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查看: 302387|回复: 415
191#

10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部电影的配乐主题写得非常棒,和007系列的主题异曲同共,其它的配乐也不错。
(转)片剧情发展跌荡起伏,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的卖弄都掌握得相当好,而精彩的配乐无疑发挥了烘托之功。 丹尼 埃夫曼(Danny Elfman)接掌本片的配乐工作。他自小喜欢英雄电影,这个爱好并一直影响了他的多部创作。埃夫曼在配乐过程中偏好使用电子人工配器,用大量不存在于现实的声音勾勒出暴力黑暗的幻想英雄形象,这使得他的配乐独立于影像之外,从而舍弃对管弦乐队的依赖,可谓是独树一帜。为这部以悬疑惊险着称的动作片配乐,再次体现了埃夫曼在乐坛的地位与影响力。音乐采用了目前电影音乐较少使用的迪斯可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主题曲虽然是原来电视影集的既有旋律,但经重新电子化编曲处理后显得更加紧凑有力和富有时代感。

剧情概梗:
中央情报局的一个小组在布拉格执行任务,结果要抓的人死了,要保护的机密资料也丢了,整个行动小组只剩下组长吉姆和伊顿。事后伊顿从特工队长处了解到,这次行动是个骗局,目的是为了查出内部的叛徒。现在看来,死去的人不会是叛徒,而活着的则都有嫌疑。尤其是伊顿,因为他的银行户头上突然增加了十二万存款。伊顿自如冤枉又有口难辨。于是他自组人马要查个水落石出。男主人公不但能从高空悬吊下来窃取档案、在巨浪里逃生、在时速近300公里的列车搏斗,而且利用电脑网络也是驾轻就熟。
images.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1 22:09:32 上传)

images.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2#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1 22: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1: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邓瑞 于 2011-1-11 19:03:00 发表


想抢僵尸新娘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3#

102. 僵尸新娘
Danny Elfman为男主人翁写的钢琴曲和男主人翁和僵尸新娘一起弹的那段也漂亮动人。音乐的长度和电影差不多,基本完全反映了电影的情节走向,单听也很好听。
(转)提姆波顿(Tim Burton)的最新作品《地狱新娘》(Corpse Bride),与十二年前同样作成黑色基调的Stop-motion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有许多共通点,单就音乐上来说,担任配乐创作,兼写词、曲的丹尼叶夫曼(Danny Elfman)都亲自替剧中角色配音、配唱,而且剧中人物的唱做方式,皆颇有音乐剧的质感。《地狱新娘》与《圣诞夜惊魂》故事里,也都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配乐创作若要依样画葫芦倒也可行,然而丹尼叶夫曼对两者投入的概念却不尽相同。 《圣诞夜惊魂》的Overture,很清楚地展现出叶夫曼与波顿首度合作的Pee Wee's Big Adventure那种欢闹气氛,一连串上行音符,配合明显的铃声节拍,带出高昂情绪,直指圣诞节前夕的时间点。用来与之相对照的歌曲This is Halloween则是剧中万圣节世界的灵魂所在,三个下行音符,被用来对应Halloween一词的三个音节,强化音乐动机与故事主题的连结性。清楚确立主题后,This is Halloween与其它几首歌曲的旋律,就成了整部《圣诞夜惊魂》配乐的主干。《地狱新娘》跳脱了这种以歌曲旋律主导配乐的方式。Main Titles一开始即导入一个a小调的哀伤旋律,忧愁的动机不但交代了男主角Victor的心理状态,往后更透过转调以及不同的诠释手法,不断于电影中再现,是整部配乐最重要的音乐主题,在作品的情绪上,和充满Oingo Boingo狂气的《圣诞夜惊魂》有很大不同。虽说叶夫曼亦为这部动画电影作了几首歌曲,让剧中人物发挥,但没有俗气地将这个中心旋律也填上歌词,让主角高歌一番。波顿和叶夫曼采取更高明的手法,让Victor配合带有肖邦「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 Op.66)浪漫风格的左手伴奏,在钢琴上将转成d小调旋律弹奏出来,让这个主题首度与主角产生关系。这样的音乐伏笔,随后在The Piano Duet一幕发酵;地狱新娘Emily在钢琴键盘上起了一个与Victor钢琴主题相关连的旋律,接着Victor加入,将旋律转化成自己先前弹奏过的主题,开始了两人的四手联弹,男女主角一起坐在钢琴前透过乐音交流,效果比什么深情的对唱都要来得强烈。本次叶夫曼担任配音与配唱的角色,是属于地狱世界的Bonejangles,该角色不但像《圣诞夜惊魂》的Jack Skellington一样唱得卖力,还率领Bone Boys大玩摇摆爵士乐,以鬼魂的热情狂欢,反衬阳间的灰暗色调。Remains of the Day段落中木琴(Xylophone)的音响有相当抢眼的演出效果,如同圣桑「动物狂欢节」(Le Carnaval des Animaux)中的「化石」(Fossils),强调出骸骨相互碰撞的诙谐意象。音乐进行中,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2, Op.35)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动机突然被插入,提醒大家这是属于阴间的狂欢。The Wedding Song段落也从别的音乐作品挪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旋律。叶夫曼将音乐剧的唱腔与轻歌剧大合唱样式融合在一起,热烈的场面对婚礼气氛的提示已经足够,却在音乐行将结束前悄悄地将华格纳歌剧《罗恩格林》(Lohengrin)第三幕婚礼进行曲的动机,并合在自己的旋律中,尾声的音乐谐仿,只为搏君一粲。音响设计方面,音色轻盈且古意盎然的大键琴(Harpsichord)让时代设定于十九世纪的《地狱新娘》之古代气息加分不少(虽然那个时代大键琴已注定被钢琴所淘汰)。被一些恐怖电影配乐用到浮滥的管风琴,也出现在作品中(如Victoria's Escape),所幸只是用来调和音乐氛围,而没有过度装神弄鬼;事实上,对于处理鬼怪题材早已建立出一套自我哲学的叶夫曼,亦用不着那样媚俗。整体而言,两部作品虽各具趣味,但《地狱新娘》着实玩出较多的花样。之所以能够如此,即因为配乐与剧中的歌曲保持着适当距离,避开被歌曲旋律牵着鼻子走的尴尬,而挣得更大的音乐表现空间,是相较之下的突破.
调整大小 images43232.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1/1/11 22:26:58 上传)

