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朝花夕拾:爱乐随笔集 [复制链接]

查看: 7036|回复: 28
11#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1-1-8 20:04:00 发表
      1、把音乐分为这类那种是一种人为。只要把声音组织起来,就是音乐,只是组织的方式方方法不同而已。组织的有优有劣。大歺要吃,快歹也是餐。一棒玉米,一袋薯片谁能说不是食物。
   2、人没有模仿,,除非他是孙悟空从石头中变出来的。
   3、名人的告别会成为普通人关注的话题。而普通人就是奇死,也不会有多少人津津乐道。
    4、学习是一种能力,和年令不一定成正比。但学乐器则大器晚成不
卡拉扬的浪漫大家肯定很向往。其实海德格尔老年时居住在深山,思考着他的哲学也很好的,荷尔德林的塔楼之诗有多少人理解他的孤独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谢谢E版置顶,虽然“生活在别处”,但我总会想起168的。希望论坛蒸蒸日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1-1-8 20:25:00 发表
原帖由 AChCarol 于 2011-1-8 18:11:00 发表
老卡严谨中也有不严谨的地方,比如63版的贝六第三乐章的反复就被卡掉了,看时值还以为速度演奏得太快了呢 ^_^
我觉得对音乐快慢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感觉:觉得快还是觉得慢,而不是看演奏了多少时间。大家觉得呢?

差得不太多的时候是这样,老卡的这个属于另外的情况:每个音符都没有觉得快,但整个乐章快了大约1倍
最后编辑AChCarol 最后编辑于 2011-01-08 23:28:37
TOP
14#

兄台想说什么呢?我觉得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只要觉得好听就行。
对音乐业余爱好者来说:感受比曲式分析重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比如这几个勃拉姆斯都是名版,时间差别都比较大,但都不影响大家对他们的欣赏:

演出者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梅纽因(1949,富特文革勒) 22分10秒 9分57秒 8分
大卫(1954,康维赤尼) 22分05秒 9分30秒 7分49秒
海菲兹(1955,莱纳) 18分53秒 8分12秒 7分20秒
肯尼迪(1990,滕斯泰特) 26分16秒 11分19秒 8分17秒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俺只是想说老卡有时并不那么严谨,连贝交都可以不按谱演奏, 比如贝6第3乐章的时长
卡63: 3‘02“
富特1952: 5‘59”
Hogwood: 4'53"
Haitink/LSO: 4'58"
Bohm1971:  5'49"
TOP
16#

尊重兄台的讨论。
老卡的田园我听过,不过一般我不看演奏时间的。
时间可能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悄悄地流过了。
我其实比较喜欢老卡的田园,63年版。
我曾经和拉图尔的贝六比较过,
我更喜欢老卡的。
我其实不看谱的,但作品的曲式分析大概了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大概老卡是想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CK/Orfeo版比老卡的更快,是2‘48“, Walter的名版是5‘41

希望没有把老兄的帖子灌水太多,呵呵
TOP
18#

兄台,没关系,我现在在外边出差,你谈的一些唱片我也没有。
因此我不好随便乱说。
不过我支持兄台畅所欲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没有模仿就不可能有创造
无知者无畏
TOP
20#

原帖由 hitom 于 2011-1-9 15:37:00 发表
没有模仿就不可能有创造
模仿是打好基础和借鉴的一部分吧。
创新是必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