏出的一曲亲切、质朴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奔波的邮差的形象。这一富有乡土气息的曲调作为配乐的主题(Main Theme),自始至终贯穿在了影片里。班多钮手风琴是一种用发单音的钮键取代了键盘的手风琴,在影片《邮差》里它成了一件富有特色的主奏乐器,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该片音乐中,如西班牙吉他和班多钮手风琴的二重奏主题,还有钢琴、班多钮手风琴和小提琴的三重奏主题等。
意大利作曲家路易斯·巴卡罗夫(Louis Bacalov)于60年代开始电影音乐创作。在笔者的个人数据库里,除了《邮差》以外,他名下还有一部1983年的法国影片《Entre Nous》(英文是Between Us——“我们之间”,由法国女性导演Diane Kurys执导)。除此以外,我对这位意大利人也知之甚少,他并不在作曲名流之列。但就是他得到了1995年度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以一部旋律质朴动人、配器淡雅独到、充满乡土气味的“邮差”配乐,战胜当年参加角逐的另外千部“劲敌”——大名鼎鼎的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谱写的政治片《尼克松》(Nixon);如日中天的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参与的两部好莱坞大制作《阿波罗13》(Apollo 13)和《勇敢的心》(Brave heart);以及由英国作曲家帕特里克·多伊尔(Patrick Doyle)作曲的古典文学著作改编题材名片《理智与情感》(Sense & Sensibility)等。一部不起眼的意大利影片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奖。我想,打动奥斯卡评委的,也许正是《邮差》配乐里与影片题材、时代和地域相吻合的那种朴素本色。
-
-
h42760cuku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6 21:22:32 上传)
-
-
ac823f42-3a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6 21:22: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