调整大小 images4323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1 22:26:5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4#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1 22: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11 22:10:00 发表

这张配乐没有听过,不知道怎么样,看样子应该值得抢!
看样子老师也是Danny Elfman的乐迷,呵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5#

103. 人猿星球
说实话,这张的音乐性不太好,可发烧性那可牛X了,TAS榜上的东西,所以要提一提。
(转)  电影《人猿星球》的配乐,曾经获得2002年格莱美最佳电影配乐提名。作曲家Danny Elfman在为这部情节简单,立意独特,制作精良的科幻动作片谱写配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掘了打击乐的潜力。

  观众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该片配乐中大量出现的打击乐演奏,其音色变化之丰富,节奏韵律之流畅,都是好莱坞大片当中不多见的,而且Danny Elfman还非常出色的解决了传统的管弦乐与金属质感强烈的现代打击乐之间的配合问题,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在1968年版《人猿星球》配乐——大师Jerry Goldsmith杰作的阴影下,丹尼·叶夫曼(Danny Elfman)的新版《决战猩球》(2001)配乐以管弦乐夹带生猛庞杂的电子打击,衬托猩猩军阀的野蛮,表现称职。叶夫曼谦虚地表示,高史密斯若要谱写诸如《决战猩球》片的配乐,只需用到左手;不过叶夫曼对自己长久以来收集的许多资料,提供了丰富的音色取样材料倒是颇为自豪,或许这些配乐里的奇声怪响,就是他对大师致敬的另类方式吧!
thumb32122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1 22:45:37 上传)

thumb321222.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6#

十五、Eric Serra
吕克贝松的配乐师:Eric Serra
(转) 配乐作曲家们各有其擅长的乐风,有的偏好史诗浩瀚的管弦乐风格、有的习於借用传统居尔特的音乐精髓、有的却是以电子合成音乐的华丽神采来震撼乐迷。不过在相貌上,他们可不是人人都具有亮丽的明星脸,如Jerry Goldsmith满头白发像是退休的老教授、James Horner温文儒雅像是个敦厚的上班族、John Williams顶著大秃头像你我身边的普通凡人,这些名家当中,最具开麦拉脸蛋的,要算是艾瑞克 赛拉(Eric Serra)了。 艾瑞克赛拉是个不折不扣的帅哥。大抵上来说,赛拉身材修长、体型比例完美,脸上总是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气模样,但真的笑起来时又酷似汤姆 克鲁斯的天真无邪;他的气质优雅,举手投足之间充满著艺术的渲染力;当他蹙眉沈思之时,指间香烟冒起的白茫茫烟雾环绕著他整个人,营造出神秘孤离、虚无飘渺的氛围,叫人感到捉摸不定.
  艾瑞克赛拉,这个集结众多独特魅力的作曲家,1959年9月9日出生於法国巴黎,自小就看得出拥有敏锐的音乐天分,5岁起便开始玩吉他。赛拉一生受父亲的影响甚大,其父克劳德 赛拉(Claude Serra)乃法国极富盛名的词曲创作者,再加上他7岁丧母,使得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并把全副心力投入在音乐上。 赛拉因有著炉火纯青的吉他演奏技巧而受到乐界的重视。15岁的时候,他的功力足以成为一名专业的摇滚和爵士吉他乐手,于是演唱会伴奏和录音室配唱录音的邀约接踵而来,当时一些走红的艺人如Youssou N’Dour、Mory Kante、Didier Lockwood都曾与赛拉合作,参与录制的作品起码超过30张专辑。1980至1984年间,赛拉成为大牌歌手Jacques Higilin的乐队班底,在所有表演场合中固定弹奏低音吉他,结果这般磨练使他的演奏技巧更上一层楼。 人的际遇是难以预料的。此时赛拉结识了当时的法国新锐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并获邀为其处女作《最後决战》谱写电影配乐。赛拉一口答应,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抉择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影坛中有许多对最佳拍档,赛拉与贝松即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合作关系就像是约翰威廉斯与史蒂芬史匹柏,一人专司作曲,另一人则专攻导戏,从1983年以来,贝松每一部作品的配乐都由赛拉担纲,两人携手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佳片,也缔造了影坛佳话:包括1984年的「地下铁」、1988年的「碧海蓝天」、1990年的「霹雳煞」、1994年的「终极追杀令」、直到1997年的「第五元素」,当贝松跻身为影坛大师级的名导时,赛拉也鲤鱼跃龙门,成为重量级的作曲家。其中的「碧海蓝天」可称之为顶极经典之作,该片原声带不但卖出两百七十万张,更让赛拉一口气勇夺该年法国凯撒影展的最佳作曲和最佳录音两大奖。赛拉名利双收,可谓实至名归。 随著「终极追杀令」和「第五元素」在全美大受欢迎,赛拉的音乐也从欧洲转战美洲,并且赢得老美的喜爱。然而,赛拉在今日乐坛能享有盛名,除了拜贝松的电影所赐,另一个关键即是1995年他受邀为第二代007电影「黄金眼」谱写全片的配乐,因而将他推至事业上的巅峰。综观其历年来的作品,无论是惊悚片、动作片、文艺片、科幻片、喜剧片,甚至是即将公映的战争片「圣女贞德」,赛拉游刃有余地遨游於各类差异甚大的乐风之中,以音符和旋律勾勒人间百态,熟练地传达情感迸发刹那间的迷人风采。 1998年,赛拉的人生历程又有了新的转折,这一次他选择回到音乐能量的最原点:摇滚乐,并录制发行了个人首张摇滚专辑《RXRA》。
346bd85c8da9fc05faf2c07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2 18:10:25 上传)

346bd85c8da9fc05faf2c07d.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18:33:40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7#

1982《最后一战》THE LAST BATTLE,为吕克•贝松的首部电影作曲,本片未发行电影原声;  
1985《地下铁》SUBWAY,获得音乐奖项并在法国得到双金的销售量20万张;  
1988《碧海情天》THE BIG BLUE,在法国连续3个月位居销售榜首,得到双钻石销量,卖了3百万张,在其他国家也屡获白金和金销量,全世界销售了2千7百万张!  
1990《妮基塔》NIKITA,在法国又得双金,20万张;  
1991《亚特兰蒂斯》ATLANTIS,金销量15万张;  
1994《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全世界卖出了40万张,在许多国家获金销量;  
1997《第5元素》THE FIFTH ELEMENT,全世界卖出了1百万张,在许多国家亦获金销量;
1999《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2005《天使-A》ANGEL-A;
2006《亚瑟和迷你王国》ARTHUR AND THE INVISIBLE。
吕克•贝松亲自执导的10部电影,全部由艾瑞克•塞拉配乐。(九部原声)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8#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1-12 22:46:00 发表
[女儿是

女承父业,可喜可贺!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99#

104. 这个杀手不太冷
仅管很多人喜欢碧海蓝天,而且也认为它是Eric最好的配乐。不过偶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电影了,而且,配乐在里面非常重要。Eric Serra为电影的场面注入了柔性、惊心、喜悦、希望,最后,当所有一切在Sting的歌里发酵的时候,每次我都想哭!
(转)
我们大家都已经听熟了的歌,却不一定知道歌词的含义。
  那坚硬冷峻面容下一颗柔软的心,而只有她才知道,什么是他心真正的形状。
  
  我们一直在谈电影。
  
  翻出了多年前的旧文,看电影后的感受。
  
  而如今,听这张OST,当听到Mathilda将植物种在学校的庭院里后,认真地说:“I think we'll be ok here, Leon. ”然后STING温暖的声音从远处飘来,我还是不可抑制地被感动。
  
  旧的感受像一道伤疤,我不愿意去翻动它们。
  
  但是你是否又真正了解,我心的形状,而给我温柔的保护?
  
  
  旧文:
  
  只是在夜里忽然很想念Leon,于是翻箱倒柜找出这张碟,放入电脑,再一次进入一个温暖的故事。是的,那么温暖。
  
  看的过程有些纠结,总是看看停停。心里想念,却在逃避。我内心害怕看到极致温情之后的极致悲情。当我看到Leon面对Mathilda时眼神里的温柔时,我就心痛。这是一个内心多么柔软的男人啊。他的生命里曾经只有杀戮和警惕,他遇见她,终于让自己有了可以安然入眠的瞬间。多么难得的安然入眠的瞬间。
  
  另一个瞬间,当他从层层包围的楼宇中走出来的时候,门外是灿烂得眩目的阳光,门内是一只抵着头颅的黑色的枪口,他脸上的充满希望的眼神,对比中的绝望更加深沉。终究是要结束的故事。
  
  那个瞬间成为奢望。
  
  看到一篇评论,用一句话来评论电影:“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瞬间,而之后,终其一生,不过想要找回这个瞬间的感觉。”
  
  忽然就被震撼了。或许那个瞬间一直隐藏在我们心的最深处,平时是看不见的。而它的确在我们心里!我丢失了那个瞬间,可是我依然要努力寻找。
  
  昨天看完之后,我睡着,然后做了一夜的梦。梦里我在漆黑的树林里迷路了。我一直在不停地奔跑,可是黑暗中的小路以及四周的环境都不一样,我怎么也找不到来路。我又累又困,却总也走不出去,最后晕倒在小路上。梦就醒了。
  
  而越是这样的梦,梦中的感觉越是真实,醒来的时候记忆越清晰。
  记得在梦里,我就一直在坚持,希望等到美好的结局再醒过来,可却最终没有等到。
  
  那个瞬间也终于成为奢望。
  
  接下来又看到一句话,“可惜我不是Leon,你也不是Mathilda。”
  
  怔怔了好一会儿。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那个在无意中发现最美好瞬间的Mathilda,遇见了喝牛奶的内心如孩童般纯净的Leon。我留恋胃里面暖暖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找到可以安然入睡理由的是我。
  
  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Mathilda永远不可能成为杀手,Leon也永远不可能回到现实。
  
  Leon离开以后,Mathilda会继续疼痛的日子,那应该像心里被剜去一块肉一样,眼看着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慢慢死去。
  
  内心承受着剧痛的时候,眼泪是干涸的。
  
  我始终不愿意看见她的泪,心脏绞痛,难以平静。
  
  生活继续。
  
  阳光下远去的绿,只有绝望,然后一切消失。
thumb6554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2 23:23:15 上传)

thumb6554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00#

105. 碧海蓝天
这个片片就不用说了,太经典了!可惜偶没有见到过另外一个Bill Conti的配乐版。
(转)这是一部忧郁哀伤的电影,充满了宿命式的梦幻感。主人公杰克是一个极其依恋大海的潜水好手,他的父亲和最好的朋友都因潜水意外死在了大海里,自己也经常在睡梦中强烈的感受到大海的召唤。影片的最后,杰克又一次潜入深海,在海中,他见到了曾被他放生的海豚。他伸手去摸海豚,没能够到,试了又试,终于,他主动放开了握着缆绳的手,追随海豚而去,永远的消失在幽暗无边的大海深处。

吕克.贝松(Luc Besson)为这部电影准备了两个版本的配乐,一个用于欧洲市场,曲作者是他的御用配乐人Eric Serra。另一个则用于在美国上映的版本,曲作者是Bill Conti。两种配乐的风格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开头冰冷的电子乐效果能让你听到海豚的鸣叫和大海的呼吸,神秘深邃,变幻莫测。之后温暖而又哀伤的旋律,又如大海般的湛蓝忧郁。


thumb54564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2 23:30:17 上传)

thumb54564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